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廣東人天生對商業對政策有敏銳的覺察力,同時,也有極強的行動力。
在複雜的當下,如廣東這樣力撐民營經濟的大省繼續發達、繼續向上乃是天道。
一個過億人口的經濟強省的雄起,一個富可敵國的產業大省的再出發,這是時代的幸運,也是你我的幸運。
多年前,我曾專門赴廣東南雄梅關古道探訪。
梅關位於距南雄市約30公里的梅嶺頂部。梅嶺處於大庾嶺之咽喉,地勢險要。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並向嶺南傳播開去。
我在古道上緬懷張九齡,懷念蘇東坡,前者曾負責擴展梅嶺古道,後者曾是這條古道的過客。
周松芳博士教我:湯顯祖的傳世經典《牡丹亭》之《驚夢》中,女主角杜麗娘一登場即唱:「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這裡的梅關就是我腳下的梅關。
當然,少年時我還曾背誦過陳毅的《梅嶺三章》,詩曰:「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至今想起,依然有壯懷激烈的感覺。
這其實是廣東人殺出的第一條血路,隨後,人口不斷湧入,經濟中心持續南移,這是古代嶺南的機遇與紅利。
千年之後,廣東人殺出第二條血路,即掀起了改革開放的浪潮。
當時光走到今天,2023年1月,國際形勢複雜,原有模式摸到天花板,廣東又到了「殺出一條血路」的關鍵時刻。
這一次,廣東人能贏嗎?
01 1979年重要會議事關廣東未來
1979年1月,廣東省委四屆二次常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這是廣東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是目標和工作重點的調整,事關每一個廣東人的飯碗和未來。
沒有這一次會議,就沒有後來的袁庚,就沒有後來的深圳,也沒有後來的諸多「全國第一」。
當月,蛇口工業區獲批。
1982年初,深圳蛇口工業區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這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口號。得到老人讚許,袁庚才放下心來。
1983年2月,廣州人擠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廣州白天鵝賓館,它的投資人是港商霍英東。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自1986年起,廣東進出口總值連年居全國第一位。
自1989年起廣東生產總值連年居全國第一位。
廣東人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收穫財富,崛起為世界矚目的經濟大省,都與1979年1月的那次大會有關,那是一次改變全體廣東人命運的大會。
至今想起,我們依然要為這次帶來機遇和財富的大會鼓掌,那是值得反覆回放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02 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清晰信號
44年後的2023年1月28日,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廣東將目標聚焦到「高質量發展」上,這是質的提升,也是一個更高的要求。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講話中提到「思接今古、感懷春秋,回望漫漫來時路」,再結合後面的內容來看,我們看到了對歷史的梳理與感念。
黃坤明提及「創辦經濟特區」,又提及「廣東人下南洋、渡重洋」,還說到了「有一批批心懷夢想的奮鬥者,『孔雀東南飛』,在南粵大地拼搏創業、安居樂業」。
這些雖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放在今時今日的大勢下來重溫與重申,依然具有凝聚共識,攜手同行的重要作用,不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廣東人天生對商業對政策有敏銳的覺察力,同時,也有極強的行動力。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讓他們變得富裕且信息通達,高質量發展大會的召開是一個清晰的信號:
廣東依然追求卓越,依然渴望變得更好。
更通俗地說:廣東人以前在追求量,在追求吃飽喝足,在追求用普通製造業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
廣東人的未來恰如任正非所說「向上要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廣東人就是那個百折不撓的孫猴子,在取得真經的路上,雖然挑戰很多,但一定會完成任務。
廣東人希望在更多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在更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為了這個目標,政策可以變通,職能部門將更高效,營商環境不斷衝刺新標杆。
總體而言,廣東這個會的主題頗有點破釜沉舟的味道,讓人很自然地想起了1979年1月的那場重要會議,它在廣東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突出。
03 高質量發展,廣東有戲
那麼,關於「高質量發展」,廣東有戲嗎?
當然有戲,而且是一場精彩大戲。
很多人都沒注意到,十幾天之前公開的2023年廣東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有這麼一句話:民營經濟是支撐廣東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廣東是實事求是的經濟大省,既然民營經濟是主力軍,那麼就點出這個事實,這樣的實事求是頂得上一萬句空話套話。
在複雜的當下,如廣東這樣力撐民營經濟的大省繼續發達、繼續向上乃是天道。
所以,我說廣東的高質量發展是有戲的,因為廣東很清醒。
既然民營經濟是主力軍,科研、市場拓展以及各種攻堅克難,就大大方方讓主力軍上,而且要竭盡全力支持主力軍。
這是廣東的精明之處,企業家們夠聰明,有豐富的市場經驗,該止損就止損就止損,該投入就投入,這是市場的選擇。
讓強大的市場力量和中國最精明的一批企業家為廣東闖未來,實現現代化,舍此並無他途。
有的大廠還有較多的科研人才,比如華為、騰訊、微信、比亞迪,那就放手讓它們干,職能部門做好服務,非必要不干預即可。
實際上,這也是廣東過去幾十年成功的「公開秘密」。
除了大廠,對於小微企業在資金、產業用戶租賃方面給予合規合法的支持,廣東也一直在努力做事。
落到具體的環境而言,推進「高質量發展」,廣東確實有底氣,我們來盤一盤廣東的家底就明白了。
首先是「有人」:
廣東省的常住人口為12684萬人,是國內人口流入第一大省,流入的主要是適齡勞動人口,適齡勞動人口數量多達8551萬,占總人口高達67.86%。
全職在粵工作兩院院士達135人,研發人員數量達130萬人。
其次是「有錢」:
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1/10,稅收貢獻超過20%;銀行業資產、存款、貸款,保險業資產、保費收入、賠付支出等指標穩居全國第一。
第三是「有企業龍頭」:
世界500強排行榜上,廣東有17家企業入圍,數量僅次於北京。
而且廣東已經有了新一代電子信息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去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4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26%,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
第四是「有拼搏精神」:
廣東人的拼搏精神分多個層面,就決策層、執行層而言,從歷史來看,有任仲夷、吳南生這樣敢於扛事的「領頭羊」,有袁庚、黎子流這樣的改革闖將。
就民間而言,廣東人樂於當老闆,敢於當老闆,這樣的精神不僅流布於珠三角、潮汕,更是擴散於廣東的絕大部分城市。
廣州、深圳自不待言,「廣東第四城」東莞每7個人就有一個「老闆」,東莞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0萬戶。這樣的廣東人當然配得上「拼搏」這兩個字。
「四有大省」廣東值此百年變局,振臂高呼,誓將殺出一條血路,不僅僅是在謀一時一省之產業轉型升級,更是在破一個時代的發展平台之困局。
一個過億人口的經濟強省的雄起,一個富可敵國的產業大省的再出發,這是時代的幸運,也是你我的幸運。
祝福廣東,過關斬將後,凱旋歸來時,億萬人痛飲慶功酒!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