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夏至,別忘「吃3物、避2寒」,順應時節變化,養成好體質

2022-06-20   有點煮意

原標題:明日夏至,別忘「吃3物、避2寒」,順應時節變化,養成好體質

夏至已至,已入盛夏,此後氣溫炎熱,日曬較強,天越熱,人們就越愛趨涼避暑,雖然夏天的飲食要注重防暑降溫,但也要避免過度寒涼,明日夏至,別忘「吃3物、避2寒」,順應時節變化,為入伏做準備。

一、當季瓜果蔬菜

夏至到來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難免會覺得煩躁上火,飲食應以易消化、當季的食物為主。夏季常吃些清熱的蔬菜瓜果,例如苦瓜、黃瓜、茄子、芹菜、生菜、冬瓜等,有利於生津止渴,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

推薦食譜:乾貝冬瓜排骨湯

食材:冬瓜、乾貝、排骨、生薑、食鹽

做法:排骨剁塊後冷水下鍋,焯水後撈起備用。冬瓜清洗乾淨後切塊,冬瓜皮要保留。乾貝用清水浸泡一會兒。將排骨、冬瓜、乾貝連同浸泡乾貝的水一起倒入湯鍋里,放入2片生薑,倒入6~8碗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關火後放入食鹽調味即可。

二、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夏季飲食宜清補,但不等於只吃蔬菜瓜果,因為高溫的天氣不僅會帶走身體大量水分,還會帶走體內的營養元素,我們應該多攝入一些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例如:雞蛋、魚肉、蝦肉、鴨肉、雞肉、牛肉等。鴨肉能補充蛋白質,又能驅除暑熱帶來的不適,是最理想的清補佳品。

食譜推薦:紫蘇燜鴨

食材:鮮鴨、紫蘇、生薑、生抽、老抽、鹽、白酒、冰糖

做法:鮮鴨剁塊後沖洗乾淨,瀝干水分,倒入鍋里不斷煸炒至鴨肉顏色金黃溢出油脂,如果油太多可以倒掉一點。倒入半碗薑片和5瓣大蒜,翻炒1分鐘,再放入生抽、少許老抽、鹽炒勻,淋入沒過鴨肉的清水(或者啤酒),放入1塊冰糖,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至收汁,最後沿著鍋邊淋上一瓶蓋白酒炒勻即可出鍋。

三、清涼消暑的飲品

夏季流汗多,水分流失大,除了多喝水補充水分,還可以多喝一些清冷解暑的飲品,如綠豆水、酸梅湯、甘蔗馬蹄水、菊花茶、茅根雪梨水等,但不要貪食冷飲,儘量少喝冰凍的奶茶、果茶等,不僅熱量高糖分也很高。

食譜推薦:甘蔗馬蹄蘿蔔糖水

食材:甘蔗(干製品)、馬蹄、胡蘿蔔、冰糖

做法:馬蹄和胡蘿蔔去皮後切成小塊,連同甘蔗一起放入玻璃鍋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30分鐘,放入冰糖,冰糖煮溶化後關火,晾涼後喝湯吃馬蹄,清甜又消暑。

兩類人要「避寒」

夏天天氣炎熱,大家都是想著要清涼消暑,所以會大量的食用一些冰涼生冷的食物,還整夜的吹空調、風扇對著吹,這樣是錯誤的。特別是老人和孩子這兩類人,他們都屬於體質稍弱者,特別要注意避2寒。

一寒:生冷飲食、空腹飲茶

老人和小孩腸道比較敏感,而冰冷飲品和寒冷食物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所以儘量不吃,另外老年人應注意避免空腹飲用綠茶。

二寒:冷水洗浴、夜臥貪涼

天熱時毛孔處於開泄狀態,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吹空調、洗冷水澡等降溫方式都容易導致暑、濕侵襲人體,特別是開空調切忌對著吹。

其實不僅是老人和小孩,我們都要注意以上兩點,冰冷寒冷會造成脾胃虛弱,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濕暑熱,還要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