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1塊錢一杯的豆漿,漲價到一塊五一杯,豬肉和豆漿有啥聯繫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導向,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這次豬肉價格真的漲了,最近發現好多商家都趁著豬肉漲價機會,把自己的商品價格給提高,就拿之前1塊錢一杯的豆漿來說,把豆漿漲價到一塊五一杯,豬肉和豆漿有啥聯繫嗎?
- 豬肉漲價了,帶來了一大波的漲價潮,
- 外面的面普遍漲了2元錢,
- 去吃個炒菜,葷菜一律漲10元,
- 和豬肉相關的都在漲,還能理解,
- 那麼涼皮漲1元,牛肉麵漲1元,
- 就連平時一籠10元的香菇包子漲成了14元。
- 涼皮是面做的,牛肉麵和豬肉有何聯繫?
- 香菇和豬能掛上什麼聯繫?
- 為何青菜,辣椒,都跟著一起漲呢?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以前豬肉大跌的時候,也沒見過肉餃子,肉包子,少5毛錢!豬肉下跌的時候商家們做過這樣的提示?
筆者掙錢不多,一篇文章也掙不了幾塊錢?如此漲價,只能越過越清貧。現在的商家瞅著機會就漲價,漲上去降下來的可能性非常小,普通人的工資沒有漲,面對物價的上漲,只能望洋興嘆,看著肉不敢買,或者說沒錢買。看看外面的館子不敢去吃飯,兜里的錢不容許…
- 聽說南方人買肉都是按兩稱的,
- 而北方買肉都是10斤起步的,
- 一次買條豬後腿都是小事,更豪氣的話買半個豬。
- 現在更多的人選擇徘徊在肉攤前,
- 翻翻這個,瞅瞅那塊,小心翼翼的割一斤。
看見一個帖子還比較火,說豬肉漲價才是正常的,現在的人吃豬肉是家常便飯,所以漲了才是正常,80年代的人多久才吃一次肉?現在的人天天有肉吃?吃肉就是享受。
這樣鼓吹吃肉就是享受,拿80年代很久吃一次肉說事的人,筆者以為是胡說八道。80年代國家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所有的物資匱乏,很長的一段時間實行計劃經濟。有錢沒有票,買東西也困難。
現如今生活好了,90後00後不懂曾經的計劃經濟,更不懂曾經國家的困難。
可家裡有父母的人,無一不說生活太好了,
60年挨餓時不要說吃飽肚子,更不敢想有白米細面了。
豬肉漲價,影響因素眾多,筆者以為適當的漲漲是好事,但漲得太高百姓買不起,好事也就變成了壞事。民生萬物,如果百姓買不起,購買力下降,影響的更是方方面面,生活只能越來越差。
為什麼適當的漲漲是好事?
- 豬的生長是一個過程,良心的養豬人很多,
- 可是比不了那些昧了良心養豬的人,
- 6個月出欄上市,久而久之良心的養豬人被迫用6個月出欄的飼料養豬,
- 在生存面前,良心又能值幾個錢?
曾經的豬養一年體重很難達到120斤,聽父親說80年代農村的豬要上交的賣錢話,不足120斤人家不收,趕去交豬的人很多人把豬趕回來,繼續喂,只為了能超過120斤。現在的豬,6個月隨隨便便長300多斤,除了品種還有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有些事情縮短生長周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以前的豬吃粗食和泔水,現在的豬吃飼料卻得非洲豬瘟。有專家說是豬的品種,所以容易感染得病。
所以豬肉漲價的原因很多,如果能痛定思痛,保障源頭豬的生長周期,適當漲價不一定是壞事,畢竟消費者希望吃更健康綠色的豬肉。
- 至於搭順風車漲價的商家,
- 百姓買不起了,銷量會更低,經濟只會越來越不景氣。
- 在高物價的背景下,
- 手裡的錢只會捏得更緊,不消費誰人收益?
- 表面看起來你搭順風車漲價了,是賺了,
事實上做生意的競爭會更加殘酷,很多商家因為銷量少而關門。
同樣都是小本生意,為什麼有人越做越大?有些人卻賠光積蓄?豬肉漲價的背後,折射出更多的人性問題。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贊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創作品,各平台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