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演技派」

2019-11-25     毒眸官方號

文 | 吳喋喋

編輯 | 何潤萱

優酷《演技派》上線16天,成為當季綜藝的一匹黑馬:每期內容頻頻登上熱搜,首播當天沖至燈塔綜藝熱度排名第二名,上線第九天登頂燈塔綜藝熱度榜。目前,《演技派》豆瓣知評分7.0分,知乎評分7.9分,在近幾年來演技類綜藝中口碑表現最佳。

這樣的成績其實出乎了一部分觀眾的預料,首先2019年四季度演技類綜藝雲集,《演技派》想要在激烈的同題競爭下殺出重圍並不容易;同時作為一檔全新的原創演技類綜藝,《演技派》的IP效應也正處在積累階段。如今看來,節目口碑正在穩步發酵,並比想像中要快。毒眸認為,一方面是節目形式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演技派》比起單純演繹經典影視橋段和展現演員的焦慮,更提供了消除焦慮的一種方向。

反傳統的演技綜藝

「年輕演員的橫漂現狀,無法認清自我找準定位的迷茫……它有它的價值和意義,不一定非要神仙打架才是最值得一看的。」這是豆瓣熱評里對於《演技派》的評論。

PK,是近幾年演技類節目慣用的模式。但問題在於,同質化的模式會帶來審美疲勞。高手過招的競演自然會產生神仙打架的效果,但演技不過硬舞台效果便會適得其反。畢竟對於絕大多數年輕演員來說,想要在每一期節目中有所蛻變,始終讓觀眾保持新鮮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演技派》突破了這一慣性。在今年9月於正為《演技派》寫過的序文里,就曾提到:「我一直認為,演技並不是PK出來的,表演是情感傳遞和生活的再現」,他還曾發過微博反駁媒體對《演技派》所下的定義——「我看到公眾號都在寫『扎堆拍演技類綜藝』,錯了,我們跟其他演技類節目完全是二回事。」

《演技派》的確是「另外一回事」:不同於競演,它其實是一部「片場實錄」,真實記錄了30位新人演員從進組、建組、選拔、試戲到定角的全過程。僅從目前已播出的前三期節目來看,每一期節目都呈現出了不同層次的驚喜,甚至可以說是一期比一期更加「寶藏」。

第一期看上去似乎很像典型的「演技綜藝」,由發起人於正帶領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三位老師對30名入圍的演員進行面試,最終留下12名選手和4名旁聽生,但他們的去向並不是進一步battle、再淘汰、選出冠軍,而是進入到後面於正親自創作的影視化習作《紫禁城裡的小食光》劇組中,展開實戰。

第二期《紫禁城裡的小食光》首批五個角色正式釋放,演員們爭相選擇想要挑戰的角色,通過一系列短劇表演和「景嫻之爭」,五個角色的扮演者最終敲定。這時出現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一幕:被選定飾演張東官和春壽的演員周陸啦和趙天宇竟真的在節目中剃了光頭,一般在綜藝節目中,對演員清裝造型的處理是戴帽子或是特效光頭妝,但《演技派》中所有在《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中出演主要角色的男性學員,均被要求直接剃光。

「開始會有一些抗拒,會想我來錄一個節目就要剃光頭?」《演技派》學員、演員朱元冰對毒眸講述了剃頭前後的心理活動,「但是後來,剃光頭就變成我們的一種『榮耀』了。」——對《演技派》里的男演員們來說,誰先剃頭意味著誰先憑藉出色的表現爭取到了角色。同時,在學員們剃頭的瞬間,綜藝和真實劇組的界限第一次被擊碎,因為觀眾無比明確地感覺到,這群演員將要進組拍戲,而不是單純地出演真人秀。

但這並不代表著節目就此成為一檔「劇組紀錄片」。演員的行動、劇組的任務仍然圍繞《演技派》創造的綜藝模式在推進:《小食光》並非傳統影視作品,而是一個全新綜藝模式下誕生的「新物種」:演員的演技表現將由導師們做出評判,演員的表現是否優異決定著他們所飾演角色在後續劇情中的發展,正如於正對飾演秀蘭的辣目洋子說,如果她演得好,下一場戲就讓滿朝文武愛上她。

第三期的《演技派》則展現了更加多面的片場氛圍,不僅呈現了群演的真實生存狀況,還揭秘了水戲、火戲、吊威亞拍攝背後的故事。群演很難,但作為主演的幾位演員也面臨著不同層面的拍攝壓力,讓節目片場如職場的紀實感進一步加強。

可見,隨著前三期節目的播出,整個節目的邏輯越來越清晰,情節發展也越來越「神仙」。在這檔寶藏節目,觀眾看到的不光是一出出精彩的原創短劇,還是一個真實完整的橫店片場生態。

口碑領跑源自「真實」

值得一提的是,《演技派》是目前唯一一檔豆瓣、知乎雙平台評分超過7分的演技類綜藝,成為近幾年所有演技類綜藝中的口碑之最。毒眸認為,節目的口碑領跑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它的真實感。點進豆瓣短評熱門,排在TOP2的兩條短評均指向了這一點:「真實的節目」、「喜歡的紀錄片質感」。

節目開播之初曾有不少觀眾表示擔憂,過於貼近真實的拍攝模式是否會影響到綜藝的「賣相」——節目組在橫店裡搭建起一間並不富麗堂皇的試戲錄影棚,30名演員在棚外的等候間的椅子上入座,等待於正和導師們的召喚。辣目洋子形容道:「很像銀行的等待區」。但隨著三期播出,觀眾愈發覺得,這些所謂的「槽點」反而是節目最難能可貴的優點。

後續《小食光》精良的服化道與演員們日常樸素的生活環境也形成了一種令人「極度舒適」的反差感:節目似乎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觀眾,劇組本該如此,把製作費用花在刀刃上。16位年輕演員入住接地氣的「橫店招待所」,趙露思等女演員們在房間抓飛蛾玩——這正是劇組真實的生活條件;但到了演員試妝、定妝照的環節,劇組不斷亮出那些做工精美、造價高昂的絨花、點翠和刺繡服裝時,「於式美學」瘋狂「炫富」。最終拍出來的定妝照,也並非尋常綜藝海報可比,質感上可對標於正那部美術造型可圈可點的《延禧攻略》。

展現真實正是這檔節目的初衷,優酷資深製片人、《演技派》項目總負責人宋秉華表示,這檔節目的初衷就是講真正意義上的演藝圈是什麼樣的。「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都是你吃得好住得好,住的是房車,太多人把金字塔頂尖大明星的生活方式套用在了占絕大多數比例的小藝人身上。」從節目中也可看出,除了樸素的居住條件,等著演員們的還有充實的工作流程:開拍前有禮儀課、劇本圍讀,拍完戲還要深夜復盤,拍戲的過程也全部向觀眾公開,這讓原本在大家眼中無比神秘的演員生活一覽無餘。

另一種真實來自於節目對演員們的表演考核方式:純即興。這也是節目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即興考核見功夫、接地氣,這也是於正認為唯一能稍稍保證公平性的演技「競演」方式:「我覺得能體現演員真正實力的只有即興,即興代表了你的知識沉澱,代表了你以前的積累,代表了你所有的表演審美;排練過的怎麼能用來PK,這裡面參雜了劇本、編劇、導演等太多的干擾因素。」

但即興表演也意味著節目中除了《小食光》以外的作品會略顯「粗糲」。這種「粗糲」在一開始會給習慣于欣賞精美成品的觀眾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但進入情境後,觀眾反而覺得這種方式更為公平直觀,從而與導師達成共識。豆瓣熱評說道:「有句講句,是好看的。點評結果竟難得的符合觀眾的理解——要知道之前的很多表演類節目都是明明看起來很爛,但還是會被導師留下……這個節目起碼目前來看還是比較真實的。」

不止是綜藝

從節目口碑的持續走高來看,其全鏈路展示演員劇組生活的真實感顯示是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在節目開播前,於正在序言中希望《演技派》達成這樣三個目標:向青年演員傳承表演藝術,向觀眾普及表演知識、提高整個行業對表演的要求。

參與《演技派》的演員們的確在進步:短短三期,中戲學霸周陸啦已經不再隨處顯露他「無處安放」的傲氣,漸入佳境,「問題大到可能治不好」的新人演員謝彬彬開始條分縷析地復盤一場表演,歌手出身的趙天宇學會了如何將生活的體驗投入到表演之中,以喜劇面貌示人的辣目洋子也打開了自己感性的另一面。從預告看,後9期節目,李嘉欣、尹正、惠英紅、袁詠儀、張智霖等眾多不同類型的「演技派」會以飛行嘉賓的身份加入,這也意味著新人演員們還有不少可以錘鍊演技的寶貴機會。

顯然,這對於當下的年輕演員來說,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演員朱元冰表示,自己入行以來極少有機會被直觀地指出表演上存在的問題,而《演技派》給了他們很好的機會:「(《演技派》)有點像學校,又帶著劇組的感覺,可以邊學邊練,不僅有那麼多老師,還有那麼多夥伴們一起可以互相切磋。」

此外,《演技派》中所呈現的劇組風氣,也是我們所樂見的:演員生活樸素,置景造型考究,所有劇組工作人員在自己的位置上呈現出專業的面貌,對作品有敬畏感,尊重智力也尊重觀眾。與此同時,《演技派》給觀眾科普了更多幕後知識,也意味著未來質量堪憂的劇集將更難愚弄觀眾。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觀眾審美水準的不斷提升,以及觀眾對於內容價值需求的多元化,僅僅強娛樂屬性的綜藝已經很難獲得認同。而《演技派》這類和行業貼合得更緊密、找尋新價值落點的綜藝未來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重點。

它不是對於傳統賽道的一個爭奪,而是一個邊界的拓展,給新的文化價值提供渠道——這樣一檔節目之所以出現在優酷並不意外,這本質上與平台的內容價值觀以及文化氣質密切相關,據毒眸了解,12月初優酷還會上線國內首檔京劇互動體驗綜藝《青春京劇社》,正在熱播的《鶴唳華亭》也成為了Q4難得的精品劇集。比起個別爆款的靈光乍現,是否能夠持續輸出精品內容才更考驗平台能力。長遠來看,也只有對內容有選擇、對觀眾有敬畏的平台,才能同不斷貢獻精品,才能長足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wRbpW4BMH2_cNUgmx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