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兜獲千萬融資,擁有70餘萬用戶,打造農業領域「位元組跳動」平台

2022-04-07     35斗

原標題:農兜獲千萬融資,擁有70餘萬用戶,打造農業領域「位元組跳動」平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正在謀求轉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人類的「母親產業」,也未停止前進的腳步。信息化的深化,更是催生了網際網路與「三農」的融合,並加快了線上線下農業統籌推進的步伐。

在此期間,各類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農業服務平台也應運而生。它們的到來不僅能幫助從事農業的生產者掌握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還能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服務、數據服務、產品服務、金融服務、數字化支持等服務,有利於小農戶生產與現代農業緊密銜接。

近日,35斗就與艾格資本一起採訪了一家深耕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農業生產服務平台——農兜(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兜),農兜創始人胡志明、農兜合伙人胡文輝接受了採訪。

一、從傳統媒體切入畜牧新媒體藍海

農兜與農業以及媒體結緣,始於2005年。彼時的胡志明運營《中國畜牧獸醫文摘》、《規模e豬》、《中國蔬菜》等農業類期刊。長期的媒體工作,讓胡志明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也讓他積累下了豐富的內容創業經驗。

2013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功能的多元化,信息的移動化、碎片化、視覺化傳播快速成為大勢。胡志明深感新媒體和大數據將帶動各個產業進行結構調整,甚至是重塑產業格局,於是果斷進行轉型。

他首先選擇了視頻直播,成立豬兜,成為了行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彼時,沒有同類企業的經驗可供借鑑,也沒有技術支撐,還需要教育市場,一切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胡志明說,現在來看,結果不錯。2021年,豬兜舉行了200餘場視頻直播,平均觀看人次達到了15萬人左右/期,直播成本在0.2元/人次。如今,視頻直播已經成為業內獲取信息、收穫知識、宣傳形象、推廣產品、樹立品牌的重要形式。也正因如此,在雙疫情(新冠疫情+非洲豬瘟)的衝擊下,行業仍然有效運轉。

圖:哈獸維科豬兜講壇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二、從豬兜到農兜,事業全面升級

「2020年,我們推出農兜,從豬兜到農兜,儘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我們的經營理念卻有了全新變化。」胡志明說。

圖:農兜Logo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胡志明表示,農兜模式是一種通過實用和有趣的競合內容吸引產業用戶,從而形成的有強大黏性的內容服務平台,農兜的出現也為產業的發展和改變提供了助力。

首先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了,碎片化時代信息泛濫,農業從業人獲取高質量信息不易,但通過農兜提供的信息服務,相關人員能及時地、一站式地獲取高質量的新聞、市場行情、產業政策、競爭情報等信息。其次,人們獲取技術服務的路徑豐富了,傳統生產模式下,多數從業者通過線下或上游供應商進行技術和知識的學習,但在農兜平台上,線上的遠程雲服務就能幫助從業者解決問題。最後則是獲取投入品的方式變得更多元化了。直播、電商等的面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

種種變革,使得人們獲取信息實現了高效化和獲取產品的去中間化,為廣大農業工作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作業效率,這也是農兜的價值所在。

胡志明認為,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農業投入品機構是推動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因為他們,我國的傳統畜牧業才迅速升級為現代畜牧業,畜牧業生產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帶動了一大批農戶致富。此外,農業投入品機構和企業自身能夠產出內容,還擁有專業人員對企業進行宣傳;並且企業和機構都是逐利的,因此,其擁有強大的內驅力和動力去做這件事;最後,這類企業自帶「流量」,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用戶量。這類機構和企業只是缺少一個移動互聯場景下的「新型工具」,去幫助其整合資源。農兜「聽到」了它們的召喚,應時而生。

胡志明認為,隨著5G商用的到來,農業的網際網路化進程必定會以「加速度」前進,農業投入品機構的品牌、公關、營銷的線上化也會在此過程中被催生出來,但他們面臨數字化能力不足、投入成本過高、管理難度大、效率低下等問題。基於用戶的現實需求,農兜APP針對性地推出了視頻直播、公開課、短視頻、直播帶貨、圖文、問答、商城等模塊,受到了養殖場(戶)和投入品公司的歡迎。目前,農兜APP已擁有70萬用戶。

圖:農兜APP介面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而上述產品中,視頻直播、商城創新范十足。

「農兜視頻直播主要應用於技術講座培訓以及公開課,並且能夠在直播過程中插入PPT、視頻、問答、紅包。這些創新功能的推出,使農兜視頻成為廣受市場歡迎的直播平台,實現了讓技術和知識便捷、可視化的服務於農業,服務於農業人的目標。「胡志明表示。

圖:農兜的「人氣選手」——視頻直播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農兜APP推出的商城兼具信息傳遞、資金數字流和信息化的特點。胡志明和農兜團隊都堅信,農業投入品不同於消費品,許多產品在當地擁有服務商才好開展後續工作,線上線下協商協調融合是商城的理念。具體來講就是企業銷售的產品並不交由商城或是企業自身處理,而是通過商城這個平台,將銷售訂單交由當地的服務商或分銷商進行處理。得到傳統渠道的支持,能在商品銷售的過程中消除和規避部分阻礙。胡志明說,這種方式能夠解決線上線下的衝突矛盾,傳統渠道與新零售融合是農兜做商城的思路。

集成化的方式使得農兜APP彙集了圖文、直播、短視頻、問答等模塊,農業領域「位元組跳動「雛形初顯。胡志明表示,未來,還會對產品持續疊代,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體驗需求。

2021年6月,農兜還獲得了1000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用於完善平台功能、組建團隊等,未來,想必還會有更多的新農人也能在其中受益。

三、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胡文輝為我們講述了未來的發展規劃。

從遠期來看,農兜的戰略目標是成為三農領域的「位元組跳動」,成為一個為新農人、新農業服務的頭部農業生產服務平台。為實現這個目標,農兜將以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為手段,整合行業大V和各路專家的經驗,以圖文、視頻、直播、問答、新電商等多元化的形式,為新農人提供科技信息、生產、社交、培訓、教育以及投入品等產品服務,並融合銷售服務,構建傳統渠道與線上平台相融合的「數商興農」閉環體系。

日後,農兜還會在大畜牧領域和果蔬領域吹響「集結號」。胡文輝說,針對大畜牧領域,農兜的目標是在1-2年內成為本領域最有影響的內容服務平台,並於今年進入家禽、飼料、反芻、水產等細分領域,同時啟動若干區域運營中心,通過植入信息服務、數據服務、技術服務、金融服務以及產品服務形成區域的閉環服務平台。然後把大畜牧領域的經驗複製到果蔬領域,「運營《中國蔬菜》10餘年,我們仍然是在熟悉的領域耕耘。」

胡文輝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大背景,以及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小背景之下,處於人工智慧和5G技術迅速普及和蓬勃發展的場景之中,農業領域內容平台創業已迎來風口期。農兜深耕三農領域近20年,不但有流量優勢,在內容輸出上站位高、看得遠、有溫度,同時有強大的技術服務能力,並具有豐富的平台創業經驗,有信心在三農這個賽道上成為農業領域的「位元組跳動「。

農業發展,道阻且長,但行而不輟,未來必定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335ae5481d10383985467a23ff39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