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農村集體土地可以買賣嗎?

2023-10-10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2023年農村集體土地可以買賣嗎?

農村集體土地是不可以買賣的。集體土地歸集體所有,村民只能拿到使用權,個人買賣土地的行為違法,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符合規定的,村民可以將承包的土地流轉,可以通過轉包、互換和出租的方式,將閒置的土地流轉出去,這樣也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收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2023年農村集體流轉土地的形式有哪些?

1、反租倒包。由鄉(鎮)或村集體將農民承包的土地「返租」回來,再承包給個人和單位(往往是有經營能力的種養能人或經濟實體),由接包方向集體繳納承包費,同時給轉包土地使用權的農民以經濟補償。這種形式在尊重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的格局,實現了區域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在發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的優越性的同時,也發揮了家庭分散勞動的優越性。

2、土地股份合作。即農民把土地的承包權和使用權交給集體,從而換取一定數量的股份。集體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實行股份合作制經營,並通過章程或協議將投資形式、投資份額及收益分配等經濟處理辦法事前做出規定,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參與經營,並獲得相應收益。

股份公司的成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資產經評估被作為投資入股,然後根據評估的結果給農戶配股。二是以土地作為唯一的資產入股,並根據一定方式(如社區成員資格、承包土地的數量和年限、年齡等)給每一個成員配股。

3、土地轉包。原承包方將其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條件再發包給第三方,而原承包合同中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不變。在這種方式下,新的承包人不與土地所有者直接發生經濟關係,雙方根據當時的經濟、技術和社會條件簽訂轉包協議,以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轉包市場期限機動靈活。這種情況多數是轉包者已有非農就業門路,不以土地為生,從而轉讓土地使用權,保留承包權,一旦失去非農就業機會仍有土地作為生活保障。

4、土地轉讓。指原承包方與第三方簽訂合同,將自己與發包方業已形成的權利與義務關係由第三方向發包方履行。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近城郊區和廠礦工業區附近。這些地方的農民有相對穩定的非農收入,從而不必再依賴土地來維持生計。土地使用權轉讓後,農民不必再為幾畝田的經營牽腸掛肚,可以安心從事二、三產業。

5、土地互換。土地互換有兩種形式:一是由集體出面組織的互換。某些鄉(鎮)村基於連片種植的需要,統籌規劃產業帶,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農戶通過換地,從事自己願意的種植方式。二是農戶之間的互換。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為便於耕作,雙方互換土地使用權,各得其所,這是以雙方各自的土地使用權為標的物的市場交易行為,主要是因土地分散、地塊零散引起的。

6、委託經營。指農戶因外出等原因而又不願放棄土地,從而委託他人代行經營,收益分配由雙方協商解決。一些地方,種糧農戶們只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並進行簡單的田間管理,便可坐享收成。期間各類農事,由他人負責打理,即通過專業農場、農機專業合作社、糧食專業合作社對糧食生產實行「統一翻耕、統一育秧、統一播種、統一植保、統一收割」的「一條龍」有償.服務,或提供某一關鍵環節有償服務,實現土地耕作社會化服務。

7、「四荒」地拍賣。指競爭買賣「四荒」地,即眾多欲訂約人通過公開競爭,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訂立合同,購買「四荒」土地使用權,用於農業種植養殖。

2023年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2、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3、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4、流轉土地的用途;

5、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6、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7、違約責任。

綜上所述,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於集體,個人不能買賣,農民拿到的是土地使用權,包括宅基地及耕地等。對於承包的集體土地,不能買賣但是可以流轉,能出租或者轉讓。如轉讓宅基地,則需要將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一併轉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1ff1bf3619a845f9899b78b0e205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