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劇。
肉叔很少寫。
但今天要講的這部,很特別。
它大概是近年來第一部「裸劇」:被上線得猝不及防,連官博帶主演,都是突然被cue,被迫營業。
更神奇的是,它的主演沒一個肉叔認識,整個劇組名氣最大的,大概是負責劇本策劃的王倦。
但從這劇開播到完結,我這後台啊,就沒斷過催更。
終於被催得心癢地點開,一刷十集之後。
嗯,基本確定。
豆瓣8.1,的確小看了它。
大宋少年志
追這部劇的體驗,很新鮮。
在國產劇30集起跳,50集正常的長度下,我們早就習慣了開2倍速追劇。
一開始看這劇,肉叔也不例外。
特別在看見這種片頭:
一顆來自大宋古戰場的櫻桃跟你say hi
和這種特效:
第一集的前半,我都在重點關注彈幕,給這堆奧斯卡評委點贊:
但隨著角色們一個個出場,故事展開。
肉叔第一次,在看國產劇的時候,主動調低了倍速。
3集過後,甚至還驚喜地感受到了,被編劇啪啪打臉的快感。
這部國產劇,不簡單。
它是真的能讓你笑。
不靠堆砌陳年狗血的網絡段子,也不玩什麼過眼即忘的諧音機鋒。
它最擅長的,是預估到觀眾的第一反應,然後超越它——
五步一反轉,三局一翻盤。
八集過去了劇情精彩反轉也總是意料之外 +654
就說主角出場。
本劇的大背景是宋、遼、夏三方割據,局勢緊張。
一開場,大宋戰神元伯鰭被懷疑通敵,拘捕在家。
為了收集證據,禁軍都頭梁竹闖進太學,想帶走他的弟弟元仲辛(敲黑板!主角!)。
可當他們威風凜凜地確定完位置,直奔後院之後,一拍門,拍出來了一堆掩面而逃的小子。
梁竹莫名其妙地走進門,就看見了兩個少年。
一個正手忙腳亂地收拾著賭具,一個還寵辱不驚地坐著讀書。
他挑了挑眉,看著那個讀書人問:誰是元仲辛?
對方沒理會,倒是那個嬉皮笑臉的小子,手上忙亂,還有空回了句:元仲辛出去了。
等梁竹眼光一變,語氣兇狠地追問細節。
他也不惱,乖乖地仰頭回:剛才跳的窗,你有什麼要跟他說的嗎,替你傳達?
就在你以為危機暫時解除,暗暗鬆一口氣的下一秒。
那個讀書人眼都沒抬,接了一嘴:
他就是元仲辛
梁竹的眼刀步步緊逼,真正的元仲辛卻不慌不忙。
先嘿嘿一笑,說要給大家倒水,再被攔住之後。
他眼睛一轉,笑容一扯,堂堂一個戰神族弟啊,笑成了個地痞無賴:
- 你是元伯鰭的弟弟?
- 可以不是
咳,慫是元仲辛(張新成 飾)的底色。
但算計,才是他的成色。
如果你也跟肉叔一樣,看完這一段就以為元仲辛是個油滑潑皮了。
那才是真的中計。
至於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做,我只能說這盤棋所圖甚大,不好早早劇透。
但有一點我能說——
從元仲辛看見梁竹的那一秒起,他就已經知道對方想要什麼。
連讀書人的說破,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但聰明人,應該總是寂寞的。
為了讓他棋逢對手,編劇給他加了個不相伯仲的朋友。
嗯,說的就是那個專業拆台的讀書人:王寬(王佑碩 飾)。
他的日常愛好,就是讀書報國懟小元。
是這世道的黑暗,造就你不懂禮教的淺薄
所以,不是你的錯
第一次見人把「你蠢只能怪社會」說得這麼清新脫俗
只是,別看王公子知書達理,人正盤順。
他其實,也沒那麼聰明。
梁竹上午闖門過後,下午元仲辛就被逐出太學。
明眼人一看,都懂為什麼。
面對著無故被扔的包袱,元仲辛本人也接受良好,甚至就地碰瓷裝暈,想走前訛點醫藥費。
可王寬不行。
確認完就地躺下的元同學並無大礙之後,他開始較真了:
請問張學官,因何將元仲辛逐出太學
學官搪塞他一句,他就能揪著拆穿了,再反將一軍,半點沒留情面。
甚至,在學官被問得無語凝噎,奪門而逃之後,王寬還要追上去糾纏,表示不懂不服。
被纏得沒辦法,學官只好暗示他,這個啊,就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王寬,我知道你端正守禮,可要懂得看清局勢才行啊
你猜,這個會對學官背影行禮的小學究,會說什麼?
他說:
我能看得清局勢,依舊不服。
看似狡黠的,遠遠不止狡猾。
看似端方的,又遠遠不夠「聰慧」。
這些略帶滑稽的摸爬滾打,和不懂變通的熱血難涼,是什麼?
可不就是少年意氣。
我知道掌院是想讓我們學會猜疑身邊人
可我覺得這樣不對
就算黑暗裡行事,心裡也該有光才對
可就在你微微感動的下一秒……
這劇的畫風,又會轉成這樣:
被劫持的傻子們很enjoy地在綁匪前走出了颱風。(不是重點)
重點發生在王寬知道劫持他們的姑娘,名叫趙簡(周雨彤 飾)之後。
他直接就把自己送到了對方刀下,開始騷斷腿地——
當眾認弟認妻。
眼見全場都被一句「是你嫂嫂」給鎮住了。
王公子似乎對趙簡的神經很有信心,又再補了一句:
我們夫妻……終於相見了
本來單純綁個架的趙簡嚇得臉都木了哈哈哈哈哈哈
就這樣反覆多次後。
肉叔已經不能判斷,出現以下這種畫面,是導演在故意搞笑,還是真的拖欠了武指工錢……
炮灰甲、乙:數到三咱們一起倒
牛頓因為言辭過激被請出直播間
我們武林中人,有特別的打招呼方式
但是!
哪怕宋大志的動作戲真就這麼可怕 也不能阻止我安利它。
憑它在沙雕、懸疑、熱血、燒腦之間反覆橫跳——
就已經證明了,它跟那些專注於單一感官刺激的甜劇、爽劇,都不一樣。
《大宋少年志》,要有層次得多。
有名有姓的角色個個飽滿,就算是某反派的手下——這種連個名字都沒有的路人甲角色,也都不是背景板。
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除了會有意無意埋怨上司進城就殺人,給他找麻煩,還會不斷催促反派快點搞事。
甚至,在任務失敗之後,他開始不鳥他老闆。
自作主張地先發制人,一根毒針,差點沒把主角早早弄死。
許許多多這樣有存在感的小角色加一起,就成了一個生動的大世界。
這堆鋪墊,不僅給了後期反轉更多的合理空間。
還能讓你時時刻刻更刺激——
你根本猜不到,會不會哪個平平無奇的路人,就有能扭轉乾坤的小心思。
這種精緻多維,跟它的另一項特別扯不開關係:
《大宋少年志》,是近年來少有的原創影視劇。
不要小看原創這倆字的分量。
你就回想一下,最近在熱播的,都是什麼劇?
差不多同檔期的: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親王同名小說。
《陳情令》,改編自晉江人氣爆款《魔道祖師》。
接檔它的《九州縹緲錄》,改編自江南同名小說。
更不用提它接檔的《封神演義》了吧。
在人群中說出你的妲己,就能迅速分圈抱團,找到同齡人。
每一部,都是有了一定的讀者基礎之後,才敢影視化。
有老IP就想用,這很正常。
但當市面上有且僅有老IP,翻拍和重拍幾乎都要占到90%,就有點可怕了。
這說明,環境在變得越來越保守,沒人敢在這塊大膽創新。
像宋大志,雖然製作毛病是有。
但勝在故事質量上佳,委實是一部佳作。
但為什麼,一開分就慘遭7點多,後期還要靠劇迷自發安利,口碑和熱度才逐漸回升?
一方面,它慢熱。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大家對所謂的影視純原創,偏見多,信心不足。
其實,也不是不好理解,信息時代,資訊爆炸,加上算法配合。
人越來越傾向於形成自己的資訊繭——只看能讓自己感到熟悉的,親切的東西。
一開始,這並沒什麼,但這繭形成越久,就越會自我肯定,培養出一種無意識偏見。
比如說,知道追劇鄙視鏈的,大多會先入為主,覺得國產劇都有點low。
哪怕出了80分的國產,他也會下意識地覺得,國產劇嘛,頂了天就是60分。
只有90分乃至100分的作品,才能打破他的偏見。
這其實很不公平,它給所有國劇,都加上了一層無形的枷鎖。
好比說,拿一個公號狗的個人體驗來講。
同樣是推薦亮點基本只有甜的劇。
我推韓劇跟推國劇,得到的評論氛圍就會很不一樣。
所以啊,肉叔才會想藉機,惋惜地安利一波沒有大爆特爆的宋大志:
有種說法,是覺得豆瓣8分,是大眾眼裡「好」與「一般」的分水線。
那縱覽今年大陸出品的所有國產劇,目前穩定在豆瓣8分+的。
除了還在連載的《長安十二時辰》,就只有已經完結了的我們宋大志。
沒有人為它吹爆。
但它,實至名歸。
編輯:鄧布利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