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大降價!曾經的最慘男人,又扛不住了!

2023-06-14     功夫財經

作者:今綸

6月12日,蔚來宣布調整全系新車的價格及首任車主用車權益。大家都知道蔚來是在以降價保市場,蔚來已經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境地。

車價方面,全系車型起售價減30000元。新購車用戶首任車主用車權益也有調整。

蔚來也曾光芒萬丈,蔚來董事長、CEO李斌也曾因與合肥的合作而名揚市場。

但是,時移勢易,如今的蔚來已經在新能源車企的行列里掉隊,以至於李斌都開玩笑說:「如果繼續保持『蔚一萬』(蔚來月交付量萬輛左右),我和總裁秦力洪就要去找新工作了」。

殘酷搏殺的新能源車市場已經晉級到第二階段,頭部企業確認,第二梯隊氣喘吁吁,至於尾部的小企業們正在逐漸消失……

01 蔚來沒有護城河

此前多位蔚來高管均公開表示,不會以降價的形式來換取市場。

但是形勢比人強,蔚來終究沒頂住。

近兩月,蔚來月交付量分別為6658輛和6155輛,出現較大的滑坡。

這個數據是沒法給股東交代的,也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

你要知道,今年1月,蔚來還曾通過媒體高調宣布:2022年12月,蔚來交付新車15815台,創月度交付新高,同比增長50.8%。

市場變化太快,今年第一季度,蔚來總交付量為3.1萬輛,同期其總營收為106.765億元,同比增長7.7%,環比下滑33.5%;凈虧損47.395 億元,同比增長165.9%。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斌甚至開玩笑說準備要去找新工作了。現在,李斌為了不去找新工作,終於出手了。

本次價格調整之後,蔚來品牌整車售價首次進入30萬元門檻,其入門級產品ET5的指導售價為29.8萬元;如選擇電池租賃方案,售價則進一步下調至22.8萬元,和特斯拉Model 3、飛凡F7等同類型產品價格接近。

即使降價,蔚來依然危機四伏,ET5、ES7等新車型終端表現不及預期。

蔚來沒有特別突出的標籤,這也讓它很難從一片紅海中殺出來。

當我們談到蔚來的動力性能優秀、空間大、車內配置、補能網絡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特點都是沒有護城河的,稍微有點實力的車企都在這些方面發力。

而且有些頭部車企的產品型號繁多,幾乎每一個大家能想到的突出優點都有相應車型覆蓋,這讓蔚來們越來越感到吃力。

02 新能源車「頭部效應」已形成

更可怕的是,新能源車的「頭部效應」已經形成,比亞迪、廣汽埃安、特斯拉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

根據乘聯會披露的零售數據統計,2023年4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52.47萬輛,比亞迪第一,廣汽埃安銷量為41012輛、特斯拉中國為39956輛。

比亞迪、特斯拉中國、廣汽埃安的合計市場份額超過50%。增速方面,理想汽車、廣汽埃安的同比增速達110%以上,在TOP10汽車廠商中相對靠前。

注意,大家現在討論的是「BAT」(比亞迪、廣汽埃安、特斯拉),而不是「蔚小理」。

這貌似只是一個討論焦點的變化,實際上是一個新能源車競爭2.0時代的到來。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討論的焦點其實是現實的映射,事情已經發生了,這對於一些曾經的車之驕子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寂寞。

而且比亞迪、廣汽埃安、特斯拉背後站的分別是深圳、廣州、上海三座城市,比亞迪代表了民企,廣汽埃安更多藉助了國企的力量,特斯拉更是高舉高打的外企。

深圳對於比亞迪向來慷慨。從2021年10月到2022年8月,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比亞迪先後在深汕競得3塊新能源產業用地,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

按照2022年1月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與比亞迪簽訂的合作協議,比亞迪追加投資200億元,用於建設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項目,規劃建設6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

兩期投資250億元,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深圳的目標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城。

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國企)控股子公司。

2022年10月20日,廣汽埃安在廣州產交所公開掛牌,實施增資擴股,完成A輪融資引戰,共引入53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釋放17.72% 股份。這是當時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投後估值1032.39億元,是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且超千億的企業。

在2022年,廣汽埃安的成績單是:新能源乘用車廠商零售銷量第五名。今年的四月和五月,廣汽埃安的零售銷量都是第二名,僅次於比亞迪,超過特斯拉。

至於特斯拉(中國)就更不用說了,世界級企業,還有個網紅創始人,就上海超級工廠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來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3月,特斯拉中國出口銷量共計9.19萬輛,以此計算,特斯拉中國第一季度在國內的銷量為13.74萬輛,在全球銷量中占比超三成。

城市很給力,企業自己的市場化競爭也很給力,這就是中國新能源車企的「BAT」,三家車企的發展可謂氣勢如虹。

相比之下,蔚來的總部只是在經濟總量不太高的合肥,得到的助力和資源相對匱乏,但合肥已經盡力了,市場還是要靠蔚來自己去拼殺。

位於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淮蔚來工廠。圖片來源:蔚來汽車官網

03 哪些車企會熬到最後?

我有時候會想,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雷軍和董明珠還跟嗎?我看真的算了,保守一點,謹慎一點至少還能保住現在的財富。

雷軍進軍這個市場,我真的一點勝算都沒看到。因為在新能源車企的競技場上,很多技術、資源都是公開的,這也導致沒有特色的中低端車型的博弈特別慘烈。

你說特斯拉在幹什麼?它在不斷提高技術含量,同時不斷降低成本,然後去降價,直接滅殺競爭對手。

別的不說,就這麼一條「鲶魚」,就把企圖走極致性價比路線的車企全部擠到牆角了,因為馬斯克走的就是這條路,基本上就是「走自己的路,讓競爭對手無路可走」。

雷布斯的路已經被馬斯克踏爛了,怎麼跟?

至於董明珠,先不說此前收購的新能源車公司一堆爛事爛帳,她做手機、晶片時的豪言壯語還是很震撼的,可是,有些事兒真的不是靠砸錢就能做成的。

對於格力的現狀來說,先不要說投資,我認為管住手,保住財,恐怕是第一要務。

就行業來看,如果蔚來這次的變相降價還是沒有對銷量產生大的刺激,蔚來的前景不容樂觀,一批排名相對靠後的新能源車企也要早早做些準備。

6月12日,蔚來CEO李斌在當天的車主溝通會上回應說,公司前幾個月確實有點挑戰,但現在慢慢在向上走,我們當然也希望蔚來走出困境,畢竟創業不易。

回顧歷史,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超過了487家。2023年,中國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

5年的時間,超過400家新能源車企消失。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曾說過,5年之後可能只有25家,10年之後可能只有10家之內。

哪些新能源車企會熬到最後?等時間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3f8de3011d551077c2bb47732ddb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