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小伙被確診登革熱

2024-08-15     華商網

暑期正是旅遊高峰季,一位陝西小伙子去了趟東南亞,回來後高燒不退,最終被確診為登革熱。

又到暑期,小李決定出境游一番,犒勞一年來的辛苦。誰知20多天的東南亞行程結束後,回到家他就開始發燒,最高燒到40℃。他想著是不是因為舟車勞頓,加上機場空調溫度太低,導致感冒了,於是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在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包括新冠核酸、流感抗體、出血熱抗體、呼吸道病毒等,都沒有明顯異常。給予解熱鎮痛等治療後,他的症狀沒有好轉,高熱不退,轉至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進一步診治。

入院後,主管醫生王怡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問診中,王怡發現,小李的症狀不僅是反覆發熱,還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牙齦出血、頭痛、眼眶痛及肌痛等,結合他的東南亞旅行史,非常符合傳染病學中「登革熱」的診斷標準。

在我國,登革熱主要多發於南方地區,北方並不多見。患者血常規中白細胞降低、單核細胞升高、淋巴細胞降低,這是典型病毒感染的表現。查體中,小李雙腿上多處散在的暗褐色陳舊疤痕引起了注意,「這是我在熱帶雨林玩的時候,蚊蟲太多叮的疤。」小李說。

蚊蟲叮咬是登革熱傳播的主要媒介,查體到這裡,診斷的指向性愈加明晰了。「儘快完善登革熱RNA抗體檢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陳暉副主任指示。

經過多次實驗室復檢,小李最終被確診為「登革熱」。給予一周利巴韋林廣譜抗病毒和營養支持治療後,體溫恢復正常,症狀緩解,順利康復出院。

新聞連結

多地發現登革熱病例

我國除了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花斑蚊」的分布,理論上都可以發生登革熱的傳播。但是過去我國登革熱主要影響雲南、廣東等南方省份。

近期,浙江省嘉興市疾控發布消息,稱當地已發現多例境外旅遊感染登革熱的病例。廣東省廣州市疾控也在近日發布消息,截至8月8日,當地10個區的部分地區正開展本地病例疫情處置,2個區的部分地區開展登革熱輸入疫情處置。5月以來,廣州陸續報告了多例本地和輸入登革熱病例。

知道一下

登革熱高發季

注意驅蚊防蚊切斷傳播途徑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是全球傳播最廣泛的蚊媒傳染病之一,在我國屬於乙類傳染病。該疾病的流行具有一定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近年來,我國登革熱疫情以境外輸入為主,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廣東、雲南和浙江等南部地區。

登革熱是通過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主要的傳播媒介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所以不被叮咬就不會得登革熱。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熱:首發症狀多為突然高熱,24h內體溫可達40℃。通常持續3~7天可降至正常。

痛: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及關節痛。

紅:可能會出現面、頸、胸部潮紅,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牙齦出血等。

疹:發病後第3~6天,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並持續3~5天。

其他:部分病人可能出現不同程度出血現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注射部位瘀點瘀斑、牙齦出血、鼻衄等。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重症患者亦會出現嚴重多臟器損傷(如急性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肝損傷、急性腎損傷等)、嚴重出血(皮下血腫、消化道、胸腹腔、顱內出血等)甚至休克從而危及生命。

如何治療登革熱?

目前沒有治療登革熱的抗病毒特效藥,及時就醫,早診斷、早對症治療可減少疾病加重的風險。

如何預防登革熱?

(1)在登革熱流行區域旅遊時,戶外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使用驅蚊液,預防蚊子叮咬;

(2)酒店及房間應關好紗門、紗窗,房間可以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等,尤其要注意嬰兒床和嬰兒車,也要裝置蚊帳;

(3)在家中使用殺蟲劑滅蚊時,要按照產品的說明進行操作,避免兒童接觸;

(4)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長時間逗留;

(5)清除可能滋生蚊蟲的積水,包括房屋前後、花園/陽台/天台、水池/水養植物、飲水機托盤/花盆底托、竹筒/樹洞/輪胎、建築工地和綠化帶等積水;

(6)從登革熱多發地區返回本地後,如2周內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症狀,需及時就診並將相關外出旅行史或蚊蟲叮咬情況告知醫師。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478df67774c6e46dbfd70460277977b.html
















最好的安排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