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狀元指王敬銘、秦大成、徐郙。嘉定是一座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城,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就有「教化嘉定」的美譽,在科舉史上,自然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歷史上,嘉定共出過192位文武進士,其中包括了3位狀元,他們分別是清朝康熙五十二年狀元王敬銘、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狀元秦大成以及清朝同治元年狀元俆郙。他們三位各有所長,三人中,官位做到最高的就是俆郙,曾經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王敬銘(1668-1721) ,嘉定(今屬上海市)人,是嘉定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他是今馬陸鎮戩浜人,祖居因為有高大的樓房,寬廣的庭院,在當地留下了「王樓」的地名,至今仍保留著,王敬銘曾有一首詩描寫他的故鄉: 東莊我私田,竊比鑒河曲。
秦大成,字澄敘,號簪園,清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生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考中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不久,請長假回鄉侍養老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復任充會試同考官。後再次告假回鄉,卒於家中。仕至翰林院修撰。據史書記載,秦大成的品德也為時人稱道,在他去世時「僅有薄田三十畝,圖書滿架」。死前留言:「吾所受之先人者,即此傳於子孫而已。」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狀元,先後授翰林院修撰、南書房行走、安徽學政、江西學政、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拜協辦大學士,世稱徐相國。徐頌閣工詩,精於書法,擅畫山水,入詞館,被召直南書房。慈禧常諭徐郙字有福氣,晚年御筆作畫,悉命徐郙題志,傳世慈禧畫作中多見徐郙行楷詩題。因兼具金石派學養,黃賓虹評價徐郙云:「徐頌閣、張野樵一流,為乾嘉畫家所不逮」。徐郙收藏金石拓片珍本與名畫甚多。據李壽民《還珠樓叢談》記載,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也曾為徐郙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