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情緒崩潰有多簡單?
一位網友說,累了一天想回家就能吃到飯,結果一路網絡故障,到家都沒能點到飯;
等外賣的過程想先沖個熱水澡,發現熱水器顯示錯誤;
當看似簡單的事情也開始違背自己意願的時候,當精心的計劃被突然間被打亂的時候,崩潰就是一瞬間。
然而所有崩潰都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前面已經壓抑、積累了很久。
那些情緒穩定的人,不是沒有經歷這些讓人崩潰的事,而是及時覺察到了每一個情緒的來臨,為它們找到了出口。
《我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的作者唐娜·瑪麗亞·波特利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她接觸到無數有心理問題的求助,她認為,「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是兩個不同的說法,她更願意引導大家追求情緒健康。
唐娜·瑪麗亞·波特利|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因為「心理健康」的說法仍然把身體和大腦一分為二,而「情緒健康」就更精準地體現出大腦和身體之間存在著至關重要的雙向聯結。
唐娜·瑪麗亞·波特這樣描述情緒崩潰的過程。
想像你一整天馬不停蹄的工作情形,忙完一件事後接著要忙下一件事,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
你因此感到煩躁、不開心,但你沒有時間去分析原因。
終於下班了,你回到家裡想坐下來休息片刻,但你的腦子還在飛速運轉,各種想法和擔憂的情緒不停地閃過腦海。
這時,一位朋友給你打來電話,想就一個難題徵求你的建議,就在你不知道如何回答、結束這個電話的時候,你的孩子把晚飯灑到了地上。
這些事情累積起來的壓力超出了你的容忍限度,於是你不禁情緒失控,大喊起來,成了別人眼中「控制不了情緒」、「情緒化」的人。
可這是你的錯嗎?
不妨回顧一下,在這一天中你的身體都經歷了什麼。
每次你匆忙地從一件事跳到下一件事,就等於在情緒刻度表上又增加了一個等級。隨著充滿壓力的或消極的想法越來越多,你身體被激活的反應也就越來越大。
在這過程中,如果能停下來觀察或淡化這種反應,就等於把刻度表往下調整了一下,也就不那麼容易讓身體反應達到爆表。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不那麼容易出現了。
面對情緒,我們太習慣隱忍。
覺得自己快哭了,要拚命忍住眼淚;沒有忍住,哭了出來,會盡力隱藏自己流淚經歷。也許我們一直覺得在別人面前哭泣、發脾氣是不體面的,也許我們害怕向人展現我們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而情緒健康的基礎,就是懂得情緒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不必感到內疚,也不必急著把它們驅趕出去。
如果一味壓抑,我們就永遠無法了解情緒的運作過程,也就談不上管理情緒。
正是因為我們不夠了解自己的情緒,所以才覺得它難以預料、無法控制。
《變態心理學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參與人員被要求無論是感到快樂還是悲傷,都不要流露出來,結果發現壓抑情緒的行為導致了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增加,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都是如此。
交感神經系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中負責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並讓我們為行動做好準備的那個部分。
除了釋放應激激素,它還會提升我們的心率、血壓和呼吸速率,使我們能夠應對手頭的任務。
如果身體機能長時間保持活躍,我們就會進入一種慢性壓力狀態。
因此,無論壓抑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它給身體帶來的反應都和我們在應對壓力性事件時相似。
壓抑情緒,破壞自身健康;發泄情緒,破壞外在世界,除此之外,我們有什麼處理情緒的方式?
《我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談到一個概念叫「內感受」,就是我們自己身體內部的具體感覺。
比如,當你爬樓梯時呼吸急促的感覺;或者當你坐過山車時胃裡翻騰的感覺;又或者當你和一個對你來說特別的人聊天時產生心慌的感覺。
對內感受的意識知覺,在控制情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一種情緒升起時,就伴隨著一種內感受,我們需要暫停下來,去觀察這種感覺。
無論你觀察到了什麼,都靜下心來看看這種感覺走向哪裡,任其自然來去。
你會發現,身體里的感覺不會傷害你,不必害怕,如果你順其自然,它們就像海灘上的浪頭,來過之後自然也會消失。
在觀察感受的同時,你可以觀察你自己的身體。
你目前保持著什麼姿勢?你的脊椎處於什麼位置?它是彎曲的,還是已經扭到了一邊?
如果你發現身體有扭曲或緊張的感覺,調整一下你自己的姿勢,深吸一口氣,然後像嘆氣那樣把氣吐出來,儘量讓呼出的時間能夠從一默數到六。
如果能這樣做,前面「崩潰的一天」會有什麼變化?
你的一天還是會很忙碌,該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能落下。但你頭腦里就有一個聲音提醒你暫停,不需要很久,每次只需暫停30到60秒就夠了。
也許在你刷牙的時候,或是坐車的時候,或是走出廁所前的一刻,又或是下班回家前的一刻。觀察你的身體,留意你在那一時刻發現的所有感覺。腦袋的疼痛、胃部的翻滾、腳趾的緊繃,或其他什麼。
開始只是觀察,然後承認那種緊張、壓力、易怒、疼痛或坐立不安的感覺,最後慢慢做幾次深呼吸。
情緒需要釋放和處理,你可以和信得過的人聊天,也可以看電影、運動、唱歌,把時間消耗在喜歡的事情上。
書中推薦了一種表達性寫作的方法,簡單而治癒。
每天晚上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動筆的那一刻,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哪怕是寫下「我不知道寫什麼!」也沒問題。
寫著寫著,就會有很多東西冒出來。要麼是發現自以為某件事沒什麼影響,但其實自己已經被困擾很久了;又或者發現自己在記錄一些原本根本不知道有關聯的事情。
弗洛伊德曾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
那些情緒中的刺,就像一塊巨石堵在你的去路上,你對著它抱怨、咒罵,無濟於事,你也可以想辦法繞道而行,或者找炸藥炸掉它。
當你成功超越它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情緒都是成長的墊腳石,讓你成為情緒健康、情緒自由自由的人。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
十點讀書開通福利社群啦!
每天分享一個高性價比好書、好物
一手降價消息、上新福利、各種知識小課堂……
現在加入,還有新人5元購物券
長按識別二維碼,快來進群玩兒吧!
(*小助理手動加群,大家加不上可以耐心等候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