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號颱風將生成到我國?17級格美兩次登陸,預報:大範圍降雨確定

2024-07-26     環球科學貓

17級超強颱風格美兩次登陸我國,5號颱風瑪莉亞又將生成,指向我國了,又要到我國?

的確,這颱風要是扎堆來,還真的招架不住了,主要是數量太多了。

雖然說颱風過來對不少區域來說也有好處,那就是強度不強,可以緩解高溫,事實情況也是如此,但並不是說就沒有破壞了,這是雙面性的。

比如我國福建,江蘇,浙江,甚至廣東一大半的高溫都已經緩解了,已經在35度以下,而接下來隨著3號颱風格美的進一步深入,其降溫範圍還會繼續擴大。所以,最為涼爽的天氣要來了。

當然,我國廣東,廣西等區域的高溫在後續還有一個影響,那就是受季風影響,具有明顯的雨水發展,這也將進一步推動「降溫的範圍」。

那麼我國大範圍的高溫天氣將會消失,只不過,在7月28日之後,副熱帶高壓又會出現增強的趨勢,那麼這高溫的回歸也就會再次開啟。

所以,颱風是我國大範圍降溫的關鍵,只要一走,那麼高溫回歸也就緩慢出現了。

然而,這裡也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颱風在兩次登陸我國(第一次在台灣省宜蘭縣沿海登陸,第二次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沿海登陸)之後,強度已經明顯減弱了。

但其影響還在繼續,主要是水汽輸送還是非常強烈,並且不少區域的降雨還在進一步發展,升級,要警惕極端性的活動。

從降雨的分布來看,我國降雨還是主要分為兩大塊,第一大塊是分布在東北方向,其中內蒙古東部、黑龍江中南部、吉林、遼寧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還有一塊是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廣東東部、江西中東部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還有特大暴雨。

當然,從水汽輸送的角度來講,其實東北方向的雨水也是跟颱風存在一點關係。

在副熱帶副熱帶高壓的配合之下,一波水汽從我國東部北上,並且恰好北方有小低渦,冷空氣的活動狀態,以至於雨水激烈,所以,有一定的關係。

而接下來隨著颱風的深入,這降雨就成為了主流,在7月27日的時候,我國大片區域都是暴雨,大暴雨的發展,狀態非常激烈,大家從數據圖可以明顯看到。

由於雨水分布太多,我就綜合性說明一下:

受颱風「格美」影響,在7月27日前,浙江中南部、福建、台灣島南部、廣東東部、江西、湖南東部、湖北東部、安徽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江西、廣東東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過後,颱風北上,水汽也會推動進一步發展,在7月27日至29日,黃淮、華北東部和東北地區等地也將先後出現強降雨天氣。

所以,大範圍降雨貫穿南北,需要警惕雨水疊加影響,然後就是新颱風胚胎95W,這5號颱風瑪莉亞又將生成?

沒錯,這個95W所在區域的熱帶擾動狀態其實還是比較好,至少有3大塊明顯。

所以,如果進行了融合的話,那這成為颱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不說融合全部,只需要一個就行,但能不能起來副熱帶高壓也是關鍵。

從EC的情況來看, 也是給出了低壓發展,但是預計在7月29日的時候,EC認為就會消失,還沒有成為颱風的可能性。

但是GFS給出的情況不一樣,認為接下來的颱風會迎來爆髮式活動,首先是這個95W颱風胚胎,預計在7月28日的時候,就會達到1000Hpa以下,過後靠近我國台灣島消失。

從氣壓值來說,有這個可能性,但強度不大,也就是生成颱風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多就是低壓影響我國。

過後,預計在8月初——8月2日的時候,GFS認為會有一個颱風出現,直接達到994hpa,還有一個是在日本東部遠海區域,但都不影響我國,其次8月上旬也顯示南海有颱風活動,但都是往西北太平洋中部發展,都沒有影響。

那麼,GFS雖然給得颱風很多,至少有3到4個連續出現,但除了這個95W颱風胚胎之外,也就沒有其他的颱風趨勢了。

所以,這意味著短期之中應該不會有颱風影響我國了,大家只需要注意95W就行。

但我國給出的8月颱風趨勢還是較強,預計可能還會有3至4個颱風生成,並有1至2個有可能在我國登陸,而且常年數據來看,8月颱風最扎堆的登陸點在華南地區,中國天氣網此前統計過一份數據。

那就是在1949年至2022年,共有136個颱風在8月份登陸我國。

從颱風登陸地點來看,南方地區從海南到上海均有涉及,北方則能抵達山東、遼寧一帶。

廣東、台灣、浙江和海南位列前四,其中廣東最受颱風「青睞」,登陸個數達42個,第二名台灣達37個,所以,颱風防禦不能鬆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13ec091ea30d01fd3bbb6215d52c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