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近3萬人次,普陀這個講師團為何圈粉無數?

2024-01-10   周到上海

原標題:聽眾近3萬人次,普陀這個講師團為何圈粉無數?

傳遞黨的「好聲音」、當好政策「傳聲筒」、打好宣講「組合拳」、奏響奮進「同心曲」,在長征鎮,一支由6位退休職工組成的「紅色講師團」,無論颳風下雨,抑或嚴寒酷暑,總是如期出現在群眾身邊。他們發揮餘熱、各展所長,在各個基層單位開展巡講,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種子」播撒進黨員們心田,推動主題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老師們資歷深厚,講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都愛聽!」提及這支優秀團隊,轄區黨員們紛紛點贊。

01

「三精」工作法激活「紅色細胞」

在長征鎮社區黨校講師團中,王木平、霍榮信、吳曄、高舅成、劉紅彬、王雲德6名宣講員均為退休職工,他們中不僅有在三尺講台上堅守了數十年的「老黃牛」,還有今年剛剛加入團隊的「新人小白」。雖然時間年限不一,大家對講師團的感情卻同樣深厚,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來到了講師團,不僅要備好、講好課,還要向身邊的人多多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長征鎮社區黨校講師團負責人王木平如是說。

成立於2006年的長征鎮社區黨校講師團,一直活躍在學校、企業、居民區等長征鎮基層單位,還多次接受市、區內外單位邀請,進行宣講教育活動,受到了廣大黨員的一致好評。作為講好黨的故事的重要力量,長征鎮黨委始終高度重視社區黨校講師團隊的打造。團隊根據「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的總體要求,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為提高講師業務能力,社區黨校經常性組織講師團外出學習「取經」,組織講師們聆聽上海市委黨校的專題講座,確保第一時間掌握相關政策法規。同時,邀請其他優秀學習團隊來長征鎮「傳經送寶」,在探討交流中取得進步。

據長征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長征鎮社區黨校講師團始終堅持授課形式精準化、課程設置精細化、黨課內容精品化的「三精」工作法。一方面,講師團成員力求授課語言生動、深入淺出,通過多樣化形式,確保黨課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講師團成員緊密圍繞不同時期的目標要求和任務,結合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深入挖掘課題,形成特色宣講課程清單。此外,各位講師還將自身過往的工作經歷與黨員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長征本地資源,結合黨史故事,激活社區黨員們的「紅色細胞」。

02

「上高下低」打造優質內容

「宣講內容的選擇非常關鍵,既要結合當前實際,又要喜聞樂見,往往一堂課的準備階段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王木平看來,備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而能否做好這一環節的關鍵,則在於「上高下低」。

「課程內容既要上接天線,又要下接地氣,針對不同的群體,需要準備不同的內容。」王木平介紹,對於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要從大的塊面擬定宣講主題,而對於社區來說,則要隨著基層的要求而動,實時調整宣講主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王木平精心策劃並準備了《改革開放40年——衣食住行看過來》一課,通過40年來老百姓生活品質的提升講述國家的飛速發展和滄桑巨變,不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賞和好評,也入選了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優秀黨課案例。「對我來說,每次的備課、授課都是一次提升,個人價值得到肯定的同時,也鞭策我需要更加努力,為大家帶去更多精品課程。」王木平表示。

團隊的另一位成員霍榮信退休前在單位擔任科研技術骨幹,這也讓他在備課過程中總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此前,霍榮信為社區黨員帶來的《從北斗導航看中國的科研發展》一課,在社區內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中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和術語,我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這也加長了備課時間。」霍榮信回憶,由於備課過程十分漫長,霍榮信還根據國內形勢和科技進展情況不斷更新修改。「儘管花了很多功夫,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

對於備課的重要性,高舅成也有同樣的感觸。「你想要當好聽眾的老師,首先要當好聽眾的學生。」在準備《學習雷鋒好榜樣,雷鋒同志放光芒》一課時,高舅成不僅查閱大量史料,還悉心向身邊老黨員請教,前後花費一周左右才將課程備好。

團隊中年紀最大的講師吳曄,年輕時從事計劃用電工作,長期和各種數字打交道,日積月累練就了非凡的記憶力。因此,吳曄授課前習慣於在腦海中構思細緻的授課提綱,授課時全憑著自己的「最強大腦」,圍繞課程主題娓娓道來。他為社區黨員帶來的《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課,包含了大量精彩的「即興發揮」,讓大家受益匪淺。「別看吳老師已經80歲了,記憶力比年輕人還好!」提起吳曄,講師團其他成員紛紛豎起大拇指。

03

以老帶新充盈後備「人才庫」

作為增強黨校活力、延續紅色薪火的重要一環,長征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始終高度重視社區黨校宣講團後備人才的培養。不僅積極拓展渠道,聯繫市級以上勞模、優秀共產黨員等師資,還鼓勵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發現、挖掘和推薦擅長黨課宣講、甘於奉獻基層的社區退休黨員加入講師團隊伍。今年,在各方的積極努力下,退休黨員劉紅彬、王雲德兩位「新人」的加入,為團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作為老講師,我們一定要把自身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青年教師好學進取、敢於創新的精神,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為充分發揮好社區黨校老講師「傳幫帶」接續作用,長征鎮社區黨校特地邀請了普陀區委黨校郭璐老師進行現場指導。王木平、霍榮信、吳曄和高舅成講師團4位老講師手把手教、面對面講、全方位帶,優化培育方式,為新講師打造提能「練兵場」,通過集中備課討論選題、內部試聽試講反饋效果、專題會議提出改進意見等方式,幫助新講師迅速成長,快速融入團隊,快速提升宣講授課質量,讓「前浪」帶動「後浪」,「後浪」推動「前浪」。

初次「亮相」前,身為團隊里唯一女講師的劉紅彬忐忑不安。為將備課及授課工作做得更加詳實,她多次向團隊中的老講師請教,並同社區中的居委幹部及黨員們溝通交流,詢問他們關心的話題。當然,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在完成首次授課後,台下的聽眾對這位新人給予了熱烈的掌聲。「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那一刻我真的特別激動和感動,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同為新晉講師的王雲德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與當前全國人民在築夢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拼搏進取精神巧妙結合,推出《紅旗渠精神永遠震撼人心》一課,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講身邊事、說身邊人、敘身邊情,同樣讓他收穫了不少「粉絲」。

在眾人的齊心努力和辛勤耕耘下,長征鎮社區黨校講師團可謂是碩果纍纍、榮譽滿滿。自成立以來,先後獲評「上海市基層宣傳優秀集體」「上海市優秀學習團隊」「上海市五星級學習團隊」「長征鎮精神文明建設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累計授課600餘次,聽眾近3萬人次,被大家譽為長征鎮精神文明建設的「領頭雁」。

眾人表示,今後,將繼續不忘初心、逐夢前行,堅守三尺講壇,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積極傳播黨的好聲音,讓星火之炬傳遞燎原。

來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