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祖國建國70周年,一路走來確實不容易。而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立足宏大格局,電影《決勝時刻》再現了1949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進駐北京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故事。
這點電影有五大看點宛如一幅雋永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娓娓道來。
看點一:燃點、笑點、淚點兼具,有情有趣的合家歡電影
在建國70周年的日子裡,這樣的電影才是弘揚主旋律的,才是值得萬眾期待的。
難得的是,影片並沒有通篇去講述某一件事,某一場戰役,而是以宏觀的視角,利用小故事、小人物,從側面體現大人物的運籌帷幄。儘管影片很碎片化,儘管有點流水帳,儘管你可以指出很多不足,但這些特型演員一拉出來,淚腺還是會繃不住,還是會被感動。當歷史書上的幾行文字變成影像,真的會讓人流淚和難過。相比其他的中國主旋律電影,這部已經很有史詩電影的質感了,基調也沒偏,最後的影像修復更是加分。看出來導演功力深厚。可以說這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懷、有溫度精品之作。
這部電影很適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輕人可以了解一段歷史,看高顏值演員談戀愛,父母輩可以重溫他們那個年代的記憶。影片藝術再現黨中央在香山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弘揚共和國締造者們鞠躬盡瘁的偉大奉獻精神,回溯新中國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看點二:文」與「武」戲並重,對那段歷史的尊重與真實還原
故事從毛主席一行人下榻雙清別墅開始。這裡風景怡人,曲徑通幽,不過這看似平靜之處卻暗流涌動。片中,既有領導人對革命事業的不忘初心,對新中國成立的未雨綢繆,又有普通戰士的全新視角,無疑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與還原。
首先是「大事」,這其中包括國共和談,籌備新政協會議、渡江戰役、開國大典等大的歷史事件。以下涉嫌劇透,沒看影片的朋友請注意!
大事中又分「文」與「武」兩方面,而文戲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無疑是國共和談。
影片中,以張治中為代表的國民黨團隊,意圖在談判桌上實現劃江而治的政治目的。而我方以周總理為代表的和談團隊,在以和平第一的基礎上,態度儒雅又據理力爭,一展周總理外交上的真風采。也正是在周總理的感染下,張治中最終棄暗投明,留了下來。
這樣的文戲,非常考驗演員演技,而劉勁對於周總理的塑造儼然已經做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自從1995年在《遵義會議》扮演周恩來以來,劉勁憑藉精湛的演技和外形上的英氣得到外界的肯定。從此,他就成為了飾演周恩來的「專業戶」,24年來已經在70多部影視作品中出演周恩來。
憑藉著厚重的累積,劉勁對於周恩來的理解與詮釋也愈加深入神魂,眉宇之間的英氣,談吐中的儒雅,舉止中的魅力,都極為生動真實,果真是老戲骨。
而武戲上,最吸引我的當屬我軍對戰英國戰艦的那場戲。面對不聽警告依然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的英國軍艦,解放軍戰士給予了勇敢的回擊,在震撼的炮火聲中,「紫石英號」擱淺被迫投降,看著非常過癮,也比較貼近歷史事件。
還有渡江戰役,戰役只用了一天就成功突圍、突圍中戰士們用人牆當護盾,一群全身著火的我方士兵頂著機槍掃射衝進敵人的陣地,與敵人相擁而亡壯烈犧牲,還有小戰士田二橋誓死護衛紅旗等畫面,眼淚唰的就下來了。
看點三:人物刻畫細節化,「偉人日常」令人耳目一新
在人物的刻畫上,《決勝時刻》採用的是生活化、接地氣的表現方式,注重刻畫人物的細節,則讓人感觸到了這部影片的溫度。比如,影片中劉少奇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前對於經濟領域的謀劃和運籌;周恩來同志對於籌備政協會議的熱情以及對當時北平城內特務問題的擔憂;朱德同志對渡江戰役的關注和指揮;任弼時同志對於跟蘇聯關係的建議還有對於音樂的愛好等等,也在電影中得到展現。它更重注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和情感表達,有趣又接地氣。
特別是由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我們印象中偉岸的毛主席此次在影片中非常的生活化,毛主席教女兒捉麻雀;還給警衛員支招追女孩兒,說起英語來不比年輕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像看著我們長大的長輩一樣,安慰思鄉的少年,為他準備好一趟特別的回鄉之旅等情景……這樣一位接地氣,生活化的偉人形象,讓人倍感親切。
這也是唐國強40多次扮演毛澤東主席了,從1996年在電影《長征》中扮演毛澤東算起,23年間唐國強先後在影視劇中扮演毛主席40餘次。
他說,每一次飾演毛主席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次在表演上,唐國強無論是處理國家大事的大氣魄,還是生活片段中的微情感,都詮釋得非常松馳自然,鮮活豐富,真正做到了人與角色的高度融合,很真實。
雖然我更喜歡的還是在《長征》中,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時而沉鬱,時而憤怒,時而嚴厲,時而開朗,時而凝神思索,時而燦然一笑。恍惚之間,你會覺得,沒錯,這就是長征中的毛主席。但這部戲他的表演還是很值得一看。
中國出了個偉人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由唐國強、劉勁等飾演的老一輩建國者們,在電影中被詮釋得如此鮮活和有血有肉,不僅讓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了這群理想者們身上的理想與浪漫,而且讓我們更深刻領悟了這群實踐者們揮斥方遒、有所追求的風采。
看點四:演技派強強對決,當紅派傾心演繹
而且為了真實還原歷史,影片中還有不少道具都是特意尋找的「老物件」,大到汽車小到收音機,全都是實打實的「老古董」。
主創人員也是眾多實力派演員,仍由那幾個專門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老戲骨鎮場子。
當然,也請來了不少當紅小演員。在《決勝時刻》中,另一個精彩看點是飾演毛人鳳的張涵予、飾演李宗仁的濮存昕和唐國強等老戲骨的隔空飆戲。
李宗仁的角色本來預定為張涵予,而張涵予再三考慮後自薦出演「反派」毛人鳳,並推薦了濮存昕來飾演李宗仁這個角色。為了符合歷史人物的形象他專門佩戴牙托。演技派們戲裡戲外都是滿滿真誠。
導演是黃建新,導演說這部電影是大家傾力之作,67個工作日拍攝完成了這個電影,輾轉了65個地方,劇組沒有休息一天,這是一個奇蹟。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秦嵐飾演宋慶齡,她說70年前的今天毛主席親筆寫信給宋慶齡請她出席開國大典,這次加盟《決勝時刻》讓她作為年輕演員感覺到了歷史的厚重。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展現出「柔肩擔正義、正氣盈天地」的偉大女性氣質。
而黃景瑜飾演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之一,他的敬業精神一如既往,在片約不斷的情況下,硬擠了20天拍攝了《決勝時刻》,發燒39.3度還堅持拍攝了一天,為了找到感覺高溫穿棉戲服堅持不脫。
他身上有軍人的忠誠和嚴肅,也有少年人的單純和直白,也有對兒女情的羞澀和喜悅。不過還是想吐槽下,黃景瑜戲份有點多,相比其他人,感覺有點有氣無力,真的還需要磨礪磨礪啊。
王麗坤飾演的是一位播音員,梳著麻花辮很有年代感,而且她身上的知性很勝任這個角色。
還有杜江扮演的三團長,用無畏的勇氣捍衛國家尊嚴;馬天宇扮演的戰地記者,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無數足夠載入史冊的瞬間。除此之外,演員陣容還有張涵予、濮存昕、秦嵐、林永健、聶遠、杜江等人,可謂是星光熠熠。
對於演員來說能參演這樣主旋律的電影也一種榮幸,也向國家表達自己的敬意。
看點五:大銀幕首現彩色開國大典,修復歷史影像用真誠獻禮祖國
《決勝時刻》讓觀眾領略到的不只是這段歷史,還有這段歷史中每個人物的人格魅力與家國情懷。
開頭的黑白紀錄片看的人熱淚盈眶,這都是當時最真實的第一手影像資料,彌足珍貴。
更讓人激動的是,電影特地修復了開國大典的彩色畫面,屆時國內觀眾走進影院便能首次在大銀幕上感受高清4K開國大典這一珍貴的歷史影像。
開國大典對於新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個嶄新中國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一個民族的崛起,它代表著一個文明的再次復興,它警醒著我們為什麼要不斷努力前進!
其實開國大典原來是有彩色影像的,遺憾的是一場火毀掉了這些珍貴資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來,所以以往在螢屏上看到的都是黑白資料圖像,可以說無法看到彩色的開國大典成了不少人心中的一個遺憾。
而此次的高清修復畫面,是導演黃建新及其團隊幾經波折,在俄羅斯檔案倉庫的膠片中,找到了一段4分鐘、16毫米膠片拍攝的開國大典的影像,於是就買了下來。
但由於時隔70年,膠片質量已經變得極差,好不容易經過國企一家企業的轉4k技術後,膠片宛若新生,這才保證了這些珍貴原聲原片得以重現大熒幕。
真的,看到這些珍貴的歷史畫面感動真的無法言喻!修復後的版本真實還原了當時現場的所有細節,有幸看到的朋友,四捨五入等於親臨當年盛事。
當歷史的真容不再囿於黑白,當時代的面貌清晰可見!誰願意錯過?誰又不為此感動?反正這一刻,我是感到驕傲又自豪!
太可愛太感動了,這些人的笑容。這都是真的。
相信這些偉人們若有知,看到今日之中華,定會欣慰!
這盛世,正如您們所願!
最後,正是有了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的莊嚴宣告,才會有中國70年來的砥礪前行,中國人民從此真的站立起來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憶往昔崢嶸歲月,我們繼往開來!
看完後激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深刻地認識到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時代,但我們要時刻謹記當今天和平的不容易,那是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所以作為年輕人的我們要銘記歷史,傳承老一輩革命家英勇無畏、敢為人先的決勝精神,在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我愛中國。共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