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被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反應出哪些社會問題?

2023-07-11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熊孩子」被越來越多的人討厭,反應出哪些社會問題?

娃小的時候,我是幾乎不帶他去什麼公眾場合,尤其是密閉空間的,比如商場、火車、汽車、飛機、高鐵,生怕自己搞不定啊!

總有人說,小孩子,為什麼要帶到這種場合?比如飛機,太影響周圍人的體驗了!是的,但你不也是小孩子長大的嗎?總不能因為,你小時候沒坐過飛機,現在孩子坐飛機就有原罪了吧?這是什麼邏輯?合理嗎?

作家蘇小懶是個勇敢的人,我也承認,她敢於把這些不公,直接說出來。我這個慫包,是敢怒不敢言的。

記得大寶剛11個月,我從威海坐飛機到老家,當時怕極了,我在家跟娃碎碎念了好幾天,演練了好多次,突發情況下,到底怎麼做?還刻意培養娃的睡眠習慣,希望他在那一小時的旅途中,能都處在熟睡中。

後來在飛機上,娃沒睡著,也沒哭鬧,我萬分慶幸。但中途娃拉了,需要換尿不濕,隔壁座的一位大叔,讓我眼淚止不住流。

我設想過,如果娃拉了怎麼辦,也跟娃爹在家演練過。但真的到了那一刻,我手忙腳亂,有點懵了。座位之間的狹小空間,真的不太好操作。旁邊的大叔陰陽怪氣的說:「拉屎也能在這拉,就不知道去洗手間嗎?你這當媽的,就一點數也沒有嗎?」說完,捂著鼻子走開了,留下慌張的我,一邊說對不起,一邊眼淚止不住的掉。

還好乘務員趕過來幫忙,我把娃放在小板凳上,慌慌張張的換完了,然後跟前後的乘客彎腰道歉。眼淚啪啪往下掉。

等到目的地了,我抱著娃,逃也似的離開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一個人帶娃出遠門過,因為我不想再遇到這種尷尬場景了,我內心不夠強大,我怕打擾到別人。

後來帶著娃出門,也遇到過大大小小的事情。記得有一次,出去吃旋轉小火鍋,我和娃爹點了倆鍋底。倆孩子就在旁邊玩,偶爾吃一小口,不是特別餓。剛開始吃,店長走過來說,地方不夠,讓我們擠一擠,不要占那麼多位置。可明明周圍還有很多空位子啊,為啥我們就得擠一擠?娃爹丟下筷子,帶著娃就走了,我也只好付了錢就出去了。

怎麼說呢,我發現,大眾對「熊孩子」的敵意,蔓延的特別厲害。不光是年輕人,還有不帶孩子的中年人,好像我們帶娃出去,但凡有一點不對的地方,就是沒素質了。那麼,這反應出了什麼社會問題呢?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首先,和生育率下降有一定關係。

現在的年輕人,不是特別想要孩子。看到別人家的娃,也提不起興致,甚至莫名的厭煩。

這種情況,我能理解,也尊重。但不表示,我無比認同。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你們對祖國的花朵,就是這種態度嗎?當初我們自己是花朵的時候呢?如果被這樣對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其次,輿論導向,真的是太不正了。

指責孩子的,指責父母的。好像他們就該生完孩子後把娃圈在家裡養著,出門都是不道德的。因為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困擾、麻煩。

網絡上一旦出現「熊孩子」的事件,十有八九都是指責父母和孩子的,不管情況到底如何。總之,你們就是不對!

最後是大家的心態變化。

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到孩子這個群體的。他們真的那麼罪不可赦嗎?真的那麼調皮搗蛋嗎?有時候是我們的心態沒擺正吧?比如,自家孩子稍微調皮點,就覺得是可愛,活潑。而看到別人家孩子調皮搗蛋了,闖禍了,那就是「熊孩子」了,厭惡極了!為啥要雙標呢?

我和姐姐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問她,你有沒有想過,我每次跟你視頻,最想看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孩子。姐姐說,沒想過啊,我覺得孩子多可愛啊,你看我幹啥,我還是那個樣子。你看芮芮,現在越來越可愛了。

我說姐姐,自己的孩子,自己怎麼看都好。但別人看,不一定是這樣。你和芮芮相比,我更希望看到我姐姐的笑臉,其次才是她。姐姐愣了,沉默了幾分鐘,跟我說,我知道了妹妹。

你看,我其實也是個普通人,有自己的選擇。雖然不會雙標,但會有優先分級。更希望看到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姐姐,而非她可愛的女兒。那麼,放在「仇童」事件上,我們仇視的是孩子嗎?只是那個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別人家孩子」吧?

枕邊育兒寄語:

最後我想說,不管如何,這個話題都給大眾帶來了思考。我覺得,只要你認真看一看我寫的內容,再思考幾分鐘,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更深入的理解。這,也就夠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235fe319c751fd479db4b3ce8c8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