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進化的基本主題是從小得多的祖先進化成大型動物,這在重達數噸的抹香鯨和灰鯨的案例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它們的最終祖先是小型的、狗大小的史前哺乳動物,它們在5000萬年前的中亞河床。也許更有趣的是,鯨魚也是哺乳動物從完全陸地生活方式逐漸演變為完全海洋生活方式的一個案例研究,在此過程中的各個關鍵間隔都有相應的適應(細長的身體、蹼足、氣孔等)。
直到 21 世紀之交,鯨魚的最終起源仍籠罩在神秘之中,早期物種的遺骸稀少。隨著在中亞(特別是巴基斯坦國家)發現大量化石,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其中一些仍在分析和描述中。這些化石可追溯到 6500 萬年前恐龍滅絕後的 15 到 2000 萬年,證明鯨魚的最終祖先與偶蹄類動物密切相關,偶蹄類動物是今天以豬和羊為代表的偶蹄類哺乳動物。
第一批鯨魚
在大多數方面,Pakicetus (希臘語意為「巴基斯坦鯨」)與始新世早期的其他小型哺乳動物沒有什麼區別:大約 50 磅左右,長著像狗一樣的腿、長尾巴和狹窄的鼻子。然而,至關重要的是,這種哺乳動物內耳的解剖結構與現代鯨魚的解剖結構非常相似,這是將 Pakicetus 置於鯨魚進化根源的主要「診斷」特徵。Pakicetus 的近親之一是 Indohyus(「印度豬」),這是一種古老的偶蹄類動物,具有一些有趣的海洋適應性,例如厚厚的、類似河馬的皮。
Ambulocetus,又名「行走的鯨魚」,在 Pakicetus 之後數百萬年繁盛,並且已經表現出一些明顯的鯨魚特徵。Pakicetus 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陸地生活,偶爾會潛入湖泊或河流中尋找食物,而 Ambulocetus 擁有細長的水獺般的身體,有蹼、軟墊的腳和狹窄的鱷魚般的鼻子。Ambulocetus 比 Pakicetus 大得多,可能在水中待了很長時間。
以發現其骨頭的巴基斯坦地區命名,Rodhocetus顯示出對水生生活方式的更驚人的適應。這隻史前鯨是真正的兩棲動物,爬上乾燥的土地只是為了覓食和(可能)分娩。然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Rodhocetus 最顯著的特徵是它的髖骨結構,它沒有融合到它的脊椎骨上,因此在游泳時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0c0438472525413a45e4cfa01d8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