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隋雪
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已成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2022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達229.6萬,死亡病例高達66.6萬例,位居全球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是名副其實的「粉紅殺手」。在中國,乳腺癌也是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惡性腫瘤。
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增高,如今,乳腺檢查已成為女性朋友們體檢中的常規項目。然而,在檢查項目的選擇上往往感到迷茫,面對檢查報告中的專業術語更是一頭霧水。
浙大邵逸夫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鄭和鳴主任醫師介紹,臨床上,乳腺癌篩查主要有三大手段:乳腺B超檢查、X線(鉬靶)檢查、乳腺核磁共振(MRI)檢查。
日常體檢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乳腺健康檢查項目?
鄭和鳴主任表示,一般來說,40歲以前的女性由於腺體緻密,以B超檢查為主;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乳腺X線(鉬靶)檢查與B超檢查相結合;對於一些特定人群,如注射或假體隆胸人群、發現疑似病變,或確診為乳腺癌,判斷能否保乳等情況時,可能還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由於乳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十幾年前,臨床上確診的患者大都已經到了中晚期。現在隨著篩查的普及,早中期的患者占比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拿著體檢報告來門診諮詢,明確診斷。」 鄭和鳴主任說道。
乳腺長囊腫了,有沒有什麼大問題?發現乳腺結節,會癌變嗎,要不要做手術?乳腺檢查報告中出現哪些關鍵詞,要引起警惕?不同分級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十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稱「粉紅絲帶月」,潮新聞·錢江晚報特別推出「粉紅十月乳房保衛戰」系列直播。10月18日13:30—14:30,浙大邵逸夫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鄭和鳴教授將走進浙江大健康視頻號名醫直播間,教你如何讀懂乳腺報告。
直播主題:安全信號 or 暗藏危機?教你讀懂乳腺報告!
主講醫生:鄭和鳴 教授、主任醫師浙大邵逸夫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
直播時間:10月18日13:30—14:30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