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劇演員李雪琴的一段視頻火了。
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中,她一個人面對著大海,說出了一段內心真實的自白。
展現了一個和日常形象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我這個人,是個情緒特別不穩定的人。
會因一點小事,就陷入巨大的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之中。
會經常莫名其妙的不高興、沮喪,一個人低著頭呆在那裡……」
而更讓她難受的是:
這種糟糕的情緒,還會無差別地波及到關心自己的人。
有一天中午,別人在休息,只有徐志勝在廚房忙裡忙外地燉肉。
肉燉好了,他第一個想到李雪琴,喊她過來品嘗。
肉的味道很好吃,但當時李雪琴心情不好,脫口而出 「還可以」。
雖然並不是什麼負面的話,卻瞬間澆滅了朋友期盼的眼神。
她其實並沒有節目中表現得那麼遊刃有餘。
表面嘻嘻哈哈、幽默開朗的李雪琴,背後也會敏感脆弱,情緒低迷。
會因為害怕講錯話,每晚都焦慮到失眠。
「如果大家都跟有能量的人做朋友,那誰會願意和我這樣的人做朋友呢?」
這段發言,讓無數鏡頭外的人破防了。
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是如此:
很容易察覺別人的情緒;
總是忍不住想太多;
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其實,這是典型的高敏感人格。
相較於普通人,他們對周圍環境更加敏感,反應更加強烈,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思考也更為深入。
有人深受這樣的情緒困擾;
有人將則將這個性的天賦發揮到極致。
今天,十點君就跟大家聊聊這種常見的人格特質:高敏感人格。
首先,可以先對照一下自己:
你是否會因為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就在心裡反覆思慮,耿耿於懷?
你是否會因為很微小的事情而有所感觸,情緒敏感,甚至大起大落?
你是否總是在審視、反省自己,遇事總是歸因自身,並且內耗嚴重?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特質,那麼你很可能是高敏感人格。
有人也許會疑惑:
難道敏感都是一種病了?
首先,高敏感人格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穩定、持久的人格特徵。
而且非常普遍。
根據研究數據表明,人群中約有15%-30%的人屬於高敏感人群。
中學時期,我有一個朋友。
總顯得悶悶不樂。
考試沒考好、被老師責罵、忘了帶作業,類似這種事,我們沒過多久就會忘到腦後。
而她久久都走不出來。
在路上踩死一隻小蟲子,她總會莫名其妙地眼淚汪汪:
「我們剛剛殺害了一個小生命。」
而當別人做了對不起她的事時,她第一反應永遠是:
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在朋友們眼中,她實在太過情緒化,又常常「小題大做」。
漸漸地,大家都遠離了她。
很久之後,我才意識到,她就是典型的高敏感人格。
而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她遠超常人的情緒感受力:
快樂的時候,會比其他人更加喜悅;
悲傷的時候,會比其他人難過數倍。
美國作家賽珍珠曾這樣形容:
「碰觸對他們是拳擊,不幸等同於悲劇,喜樂等同於至福,朋友對他們來說是戀人,而戀人是神。」
關於「高敏感特質」的成因,往往可以追溯到他們的童年。
據研究表明:
嬰兒時期,當我們建立外界感知到時候,
如果我們的需求,比如飢餓、排便、怕冷怕熱……能夠得到大人及時的回應和滿足,
我們的焦慮就會隨之消失。
反之,當這些需求被忽視或未被及時滿足時,嬰兒就會滋生一種焦慮和不安。
而當這種情況變得頻繁,這種脆弱而敏感的心理,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
因為情緒感受過於敏感,他們會承受更多的痛苦和傷害。
甚至被誤認為是「矯情」「聖母」「不夠成熟」:
「你這是過度共情了吧!」
「你這樣太像小孩子了。」
而面對這些誤解、審視和責難,他們甚至無法辯解。
因為每一次辯解,都會帶來更大的情緒波動和內耗。
聽起來,擁有高敏感的人格特質,似乎全是負累。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上帝不會僅僅塑造硬幣的A面。
雖然高敏感人格容易受到情緒的干擾,但它的B面,卻閃閃發光。
a.善於共情
因為能夠更好地感受別人的情緒,所以跟他們在一起,可以:
被設身處地地理解,被感同身受地共情。
他們的親和力很強,我們更願意跟這樣的人傾吐心聲。
這使得他們往往容易收穫信任。
所以,高敏感的人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交心的朋友,在工作的偏好上,也更適合協調和統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避免因為過於在乎他人的情緒,陷入「討好性人格」的漩渦。
一定要注意。
b.思考深刻
他們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能夠通過復盤已經發生的事情,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魯莽的決策。
這些不斷反思的過程,訓練了他們深入思考的屬性。
因此許多高敏感的人能一眼抓住事物本質,並對事物有獨到、深刻的見解。
讓他們在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所向披靡。
比如學術研究、程序設計等。
c.創造力驚人
高敏感人格對外界敏銳的感受力,讓他們能夠發現正常人感受不到的細節。
當把這些細節通過思考、聯想組合在一起,就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就是創意的來源。
很多取得超高成就的藝術家,都屬於高敏感人格。
比如天才畫家梵谷。
他的繪畫中,總是用最濃麗的色彩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這些色彩在他的畫中竟又如此和諧,將生命力表現到極致。
你看,天賦和弱點從來不會單一出現,它們往往相生相伴,互為表里。
高敏感人格的天賦和優勢,往往成就了他們的「晚成型人生」。
年輕的時候,深受性格敏感的困擾;
但進入人生的後期後,當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時,就能在自己的領域裡大放異彩。
所以,如果你是高敏感人格,千萬不要為此太過困擾。
好好運用高敏感人格。
你的好日子,都在後頭。
回到開頭的話題,確實,高敏感人格的我們,面對更多的還是:
容易內耗糾結,容易深陷痛苦,容易敏感波動。
我們只有發現自己、接納自己,才能收到前面所說的「高敏感人格饋贈的禮物」,進而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
因此,需要試著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修煉自己的情緒鈍感力;
高敏感有個特點是,一點小事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不管快樂還是悲傷,一旦過度,就會過猶不及。
可以試著給自己準備個「暫停鍵」。
一旦意識到自己產生了不必要的情緒,立馬喊停。
避免陷入情緒的泥淖,保護自己的能量。
其次,不要過度反思。
釐清自己和別人的界限,不必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學會為自己鬆綁,當你又一次習慣怪罪自己時,及時打住,把屬於別人的交還給別人,將屬於自己的留給自己。
過度的苛責和歸因,除了加重內耗,並沒有其他好處。
凡事放過自己,才能一身輕鬆。
最後,主動往人群中散步。
高敏感的特性,往往讓他們變得內向,遠離人群。
試著多跟朋友交流,就會發現,別人的話並沒有多餘的意思,沒必要想東想西。
一個人復盤,會總結教訓;
一群人互相討論,則能夠碰撞出更多火花。
不妨打破自己的一方天地,在人群中分享或獲得。
最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
高敏感可以是一種超能力。
當我們任由它擺布時,可能會遭遇一身傷痕;
但如果我們適當地訓練和引導,從高敏到低敏的過程中,不斷地覺察,不斷地接納,就能遊刃有餘地為我所用。
正如《被討厭的勇氣》中有一句話:
「只要不關注任何人的動態,不揣測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設想一些沒發生的事情,簡單點,鈍一點,慢一點,你會發現你過得很自在。」
任何個性都不是天生完美的,但是裂隙之處,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你是高敏感人格嗎?它給你帶來了哪些影響,歡迎在留言區寫下自己的故事~
點個【在看】,收穫輕鬆自洽的一生~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向北,主持人,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微信視頻號:向北閱讀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