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文化人、好為人師,急需轉型的靳東,被「3張面孔」困住了

2023-02-22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霸總、文化人、好為人師,急需轉型的靳東,被「3張面孔」困住了

回顧近幾年的國產劇,可以用「群雄逐鹿」來形容。

影視劇類型越來越豐富,演員也紛紛跳出舒適圈,大家都鉚足了勁兒,不再固守原來的一畝三分地。

在這種背景的映襯下,有個躺在安樂窩裡的知名頭部演員,就顯得有些落寞和尷尬,他就是靳東。

整個2022年加上開篇不久的2023年,靳東有三部作品播出,分別是《底線》《縱有疾風起》和《林深見鹿》,

其中後兩部的豆瓣評分跌破及格線,口碑和收視都不可同日而語。

由靳東本人擔任出品並主演的新劇《無間》,播出消息如石沉大海,遙遙無望。

而最鬧心的大概就是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霸總」角色和文青人設,如今卻成了給自己招致罵名,觀眾不再買帳的罪魁禍首。

大家常說演員要有「多面性」,在不同的影視劇和環境中要展現出不一樣的「面孔」。

回看靳東的尷尬,其實也是一大批中年男演員的無奈,明明該轉型,戲路卻越走越窄。

被「三張面孔」牢牢困住的靳東,也該給自己「鬆鬆綁」了。

同齡人的超越,讓「一招鮮吃遍天」的靳東現狀更尷尬

2015年的一部《偽裝者》,一夜之間讓靳東成了魅力無限的「師奶殺手」。

儒雅、霸氣又不失風度,那年40歲的靳東成了演藝圈男星中的「稀缺品」,也讓他一躍成為同齡男星中的「領頭羊」。

同劇中年齡比他小的胡歌和王凱,走的戲路也明顯跟他不同。

而年齡比較接近的黃曉明和鄧超,彼時雖然名聲在外,但一個沉溺於油膩角色不可自拔,一個在綜藝中迷失自我。

同樣有實力、年齡又偏大一些的張嘉譯,又沒有他的帥氣。

總結下來,在討人喜歡的「霸道總裁」這條路上,靳東一度是獨領風騷。

作為同齡演員中的獨一份,按理說,只要靳東沒有讓人跌破眼球的表現,在「霸道總裁」這條路上,他將會走得順風順水。

可能靳東自己也不會想到,他就栽到了讓人引以為傲的「霸總」人設上。

原因是什麼呢?看看其他男演員的表現,應該不難窺探到答案。

比如雷佳音,從最初的搞笑男到《人世間》中有情有義的「周秉坤」,再到《滿江紅》里的「秦檜」,他在嘗試各種角色類型上的轉變和突破。

再如張譯,從火爆全網的《狂飆》再到憑藉綠袖細腰刷屏的「何立」,張譯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演技上的「多變性」。

當然還有憑藉「高啟強」一角,迅速躋身一線的張頌文。

從這些演員身上不難看出,如今觀眾越來越青睞有實力而且可塑性強的演員。

「複雜」的角色更能帶給觀眾新鮮感,特別是這些「叔圈」男星們,角色越複雜,觀眾越愛得不可自拔。

反觀靳東。

大概是從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開始,他之後出演的角色就像是連連看一樣,看起來是不同的劇集,不同的角色,本質上仍舊是「霸總」的底子。

《我的前半生》《精英律師》《戀愛先生》......角色不過是換個身份罷了。

包括《外科風雲》等電視劇,細究起來,這些角色不都是披著精英外表,嘴上說著冠冕堂皇大道理的「霸總」嗎?

說到底,靳東這些年的角色一直在複製粘貼,被嵌在「霸道總裁」的人設中出不來了(甚至連角度都是一樣的)。

依靠前幾年積累的人氣和觀眾緣,靳東仍舊是中年男演員中的佼佼者,但從專業獎項的角度來看,靳東手握的獎項的含金量,顯然要弱於其他同齡男星。

像是張嘉譯、張譯、雷佳音等人的代表作和獎項自不必多說,國內有分量的視帝,這幾位都拿下了。

就連當初《偽裝者》中他的「小弟」王凱都已經領先他一步,分別拿下了白玉蘭和金鷹獎兩個獎項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同齡或是稍小的一輩男星中,靳東掛零的成績屬實不怎麼好看。

細數靳東的獲獎情況,含金量高的白玉蘭獎和金鷹獎,他只是提名。而榮獲華表獎和華鼎獎的情況,都是在《偽裝者》之前或是憑藉該劇得獎。

從得獎情況也不難看出,靳東這些年雖說在電視劇市場也活躍著,但這份「敬業」並沒能給他帶來相應的褒獎回報。

靳東這些年也曾做出過改變,比如在《溫暖的味道》中,他就嘗試著放下以往的霸總設定,變成了接地氣的「孫光明」。

只是這種改變如隔靴搔癢,變了,但變得讓人不過癮,更像是一種無奈的嘗試。

而且靳東就像當年的黃曉明一樣,每當觀眾對他們的口碑有所回暖時,他們就註定會再「獎勵」自己一部打回原形的作品。

就像靳東在《溫暖的味道》後,立馬奉上了《林深見鹿》《縱有疾風起》,一秒回歸「霸道總裁」。

「一招鮮吃遍天」的靳東,面臨如今的尷尬現狀,理應是在意料之中。

以他今時今日在圈中的地位和身份,所掌握的話語權明明可以幫他跳脫出霸總人設,可他沒有,他依舊選擇了心甘情願的躺平。

為此,金星還特意在自己的節目上表達過對靳東的看法,可是金姐的勸諫並沒有換來靳東的反思,反而發文予以還擊。

回應里更是出現了「純爺們」「不男不女」等冷嘲暗諷的詞語,不得不說,靳東的此番操作與他以往溫文爾雅的形象實在違和。

相較於金星的大膽敢說,靳東大有睚眥必報,逞口舌之快的小肚雞腸模樣。

所以時至今日,他被自己的「霸總」人設反噬,也是情理之中。

而這種「反噬」的結果,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靳東深陷在自己的那「三張面孔」中。

「3張面孔」,困住靳東

第一張面孔:霸道總裁

某平台上曾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疑問:「靳東先生,老賣一種人設不累嗎?」

靳東現代劇執著於同一種精英人設,十幾年時間裡他好像只演了一個角色。

這種「穩定」就像是他的本色出演,所選擇的角色幾乎和靳東本人的形象、氣質十分貼合,演起來自然也是信手拈來。

《歡樂頌》里的金融大亨「譚宗明」。

《我的前半生》里的精英「賀涵」。

《精英律師》中從無敗績的大律師「羅檳」。

《戀愛先生》中牙科診所CEO「程皓」。

《外科風雲》里是醫術精湛的教授「莊恕」。

西裝?有!

大道理?也有?

靳東飾演的角色統一是那種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無論身家背景還是個人才識都是TOP級別的,完美到不現實。

演員怕什麼?怕自己演的戲,觀眾不愛看,觀眾為什麼不喜歡了,因為演員給不了大家新鮮感了。

而這恰恰是靳東面臨的致命點,他的現代劇人設如同流水線上復刻的模型一樣,角色只是換個名字、背景罷了,其餘毫無新意。

誠實地講,靳東的表演並沒有大的偏差,只是這種「無變化」的選角傾向,以及「穩定」的演技輸出,久而久之觀眾自然而然會產生審美疲勞。

在影視圈,觀眾希望演員是千人前面的「劇拋臉」,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戲路寬」。

靳東的問題不僅僅是「千人一面」,還有演什麼都要端著,非要把自己演回「霸道總裁」的模樣。

或許是靳東已經和自己所演的角色合二為一,不分你我了,所以離開作品後的他,在生活中也非要把自己活成霸道總裁的模樣。

只是這樣做導致的問題就是,人設屢屢塌房。

第二張面孔:愛裝文化人

靳東曾和李健一同參加人民大學活動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在我生活中一直希望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出現。」

話雖如此,可從他辦的事情上來看,顯然有點「德不配位」的意味。

首先就是繁體字問題。

很多人對繁體字的迷戀,大概是因為繁體字這種形式天生自帶一股書卷氣和懷舊氣。

這種特質放在一向以文化人自詡的靳東身上,似乎二人更能夠融合到一起。

只是靳東的發文中屢屢出現的繁體錯別字,讓人大失所望。

文化人也會把茅盾文學獎的「茅盾」寫錯,貽笑大方。

這不禁讓人懷疑起他所炫耀的文化程度到底有幾何。

還有那件非常出名的「諾貝爾數學獎」的言論,就因為這些錯誤,靳東的「文青人設」崩塌,引來一波「粉轉路,路轉黑」的高潮。

表演時,如果演員腹中空空,還可有劇本內容和角色特質為其潤色。

可若回到現實中,沒有了足夠的文化底蘊和素養做支撐,強行樹立起的精英和文化人人設,終歸就像是沒有打好地基的大樓,崩塌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副老幹部作風的靳東卻在一次次談及文化時被戳穿,與清華才子李健在一場見面會上,可謂出盡了洋相。

到了推薦讀物方面,李健隨口就說了自己最近在讀的好書,而靳東支支吾吾了半天,都是寬泛的讀書方法和見解,還得靠李健幫忙圓場。

論起文青,誰是孫悟空,誰是六耳獼猴,一目了然。

當靳東與莎士比亞專家、譯林出版社資深編輯施梓雲對談時,他說到了自己對戲劇的崇敬、堅持和嚮往,大家絲毫不會懷疑他對戲劇的喜愛以及真誠且真摯的情感。

但細聽他的言論和看法,靳東對戲劇的理解又是有限的,只是停留在淺表的描述層面,而不是針對於某一部作品,細緻到位,具體而微地進行談論。

看到此,靳東的確應當「好好學習」了。

第三張面孔:好為人師

一如他在電視劇中飾演的精英角色那般,總是說著虛浮的大道理,每個詞語拆開都知道。

可連成一句話卻讓人摸不著的頭腦,似乎只有故作高深,方可襯托出自己高人一等。

有人說文化就像是底褲,你必須有,但不能亮出來給人家看,或是到處炫耀自己有,否則只會讓自己變成一個笑話。

人設也是一樣,你可以有,但大可不必將其作為資本來為拔高自己,何況這個人設的背後經不起深扒。

在這種情況下,靳東如果聰明,大可悄無聲息地沉澱自己,然後再一鳴驚人,可他偏偏抑制不住自己旺盛的表達欲,好為人師卻頻頻被打臉。

在靳東爆紅後,想採訪他的媒體多如牛毛,他卻直言不諱道:「最近採訪太多了,多到我已經深惡痛絕。」

記者形容當時感受:「氣氛變得有點尷尬,但他泰然自若。」

影視劇里有個老梗:反派死於話多。

靳東人設崩塌,他的那張嘴功不可沒。

靳東曾在接受採訪時痛心疾首地表示:「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務正業搔首弄姿做直播,太悲哀了。」

話沒錯,可這話從靳東嘴裡說出來,總是讓人覺得彆扭。

大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感覺,無非就是因為靳東底子薄,不夠資格說出這些話。

畢竟他在戲裡始終沉溺於霸道總裁的同質化的角色中,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戲外的種種行為言論更是頻頻被打臉。

嘴上說著變,實際卻不動。

或許靳東的話是對的,可聽在外界大眾的耳朵里,就變成了一句「戲語」。

回看娛樂圈中那些曾經因為賣弄學霸、才女人設的演員,翟天臨、江一燕、韓雪.....無一不是最後人設崩盤。

為什麼?因為虛的東西終歸抵擋不住真理的考驗。

不斷樹立文化人設,卻不斷自我打臉;不斷賣弄文藝腔調,最後卻洋相百出,這就是靳東的現狀。

結語:

從2015年的《偽裝者》到2023的《縱有疾風起》,八年時間裡,觀眾見證了靳東從一炮而紅到收視金字招牌,再到被人詬病的現在,一切皆有跡可循。

表演上,他有資格也有能力去突破自我,去大膽嘗試,可靳東選擇了躺平,安安穩穩地在「霸總」人設中接受著大家的吐槽。

生活中,這個有點文青又自戀的中年大叔,明明可以選擇藏拙沉澱,內外兼修,可靳東又反其道而行,管不住自己指點江山的表達欲,卻一次次貢獻翻車名場面。

46歲的年齡在男演員中,正應當是蓄勢待發、大有作為的年齡,可靳東卻在急需轉型的階段,被自己的「3張面孔」反噬,他真該給自己「鬆鬆綁」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3f63ccd360ff48345443886f7b5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