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新舞被批尺度大的事兒,大家今天有刷到嗎?
單看這個詞條,其實挺唬人的,被譽為「孔雀公主」的楊麗萍和舞蹈尺度大這件事掛上鉤,怎麼看都像是老藝術家的「晚節不保」。
評論區罵得也挺狠,說她為了博眼球大玩擦邊,罵她丟掉了生而為人的羞恥心,讓她「穿上衣服再跳舞」。甚至還上升到了色情層面,指責她「在舞台上演三級片」。
可以說,輿論來勢洶洶,就差把楊麗萍和「道德敗壞」四個字畫等號了。抱著好奇的態度,阿槓點進了詞條,想看看楊麗萍到底幹什麼了被罵成這樣,結果看完後本人的態度be like:
看到標題:我看看尺度有多大
看到內容:接受不了的話,要不你報警吧……
那些張口藝術標準、閉口仁義道德的網友批評的舞蹈,來自楊麗萍正在巡演的舞劇《孔雀》,這部舞台劇探究的是融於自然的季節美和生靈美,並通過人的肢體舞蹈將這種自然之美表達出來。
但在部分觀眾眼中,他們只看到了男女演員之間的親密肢體接觸,和楊麗萍說新舞加入了「陰陽雙修」的表達,於是乎,他們炸了。
而讓他們怒而舉報的舞台,長這樣
以及這樣
#如果不是紅圈特意標出來,誰會在乎男演員漏不漏屁股啊……#
部分網友認為,男女舞者穿著清涼不說,還互相做著曖昧動作,有些畫面都摸到敏感部位了,這和色情片有什麼區別?
還有人拉出楊麗萍在七月份的演出,說楊麗萍與男演員舉止親密,身體還隨著音樂的節奏緊密相貼,楊麗萍甚至把男演員擁抱在懷裡。
男演員的穿著也很有問題,身體關鍵部位一絲不掛,裸體出演也太「有傷風化」。
扒皮的洛陽鏟這麼一撬,就再也攔不住輿論對楊麗萍的批判。
她的舞台表現被評價為「賣身體的藝術」,關於孔雀的自然表達被嘲是「賣弄風騷的雞」,對後輩的提攜也變成了「楊麗萍與男學生的隱秘關係」……可以說,楊麗萍視之為生命的舞蹈,都與「情色」二字掛上了鉤。
也許這些網友的態度是真誠的,是真的在探討舞劇的尺度問題,是真的擔心會對未成年人產生不良的影響,但有一說一,在他們指出這些舞台暗含色情意味前,阿槓作為一名成年人,思維完全沒有歪到這方面。
#單看截圖,身體語言確實容易讓人想歪,但也絕沒到這個程度#
所謂的舞台情色,更像是網上的部分觀眾強加給《孔雀》的理解,套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
換做今天的網絡流行語,則是:馬看到什麼,是人決定的。人看到了什麼,是自己的思維決定的。
事情鬧大後,楊麗萍也出面回應過這個問題,她說「人出生後,身上也是沒有任何東西的,藝術也不能與色情混為一談」。
七月份那場飽受爭議的演出也並非故意低俗,而是有人給舞者的關鍵部位打了馬賽克,故意讓他看起來近乎全裸。事實上,男演員穿了肉色緊身衣,也穿了打底。
# 馬賽克的存在是為了遮擋東西,可在這件事上,反而成為攻擊演員的無良源頭#
這場戲的情緒表達也符合《孔雀》整部劇的核心,《孔雀》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當時的劇情是男演員飾演的孔雀被獵人扒光了毛,並被烏鴉害死,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祈願把最美的羽毛奉獻給女孔雀,讓她獲得自由。
楊麗萍說那段舞蹈是她最喜歡的,也認為最難的。因為少了其他的裝飾,需要演員用極致的身體、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
一些看過現場演出的觀眾也表示,現場演出的氛圍既悲壯又聖潔,根本沒有網上說的那麼不堪。觀眾從一開始就被《孔雀》的劇情所打動,根本沒有閒心思考其他東西。
#網友原話:優美的肌肉線條和充滿生命的張力,他們是一點不看,全去盯著男女演員穿不穿衣服了……#
當這些觀眾看到網上對楊麗萍鋪天蓋地的惡評時,人更是原地傻掉。一來一回的功夫,舞者成了「裸男」,舞蹈表達變成了「低俗」。
有一說一,當一個被賦予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時,由於每個人的閱歷認知、審美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對這個作品的理解也就大相逕庭,產生不同的解讀是很正常的。
比如《春祭》里男舞者舉起女舞者這一幕,因為男舞者摸著女舞者的隱私部位,所以部分觀眾認為這是不該出現在舞台上的表演,可楊麗萍的本意是通過男性與女性之間的親密行為,表達對生命的讚嘆和對原始主義的還原。
對於這種藝術表達,你可以說觀眾無法理解楊麗萍的藝術形式,也看不懂她隱藏在皮肉之下的深層表達,可你不能開口斷言「楊麗萍就是在借藝術的殼子,在舞台上大do特do」。
在藝術呈現這方面,楊麗萍的舞蹈為什麼兩極分化這麼嚴重,用某位網友的話來概括,就是:一個追求「靈」的舞者,遭遇了滿眼是「肉」的觀眾,還有一個盛行「告狀」的輿論環境。
小眾藝術,本來就存在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審美鴻溝,它也有篩選觀眾的一定門檻,可我們不能帶著固有的認知和傳統道德的眼光去給藝術下定義,不能因為你覺得它「不雅」,就給它扣上不符合公序良俗的帽子。
說句誇張的話,如果套入「舞台上的性表達=涉/黃」這種毫無邏輯的強盜思維,那藝術史上那些描寫人體的繪畫、雕塑和文字,都該一把火全燒光,像大衛雕像這種「露骨」的東西也決不能存活於世。
肉體要被抹殺,性不該去表達,那婚姻是不是也該被取消?生孩子是不是也該被禁止?因為這倆的尺度太大了……
#更弔詭的是,在看一些越級電影時部分網友津津有味,現在又來批評楊麗萍不雅,這真的很難評……#
當然,阿槓並不是說楊麗萍在這件事上完全沒有責任哈,在之前已經引起過爭議的前提下,舞團確實應該在演出前向觀眾闡明舞台表演的具體類型。雖然《孔雀》的大部分場次一米二以下的兒童都是謝絕入場的,但18+的年齡限制確實應該作為觀影門檻。
這時候不得不感慨一句,國內什麼時候才有分級觀影制度阿……
講真,阿槓本以為關於楊麗萍的討論就此為止,畢竟針對這個問題,有思維的觀眾不會對楊麗萍進行抨擊,那些覺得楊麗萍在舞黃的觀眾一時半會也轉變不了思維,結果阿槓萬萬沒想到,部分觀眾抨擊完楊麗萍的藝術性,又開始對她的人生指手畫腳。
#提前預警,一些關於女性老生常談的話題來襲#
眾所周知,楊麗萍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舞蹈,她不光讓世界看到了孔雀舞這種充滿民族特色的舞蹈,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讓孔雀舞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可在舞台爭議出來後,又有人揪住她「沒有孩子」這一點,對她上升價值。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也享受不了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楊麗萍再美有什麼用啊,作為一個女人還不是沒孩子。
舞台上總搞這種擦邊球,原來是婚姻生活不幸福,既沒丈夫也沒孩子……
這種把結婚生子當成女性幸福標杆的言論,這種用惡意揣測楊麗萍的惡臭發言,阿槓真的想一拳打爆,人家生不生孩子和你有半毛錢關係嗎?
在部分網友糾結著「如何兒孫滿堂」時,楊麗萍早在十幾年前就到達了next level,她願意做生命的旁觀者,所以一朵花也是她的女兒,一棵樹也是她的兒子,這也是一種天倫之樂。
楊麗萍的人生價值觀和俗世規定的不同,她對待孩子的態度更趨近於現在的年輕女性,如今的女孩子尚且要受到規訓和批評,更別說因為舞台尺度問題引起討論的楊麗萍了。
有些人非要站在道德至高點上評判她,覺得楊麗萍不按照自己的道路走就是錯誤的,是不合乎」常理「的。
罵完了楊麗萍沒有盡到女性的責任和義務,又開始diss她人設崩塌。
全盛時期為了保持身材(再加上還有信仰的問題),楊麗萍一直是吃素的。舞台爭議出來後,有網友扒出來她退居二線後和好朋友在昆明辦了一場烤肉聚會,於是就追著喊著地罵她「你不是說自己不吃肉嗎?」
咱也是沒想到,64歲的楊麗萍吃塊肉,都能被說成人設崩塌……
從阿槓的吃瓜角度來說,今天看了那麼多針對楊麗萍的討論,從舞台尺度問題到對她個人私生活的探究,總感覺部分網友要把她從「高雅」築成的神壇上拽下來。
楊麗萍確實不是東亞社會裡框定的「標準答案」,可她也不是「壞女人」的典型啊,憑啥要被人人喊打?
那麼宏大精良的一個舞台劇,劇情沒人看,演員表演沒人看,就盯著幾張要素不全、信息缺失的截圖大做文章;「孔雀公主」窮盡一生獲得的美學高度和藝術成就絲毫不關心,就看到了她「沒有孩子」這四個大字……
要我說,舞台表現不是病,不想生孩子也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把每個人都刻畫成統一的樣子,才是病。
網際網路一直盛傳著一段話,專門用來抨擊思維落後且嚴重閉塞的人,阿槓覺得這段話放在楊麗萍這件事上再合適不過。
「目前最長壽的人群不是日本人,不是長壽村的人,也不是醫療福利發達的歐美人,最長壽的人是我們的清朝人,最年輕的也有一百多歲了,並且現在學會了上網。」
真難殺啊,清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