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預防腦梗

2023-07-07     保健時報

原標題:從「心」出發,預防腦梗

陳先生今年32歲,是一名健身教練。一周前在健身的時候他突然出現偏癱失語,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腦梗死。陳先生很不解,我年紀輕輕,平時身體很好,沒有「三高」,也注意鍛鍊身體,怎麼就得腦梗了呢?而且對於醫院給他進行心臟檢查後,告訴他腦梗是因為心臟引起的更是不解:我得的是腦梗,和心臟有什麼關係呢?

腦梗是復發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因此腦梗後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預防再次腦梗。許多病因可導致腦梗的發生,對病因進行區分,才能科學合理地選擇預防藥物,避免第二次腦梗。在腦梗患者中,約五分之一是因為來自心臟的血栓跑到腦袋裡,堵塞了腦血管引起的。對這類患者,需要採用和其他病因的腦梗不同的治療方案,才能更好地避免腦梗的復發。因此腦梗後需要進行心臟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心臟血栓。腦梗後的心臟檢查主要分成兩類:節律檢查和結構檢查。

心臟節律檢查

主要是為了篩選出房顫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指心臟跳動的節奏不規律。正常心臟跳動每分鐘60~100次,是規律跳動的,但發生房顫的時候,這種有節奏的規律心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沒有節律的心臟跳動,且頻率可高達每分鐘200次以上。心臟沒有節律的跳動,會導致心臟輸出的血液減少,從而引起心悸、疲勞、頭暈眼花、胸悶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這種不規律的跳動,會使心房內的血液產生渦流,這種渦流使血栓形成變得更容易,當房顫持續時間超過48小時就有可能形成血栓。當這些血栓脫落到大腦時,就會堵塞腦血管再次引起腦梗死。

檢查房顫,最常用的方法是心電圖。但對於房顫,有一部分患者是陣發性房顫,指房顫不是一直存在,與正常心律交替。因此,單次、短時間的心電圖檢查沒有發現房顫並不代表不存在房顫。延長檢查時間,比如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可以提高房顫的檢出率;對於高度懷疑存在心源性血栓的患者,反覆多次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或者有條件進行更長時間(如30天,甚至6個月)的心臟節律監測,將使房顫檢出率提高5~8倍。

心臟結構性病變

也是腦梗的重要病因

心臟結構性病變,如心房黏液瘤、風濕性心臟病也是腦梗的重要病因。這些疾病使心臟更容易形成血栓,類似於房顫,這些血栓脫落到大腦將堵塞腦血管引起腦梗死。還有一類結構性病變,如卵圓孔未閉,可形成心臟的異常通道,從而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跑到腦袋裡堵塞了腦血管。卵圓孔是心臟房間隔胚胎時期的一個生理性通道,正常情況下嬰兒在出生後兩個月左右融合,部分人在1歲內緩慢閉塞,最長不會超過3歲閉塞。如果3歲還未能融合則形成卵圓孔未閉。正常人心臟左右心不相通,而卵圓孔未閉的存在使心臟左右之間建立了通道,靜脈血可進入動脈系統。因此,當存在靜脈血栓,如下肢靜脈血栓時,這些血栓就可以進入腦動脈堵塞腦血管。

心臟結構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是超聲心動圖,在有條件的醫院還可以進行心臟CT和核磁檢查。超聲心動圖可分為經胸超聲心動圖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方法非常簡單,容易操作,也沒有危險,對檢測左心室的血栓有優勢,但對於左心房血栓、瓣膜異常或者房間隔異常等其他結構疾病,其解析度較低。與之相比,經食道超聲心動圖需要將食管探頭從食管插入心臟後方的左心房附近,因此具有侵入性,檢查相比經胸超聲心動圖會帶來不適。但因為可以直接從心臟後面觀察心臟內部病變,排除了肺臟氣體對檢查心臟的影響,能更清晰地顯示經胸探查顯示不清的心臟結構病變。因此對於高度懷疑心臟結構病變的患者,建議進行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而對於存在異常通道的心臟結構病變,如卵圓孔未閉,除了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還可以進行TCD檢查(經顱都卜勒超聲)明確是否有異常通道的存在。

回到陳先生的問題,雖然他平時身體很好,沒有不舒服,但心臟節律或結構病變和年齡、常見的危險因素如「三高」無絕對關係,並且不是所有患者都會有相應的症狀,而是直到出現併發症,如腦梗時才發現存在心臟節律或結構的病變。

房顫患者

需要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

對於房顫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藥物。可選擇的抗凝藥物包括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劑。服用華法林的時候需要注意,有一些食物,如葡萄柚會增加華法林藥效,導致容易出血;有一些食物,如綠葉蔬菜會降低華法林作用,導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在服用華法林時,注意控制好這些食物的攝取量,適當吃,保持規律的飲食,避免飲食結構變化過大。此外,服用華法林期間需要定期監測凝血指標「國際標註化比值(INR)」,必要時調整服藥劑量,使INR控制在2.0~3.0之間,確保華法林的藥效和安全性。

對於其他心臟病變,如心房黏液瘤,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避免再發腦梗。而對於卵圓孔未閉,當滿足以下4條標準時,可以考慮進行導管封堵未閉的卵圓孔手術來預防腦梗:1.年齡介於16~60歲。2.血栓栓塞性腦梗死。3.未發現其他腦梗發病機制。4.卵圓孔未閉合併房間隔膨出瘤或中至大量右向左分流或直徑≥2毫米。如果沒有進行手術治療,則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或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腦梗。

由上可見,心臟病變是引起腦梗的可能原因。對腦梗的患者,尤其沒有發現其他腦梗發病機制的時候,需要進行詳細的心臟檢查明確是否有心臟病變,從而「對因」治療,「對症」下藥,這樣才能有效預防二次腦梗。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 黎潔潔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1ce689cc7bb6787a9f537ef6afcbe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