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春節越來越不想走親戚,除了花錢,這三位年輕人說出實話

2020-01-04     深情解讀

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

快過年了,大家的年貨、新衣服鞋襪都買好了嗎?準備走親戚的禮物都準備好了嗎?

每到臨近春節,我就很糾結,想著要買什麼禮物回娘家,除了自己的家人,背後還有一堆的親戚要走,總之不能空著手去,就算不帶貴重的禮物去,也要給長輩紅包。

有人戲稱春節為「春劫」,過節就像「過劫」一樣。

誰說不是呢?

小時候,盼望著快點過年,因為有新衣服穿,有糖果吃,還能放鞭炮,怎麼開心怎麼來。

長大後,反倒不想那麼快過年了,因為,這一年忙下來,錢沒掙多少,到了年關,就免不了花大量的錢財,準備過年。

對於經濟不寬裕的人來說,春節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個讀者楊女士在後台吐槽說:「載一車禮物,花了一萬塊,我不想回娘家,親戚關係要靠錢維繫。」

話語中透露著種種無奈,雖然過年走一趟親戚花了一萬塊,確實有點多,但那又是自己家人和比較親近的親戚,不得不走。

楊女士很無奈地傾訴:

【我和老公是雙職工,還要請保姆帶孩子,孩子的學費每個學期一萬多,房貸一萬多,車貸好幾千,伙食費和保姆的工資加起來一萬多,總之一個月下來,沒什麼結餘。

外人看我們收入很高,夫妻倆都上班,但卻不知道,我們平時很節省,周末不上班的時候去農貿市場大量採購蔬菜,買衣服只買打折款。

其實我們的花銷真的很大,一年下來也沒存到什麼錢,尤其是剛買了房子那頭兩年,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

可是回到娘家,眾親戚根本不會想到你外表光鮮亮麗,背後淒涼。去年過年,初四就回娘家,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還有侄子侄女逐個給紅包,花去了幾千塊,另外禮物還不算呢。

回了娘家,免不了要去媽媽的娘家也就是舅舅家,爸爸的兄弟家和爺爺的兄弟家,爸媽說這些都是至親,你嫁人了就一定要走這些親戚。

這下,又得帶上那一車禮物,挨家挨戶地走一遍,老人和孩子都得給紅包,在娘家呆了兩天,一車禮物派完了,粗略算一下花去了一萬塊紅包,買禮物的錢還沒算呢。

總之,這一圈親戚走下來就花去了夫妻倆的一個月工資。深深覺得,親戚關係是靠錢維繫的,平時一年到頭見不到一次面,沒有交集,沒有交流,但是作為晚輩,我們卻逃不了這些親戚關係。】

聽完楊女士的傾訴,大有同感,誰說不是呢,過一個節,少的花去好幾千,多的花去幾萬塊也是有的,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在花錢。

除了花錢,還有別的因素,導致年輕人不想走親戚的嗎?

為什麼過春節越來越不想走親戚了,這三位年輕人說出了實話。

廖先生:一年忙到晚,只想趁著短暫的春節期間好好休息一下,走親戚費神費力

我工作挺忙的,經常需要出差,常常都不在家裡陪妻兒,好不容易等到春節了可以放假好好休息一會,又要陪著老婆走親戚。不過走親戚是雙方家庭的親戚都要走,並不是只走老婆娘家那邊,這樣下來,就很費神費力,根本就沒有放鬆身心,反而更累。另外經常堵車,還真不想開車出門。

汪女士:我是遠嫁,帶著孩子出遠門很不方便,能不走就不走了,等孩子大一點再說吧

我是遠嫁,其實好幾年沒回娘家了,還真有點想念父母,可是孩子還小,帶著孩子出遠門很不方便,每次出門都要帶很多東西,能不走就不走了,等孩子大一點再說吧。

張先生:跟親戚沒有共同語言,聊不到一塊去,很尷尬,吃一頓就走

我是真的很不喜歡走親戚的,不管是我這邊的親戚,還是老婆那邊的親戚,我和老婆常年在大城市裡工作和生活,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思想方面,跟老家的親戚都不太一樣。

跟親戚沒有共同語言,聊不到一塊去,很尷尬,有時候,甚至還會聽他們吹牛攀比,誰家又蓋新房子了,誰家又買車了,感覺他們的日子簡直不要太舒適。

而我雖然在大城市裡打拚,但是生活卻比較節省,由於父母沒有幫襯,自己能力又有限,工作了幾年在大城市裡都還沒買到房,沒有安定感,一直都比較節約,希望早一點攢到錢買房,無奈賺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

走親戚通常都是吃一頓飯,見一下長輩,塞點紅包就走,其實這樣的意義有多大呢?我也不知道,大家都這麼做,隨大流而已。

不走親戚,會被人說不近人情吧。

總結:

隨著大家的生活差異,以及所在居住地不同,常年沒有交集,沒有情感的流動,親戚之間漸漸都疏遠了,很多人都不是那麼想走親戚,但又礙於親戚情面,不得不走。

親戚之間的關係,還真少不了金錢來維繫,畢竟,沒有了感情流動,除了金錢,還靠什麼維繫呢?

-end

今日話題:過年你喜歡走親戚嗎?歡迎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4I-iW8BMH2_cNUguD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