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世乒賽熱身賽中,國乒教練組別出心裁安排了一場性別大戰,由西北某省的省隊隊員王晨策對陣孫穎莎。
對於王晨策,大家可能還有點陌生。他是一位青年削球手,削中反攻能力比較強,而且發球很有「特點」。筆者還是在去年的全國錦標賽上,看到他與周雨的一場對決,當時周雨就向裁判提出,王晨策的發球違規,有明顯的回拋(即合力)。那麼今天這場性別大戰,雙方的表現又如何呢?
說起性別大戰,一方面是為了鍛鍊國乒的女子主力,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一點訓練、熱身賽的亮點,讓本來疫情之下的集訓沒那麼枯燥。不過對於孫穎莎來說,今天的比賽鍛鍊價值可能主要在「面對困難」上,技戰術上的鍛鍊價值不大。因為在世界女子乒壇,基本沒有這種發球和削球中反拉直線,意義不是很大;反而對於王晨策來說,第一次在1號台現場直播,第一次與國乒頭號主力對陣,而且孫穎莎的打法類似男子選手,所以鍛鍊價值還是很大的。
此外,雙方都很重視這盤比賽,都拼盡了全力。前三板上男選手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在相持中,孫穎莎還是打出了自己的特點,銜接速度很快。最終孫穎莎3:4遺憾告負。筆者也認真觀看了比賽,發現每局至少有2~3分是王晨策直接發球得分,還有3~4分,是孫穎莎接發球質量不高,王晨策發球搶攻占據優勢。當然賽後我也請教了2位桌球國際級裁判,他們也都認為王晨策這個發球是有點問題的,一方面是有斜拋,另一方面還有遮擋的嫌疑。這裡也放幾個小視頻,大家來看看這些發球是否有問題,歡迎給出您的意見。
也請大家前往中國體育看看完整的比賽,是不是每一局發球都是如此,就更加明白了。
判斷發球是否斜拋的一個小技巧:當運動員拋球之前,可以看看球位於球檯端線附近的哪個點,再看看運動員球板接觸球的時候,球位於哪個點。兩個點是否有較遠的距離,就能知曉斜拋的角度。
可以對比一下孫穎莎的發球,大家就能很清晰了。
當然,這也許是國乒教練組刻意的給孫穎莎製造困難,增大壓力和難度,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喲。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