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頸椎手術,多個人的命運被改變

2022-07-05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一台頸椎手術,多個人的命運被改變

75歲的老王,前不久出了一場車禍。車禍中,雖然命保住了,但身體多處骨折,不得不需要多次骨折手術。其中,最危險的手術就是頸椎手術。

術前訪視的時候,負責術中安全的麻醉科李醫生詳細了解了病歷以及老人的健康情況。

結果發現,老人骨折因素導致體內凝血系統已經嚴重紊亂。如果再因為臥床拖延,可能更加紊亂、風險更大。於是,他並沒有建議推遲這台手術。

手術如期進行,術中大家妥善保護著這個脆弱的頸椎、這個脆弱的生命。

主刀是外請的專家,因為本院做不了這個難度的手術。

本家大夫把手術巾鋪好之後,專家舉著刷完的兩隻手就進來了。

「唰唰唰」穿完衣服,就開始手術。

果然是專家,時間短,這讓李醫生很滿意。在心裡,暗暗給專家點了個贊。

主要部位結束後,縫合切口的工作交給了本家大夫。

下台後,外請專家就悠閒地到外面喝茶去了。等手術結束,人家就飛走了。

本家團隊,但也沒讓人失望,半小時就縫完了,病人也清醒了。

試試手腳能動,專家急匆匆趕往下一個「場」。

術後,回病房後沒事。然而老人夜間突然出現呼吸急促,血壓增高,繼而呼吸心跳全無。

雖經全力搶救,但老人仍走了。

懂醫的家屬,一把就把病歷收起來了。

當時就指出,醫院並沒有按照一級護理嚴格執行。按照要求,護士應該每隔一小時巡視患者、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測量生命體徵。

對於這一點,雖然忙活一夜的護士小麗沒閒著,但她哪能記得是不是時間掐得那麼准。她只記得,看完這個病房就看那個病房,一夜未停。

麻醉科李醫生這邊,倒沒什麼:術前訪視沒落下什麼;術中患者也很穩定;術後患者也醒了。看到患者醒了,家屬也默認這件事和麻醉科沒有關係了。

假設家屬找專業的人來挑毛病,也很難挑出來。術中,呼吸循環管控就不用說了。最讓大家擔心的插管問題,麻醉科直接用光棒引導插管,對頸椎角度完全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發生事情後,主管醫生的精神有點崩潰了:負責主刀的人是外院的,所有人有問題都問他。那幾天,他一直住在醫院。

這件事,醫院並沒有明顯過錯,但面對懂醫的家屬必須給一些交代。

對主管醫生責罰為,扣除三個月績效;對當日責任護士責罰為,調離原崗位……

之後,主管醫生更加小心了。但小麗卻選擇了辭職。在她看來,她的護理並不足以成為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經過鑑定,術後出血壓迫氣管是主要原因。而每隔一小時的觀察呼吸頻率、節律以及深度並不一定能及時發現這個問題。

術後頸部血腫,一般發展較快。但在發展過程中,患者可能並不能第一時間就表現出通氣不暢的問題。而心率上升以及煩躁,很有可能被認為是疼痛或不舒適導致的。

因此,當監護儀上還比較正常的情況,讓護士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強人所難。

最可靠的辦法,醫生每小時檢查頸部以及刀口情況。如果出現血腫,頸部必然會逐漸腫大,刀口也會有血滲出。

臨床上,最常見的情況是,發現頸部覆蓋刀口的紗布被染紅。這種情況,一定要高度重視。任何人發現,都應第一時間迅速喊醫生。

然而,一個醫生管理幾十個患者,很難做到每小時都檢查。況且,頸部出血可能需要的時間更短。

調離崗位的小麗心灰意冷,想到自己考過會計證,於是趁休假去一家公司應聘。結果,那家公司正缺人。

就這樣,小麗徹底離開了醫療行業。工資方面,翻了好幾倍,而且再也不用值夜班了,也沒有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責任。

大家可能會說她是個逃兵,可是又有多少人正在堅持呢?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32a8e2920043a07822cd0d8cb6f2f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