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為什麼不講唐朝的故事?

2023-03-27   平原公子

原標題:金庸小說,為什麼不講唐朝的故事?

金庸小說,為什麼不講唐朝的故事?

有人問,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寫的都是宋朝以後的故事,為什麼沒有唐朝背景的小說?

主要是因為大一統時代、強盛王朝不方便「反思」,不好搞「傷痕」、「河殤」、「逆向民族主義」。

唐朝大部分時候武德充沛,碾壓周圍各民族,唐軍威震異域,兵鋒直達蔥嶺以西,就算後期落魄了,也能把回鶻吐蕃先滅掉……唐朝強就強在體制先進,什麼江湖豪俠草莽英雄,都擋不住國家政權雷霆一擊,什麼山野高人隱士名流,都得屁顛屁顛去考科舉求打工。

這種現實,金庸不喜歡,也不適合他發揮。

金庸小說有幾個固定套路,中原漢人王朝必須衰頹、弱小,中央政權必須廢物,高手不在朝廷,而在江湖……一群武林高手黑社會,就能左右天下大局,武林高手也有級別高低,中原不如異域,漢人不如胡人。

舉個例子,《天龍八部》中,雁門關之戰中原王朝正規軍都在睡覺,全靠一幫武林人生去救國,中原武林精銳齊出,埋伏、暗器、偷襲、以多欺少下三濫手段全用了,結果打不過一個契丹人蕭遠山,全部被反殺……

少林寺號稱武林領袖,結果被吐蕃來的鳩摩智吊打,從智力到武力都被人家戲耍,要不是靠學了靈鷲宮絕學的虛竹,少林寺都被洋和尚踏平了。全書最高武力蕭峰、蕭遠山、慕容博、丁春秋、段延慶、慕容復、段譽、虛竹……只有虛竹算個漢人,還是西域人教出來的。

《射鵰英雄傳》中,朝廷武力約等於0,郭靖黃蓉在皇宮中如入無人之境,浙江嘉興隨便一個地頭蛇黑社會韓寶駒,馬上功夫都碾壓體制內所有名將,連大金王子都嘆服。中原幾乎不存在什麼武德,頂級高手「四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一半都是外國人。

《神鵰俠侶》中更加過分,宋朝將帥約等於無,抗擊侵略全靠一個蒙古人養大、教育出來的郭靖,什麼軍隊建設、什麼組織動員都不需要……打起仗來要靠郭靖的神奇武功、黃藥師的野路子「陣法」、丐幫兄弟的個人武勇,以及楊過的機械降神。

神鵰中中原的武德更加衰敗,泰山北斗的全真教重陽宮,被霍都王子帶著幾個外國高手就趟平了,四絕高人們在後期明顯被金輪法王壓了一頭,郭靖又被劇情壓制不能出手,整個中原武林像廢物一樣被人各種虐待。

《倚天屠龍記》開篇,泰山北斗的少林寺,被崑崙三聖何足道一人碾壓,全寺上下噤若寒蟬,全靠兩個不屬於體制內的打雜工人覺遠和張君寶救命。

倚天全篇,抗元義軍正面戰場的事跡被極度削減,朱元璋、常遇春、徐達們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角,抗元大業靠的不是軍事政治經濟,而是張教主天縱神武……朱元璋成了摘桃子的陰險小人。

中原的武德繼續廢弛,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實際上沒一個能夠和西域明教抗衡的,靠的是成昆的奸計;最後還被蒙古人趙敏一網打盡,各大高手,幾乎沒有能夠抗衡阿大、阿二、阿三、玄冥二老的,而這些人,都是蒙古的狗。中原武林倒不是沒有天下無敵的高手,有,張三丰嘛,但是一百多歲了,同樣被劇情限制不能出手。

《笑傲江湖》就不要提了,朝廷幾乎是空氣一樣的存在,青城派的余滄海在福州滅人滿門,嵩山派的左冷禪在衡山殺朝廷命官……如同殺雞一樣,江湖豪雄們殺人越貨、為所欲為,簡直沒有國家法律一樣。

《鹿鼎記》簡直是這一套設定的巔峰,康熙才是真正的明君賢主、英雄豪傑、堯舜禹湯……對比之下,中原的抗清義士,都成了可笑、荒唐、腦子不好、不講道理的小丑,陳近南迂腐,九難偏執,馮錫范無恥,澄觀弱智,歸辛樹傻X,洪安通荒唐……一個正常人都沒有。

總結一下,金庸的故事,必須發生在這一套設定下,漢人王朝衰落或者失敗,異族強大,朝廷不如民間,體制內不如體制外,中原不如外國,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你讓他寫唐朝,他的所有故事就不好發生了。

這到也不是金庸的問題,而是武俠小說的通病,武俠小說嘛,就是成人的童話,和美國的漫威一個意思。

這個江湖必然是個亂世,朝廷必然弱小,官府必須腐敗,官兵打不過強盜,政權打不過黑社會。正經有編制的往往都是弱雞,如衙門的捕快、六扇門的公人、朝廷的將校,戰鬥力狗都不如;草莽中的流氓黑社會,往往都是臥虎藏龍,什麼和尚、道士、乞丐、妓女、刺客、僱傭兵……一個個恐怖如斯。

這絕世高手必然是個怪人,要麼單身,要麼獨居,要麼戀女,要麼貪吃,要麼亂倫,要麼LGBT,要麼被戴綠帽子;很難找到家庭和睦、生活美滿、樂觀向上、充滿社會主義正能量的高手。

武林盟主、正派掌教往往是個偽君子,表面上滿口大義,私下裡男盜女娼,往往醞釀著驚天陰謀;邪派高手、魔教教主往往是個真正的豪傑,雄姿英發,壞也壞得光明磊落,令人神往。中原的漢人武者往往都是廢物,真正的高手往往來自於西域、漠北、海外,只有不羈的靈魂,才能發揮武學的精妙。

所以,武俠小說其實也是一幫自由主義者的妄想,他們同樣反體制、反大政府,嚮往「西方」,追求個人的自由。

唐朝作為背景,確實很難發揮這種文學的魅力。

什麼武林高手,能打過李世民的玄甲軍?

什麼江湖豪傑、山野隱士,能比天策府文武群臣?能比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什麼外來的「和尚」,能夠和李世民、李靖、李績、侯君集、薛仁貴、裴行儉……比一比武德?

這就不好反思了嘛。

金庸小說不用唐朝做背景,就像金庸小說不用新中國做背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