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首飾買不起 ,而是金條「變」大鐲子更有性價比

2024-01-10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不是首飾買不起 ,而是金條「變」大鐲子更有性價比

「許多女孩的左手都有一個金手鐲」,這句調侃的話一語道盡了女性消費者對金首飾的熱愛。新春將至,在「穿金戴銀」的傳統消費觀念之下,女性消費者的購金熱情一如既往地高漲。但與此前不同的是,購買金條到金店加工成金首飾成為當下的主流選項。

在貴州省仁懷市一家金店內,市民在挑選「龍」元素黃金飾品。(圖片由CNSPHOTO提供)

「今日投資金條的克價不到490元,準備買一個50克的,打個金鐲子。」1月9日,中國商報記者在北京菜市口百貨商場遇到了選購金條的消費者蔡女士。

蔡女士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在決定買金條加工之前,我去一些金飾品牌門店諮詢過。雖然現在普遍有克減活動,但一克也要550元左右,算下來直接買成品首先就貴了2500元,這還不算工費。」

剛剛把打成的金手鐲戴在手上的北京市民舒宜(化名)也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安全下車」的經歷。

「除了克價更划算外,買金條打金的工費也能省出不少錢。之前朋友在一家頭部金飾品品牌定製了一隻80多克的素圈手鐲,光工費就花了5080元。但我的金手鐲工費僅僅13元/克,打金師傅還給抹了零,在工費上就足足省了4000元。」舒宜說。

舒宜還告訴記者,在「打金熱」下,打金店的生意也十分火爆。「我去的打金店是經朋友介紹的,2023年初她曾在那裡打過金手鐲,因為打金的消費者很多,愣是從2月排隊到了4月。」

在北京工作的小侯也默默收藏了社交媒體上的一些「打金」視頻。「女朋友就喜歡大金鐲子,但直接去店裡買真的太貴了。我先關注和挑選好店鋪,談婚論嫁的時候好實現女朋友的願望。」小侯告訴記者。

不難看出,在購金時,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性價比。因此,相較金飾品牌克價更加實惠的銀行金條近日成了「香餑餑」。

中國商報記者經調研發現,當前金飾品牌投資黃金克價普遍站上了「5字頭」,個別的甚至超過550元,而各大銀行的投資金條近幾日普遍在490元/克左右。相比之下,銀行的投資金產品占主流,如金條、積存金等,工藝金產品包括有圖騰的金條、金鈔、金幣、金章、轉運珠等。

「春節前正值黃金消費熱,我們行的投資金條、生肖金條、轉運珠等銷量都不錯。銀行賣出的黃金既有純度保障,又更加經濟實惠,因此獲得了客戶的青睞。」某股份行總行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為追求更高的性價比,不少消費者聚集在社交媒體,密切關注著各大銀行的每日金價。

「大家一起蹲,金價總會降的。460元/克可能很難蹲到,但480元/克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有網友如此表示。

不過,對於追求工藝設計的這部分消費者而言,性價比並沒有那麼重要。

「銀行和打金店最後呈現出的金飾品的設計感確實不如專精工藝的品牌店,相比之下,我依然願意為精美的設計款式買單。」消費者吳女士對記者表示。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好消息是,隨著銀行金條的銷售火爆,必然會有更多的女性消費者能在新春佳節實現自己的金鐲夢。(記者 王彤旭)

來源:中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04bdac0795e8c8e3030dd94081b28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