全球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旗下美妝品牌絲芙蘭確認將在中國裁減120名員工,約占中國市場全體員工的3%,其中包括部分零售及電商業務主管,目的是儘快實現扭虧為盈。
根據LVMH集團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財報顯示,絲芙蘭所在的精選零售部門上半年收入增長3%至86.32億歐元,第二季度有機增長5%至45億歐元,不及分析師預期。
此輪裁員人數占比約為3%
記者通過天眼查APP了解到,絲芙蘭(上海)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在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分別3298人、3595人、3906人、3852人和3589人,2021年員工人數達到高峰,目前絲芙蘭在中國市場約有4000名員工。
據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此次裁員涉及負責電商和零售業務的高管,以及線下門店銷售人員。路透社隨後跟進,稱此次裁員人數在120人上下,在絲芙蘭中國總雇員中的占比約為3%。
絲芙蘭發言人表示,為應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並確保在中國市場持續增長,該品牌目前正在精簡組織結構,並向受影響的員工提供補償。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絲芙蘭員工被指行為不當而未能獲得離職補償,該品牌多年來一直容忍員工利用會員資格幫助客戶尋求折扣的行為。小紅書上有自稱絲芙蘭員工的網友表示,絲芙蘭通過調查過往是否涉及違規違紀來要求員工離職。違紀行為包括員工私自開辦會員卡以及通過會員折扣來向顧客銷售低於官方正價的產品,但這種行為過去被絲芙蘭默許。
絲芙蘭在今年4月任命前京東時尚負責人丁霞為絲芙蘭大中華區總經理,負責絲芙蘭在內地及香港的全渠道業務,包括門店、兩大電商平台和數字生態,向該品牌亞洲區總裁Alia Gogi彙報。
據業內人士透露,絲芙蘭換帥是因為中國市場持續低迷,管理層希望任命新的經理人來領導下一階段的增長。
國貨美妝搶走五成市場份額
絲芙蘭是LVMH集團旗下繼LV和DIOR之後銷售額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儘管在中國市場遇到一定的困難,但在奢侈品和美妝行業大部分企業增長放緩甚至衰退之際,絲芙蘭在高端美妝行業繼續保持增長,那為何在中國市場要裁員?
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目前,絲芙蘭在中國有352家門店。
據絲芙蘭中國官網,該品牌銷售近500個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涵蓋彩妝、護髮、護膚及香水等品類。
在中國美妝市場,尤其是電商尚未蓬勃發展的時候,絲芙蘭是消費者一站式接觸國外高端美妝品牌的主要渠道。
分析人士認為,在需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消費者更偏愛價格便宜的美妝產品,絲芙蘭的產品價格大多高於本土品牌,而且國外高端品牌的線上自營渠道及包括話梅在內的新型高端美妝集合店也搶走了絲芙蘭的部分客流。據市場數據顯示,國內美妝製造商在去年首次占據50%的本土市場份額。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博士認為,絲芙蘭代表的是傳統零售,而美妝類又是目前營銷線上化程度最高的品類之一,作為主要以實體經營為主的絲芙蘭輝煌不再;絲芙蘭良好的業績表現並不代表在華銷量搶眼,而是全球範圍表現優秀,因此此番境況下,難掩LVMH對零售業態的擔憂和思考。
同時,周婷博士指出,去零售化是未來LVMH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當LVMH所有品牌都在努力直面客戶,去除中間環節的同時,也在說明未來LVMH將一定程度放棄或出售零售業務,並將LVMH由產品供應商向生活方式服務商轉變。
高端美妝中國市場齊齊下跌
雖然高端美妝消費在全球疲軟的奢侈品消費環境中已經算是「矮子裡挑高個」,但在中國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上半年,歐萊雅集團的北亞市場銷售額同比下降3.1%,寶潔集團大中華區有機銷售額下滑9%,雅詩蘭黛集團的亞太地區凈銷售額在2024財年下跌3%,資生堂在中國市場銷售下跌6.6%至1317億日元,另一個日本美妝巨頭Pola Orbis剛發的上半年業績表示,海外業務銷售額大跌16%,主要受中國所在的亞洲市場放緩影響。
老牌美容品牌雅芳的所有者雅芳產品公司Avon Products日前宣布,已向美國破產法院申請啟動自願破產保護程序,以解決其負債問題。該公司因遭受滑石粉相關訴訟,目前已背負約13億美元的債務。據悉,自2016年剝離北美業務以來,雅芳產品公司已不再在美國銷售產品,但仍是該品牌非美國運營實體的控股公司。
這也意味著,雅芳在美國以外的業務繼續推進戰略計劃,不屬於破產保護程序的一部分,雅芳在國際市場上的業務照常進行。
老牌美容品牌雅芳宣布破產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美妝集團Natura&Co於2020年收購了雅芳產品公司。2023年以來,Natura&Co相繼出售Aesop伊索和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旗下僅剩下Natura&Co Latam和Avon International雅芳國際兩大部門。有消息稱,Natura&Co正在考慮將雅芳國際分拆為一家獨立的上市美容公司。
來源丨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編輯丨李楠
責編丨郭啟迪
審核丨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