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倒是十分特別,因為他是由17508個島嶼組成的國家。也真是難為他了,像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總共1200多個島嶼,卻被13個國家控制著。
在他控制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叫做帝汶島。面積不大,才3萬平方公里,還沒有兩個北京加起來大。人口大約300萬,好吧,比北京海淀區都少了60萬。這麼一對比,簡直都可以說,這是塊彈丸之地。
然而在2002年,帝汶島上的東部地區卻宣布正式獨立,於是世界上多了個叫東帝汶的國家。這塊彈丸之地般的小島,就這麼的被印度尼西亞,跟東帝汶兩個國家共同控制著。
這不禁令人好奇,東帝汶幹嘛要從印度尼西亞獨立出去,自己形成一個國家?這就得從帝汶島的歷史說起了。
新航路的開闢,令歐洲各國與東方的來往越來越多,不僅是中國,就連東南亞的小國們,都跟歐洲各國有著貿易往來。大概在1520年,為了得到更多的香料,葡萄牙就和帝汶島進行商業貿易,後來還在帝汶島上建立據點。再到後來,葡萄牙乾脆想辦法在那上面進行殖民統治。
但畢竟葡萄牙離帝汶島太遠了,在當時那種遠洋航海技術並不發達的情況下,葡萄牙並無法抽調足夠的人手控制整個帝汶島,於是1613年,荷蘭人也盯上這塊地,經過一系列的擴張,荷蘭占據了島嶼西部,而葡萄牙則占據著島嶼東部。
在印度尼西亞上,荷蘭要比葡萄牙厲害很多,因為整片印度尼西亞群島,除卻帝汶島東部,剩下的都是荷蘭的地盤。
1860年,葡萄牙和荷蘭聚在一起,說既然帝汶島是他倆共有的,那分界線總得規劃一下吧?於是進過一番談判,帝汶島便正式的被分為兩個部分。
二戰結束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都大傷元氣,他手下的許多殖民地都紛紛趁這個機會趕緊獨立,就更不用說荷蘭了。1945年,被荷蘭殖民統治好幾百年的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自然而然的,原本屬於荷蘭控制的帝汶島西部,也成為印度尼西亞的領土。
相比之下,東帝汶要倒霉許多,因為在二戰中,他被日本占領。二戰結束後,他被交給澳大利亞管理,後來澳大利亞又還給葡萄牙。雖說在1960年聯合國說這塊地是「非自治領土」,但管理權還是在葡萄牙手中。
要不是1974年葡萄牙進行民主化和非殖民化進程,還不知道東帝汶什麼時候才可以舉行全民投票,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走向。結果倒好,1975年,印度尼西亞參與進來,直接將東帝汶占領,將他變成印度尼西亞的第27個省。
要不是葡萄牙和聯合國一直在跟印度尼西亞進行談判,東帝汶的再次獨立還不知道要過去多久呢。就這麼的,1999年東帝汶再次舉行全民公投,最終有788.5%的人說要獨立,就這麼的,東帝汶再次獨立建國的各項事宜終於能準備起來了。
一直準備到2002年,東帝汶獨立,他也成為本世紀以來第一個新生國家。究其原因,3萬平方公里的帝汶島,會被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共同掌控著,原因有兩個。
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初葡萄牙跟荷蘭的殖民統治。因為他倆控制的區域不同,在他們兩個國家的幾百年影響下,兩邊的文化,習俗,思想等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要再讓他們湊在一起過日子,還真是非常難。
另一個原因,就是聯合國和葡萄牙的努力,不然在印度尼西亞的實力面前,東帝汶還真的不能怎麼樣,只能被印度尼西亞控制著。
只不過,獨立後的東帝汶,日子過得也沒多好,甚至還被稱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至於他什麼時候能擺脫這個頭銜,我們就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