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山,正月十五大過年。說的是過年可以簡單一些,不會被人責怪;但正月十五送燈必須重視,禮節不到會被族人辱罵。尤其是男性公民在正月十五是否去祖墳送燈,是老人們檢驗子女敬不敬祖、守不守孝道的重要標誌。在光山,許多外出的人過年可以不回家,但在正月十五是要趕回來的,一來十五夜必須送燈,二來正月十六這天給同族、親戚拜年也不算晚。
光山的燈節,比很多地方都要隆重。節日前,人們要買回送燈的香蠟紙炮。十五的中午,各家都要與過年一樣在香堂前燒香燒紙祭祀祖先,在戶外放炮,吃團圓飯。下午,要準備送燈的用品:花炮、香蠟、燒紙、褲腳燈、竹籤子、火柴、燈籠、車輛。天黑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出動,到祖墳去送燈,燈節的重頭戲才算開演。說光山的燈節隆重,就體現在送燈上;說光山人認為過燈節重要,也體現在送燈上。
1、光山縣送燈的由來
據說在元末明初開始,很多江西人遷居到光山,尤其是南昌的筷子巷,被很多光山人視為與山西的大槐樹同樣的位置。從江西尤其是九江遷來的人,帶來了他們送燈的風俗,在光山一帶發揚光大,沿襲至今,固定下來,形成民俗。如果說是元末明初從江西等地遷入光山的居民帶來了送燈的習俗,那麼據此分析,光山送燈的歷史大約起源於元末明初,距今至少有 600 年以上了。
2、為什麼送燈
光山縣的送燈,說直白一點,就是過年以後去祖墳給逝去的祖先拜年。送燈隆重,說明後人日子好、很孝順。如果哪一座墳正月十五沒有人送燈,會被看做絕戶。不去送燈,會被人認為忘祖、忘根、忘本。有位光山人是這麼說的:「如果說過年拜年是家庭或個人融洽人間各色人等之間關係的活動,那麼正月十五送燈,就是家庭或個人融洽與列祖列宗、諸路神仙、各位小鬼們關係的活動,目的就是祈求仙逝的前輩、鬼神給自己行方便,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出門保發財,晦氣別朝咱身邊來。我們當然不會相信神鬼之類的東西的,我們只敬祖先,不敬鬼神。但誰敢與傳統勢力作對,誰敢特立獨行,誰就會落個不敬祖先的罵名,要是得罪了什么小鬼神仙那還了得。過了年,你還想不想發財,還想不想遷升,還想不想找個好對象了?總之,你在外面混得再牛,也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別人咋著我咋著,所以人人乖乖就範,送燈去!」
3、送燈的規矩
祖墳上每一座墳前都要送燈,分別由直系後裔完成;
每座墳前,每個分灶吃飯的男性後人送一盞燈;
每盞燈用白紙或塑料薄膜製成「褲腳燈」、用三四個竹籤子支撐、點亮一支蠟燭,燒完為止;
送燈時,天將黑時點亮蠟燭、燒紙禱告、跪拜磕頭、燃放鞭炮花炮、族人打招呼議事;
回家路上,帶去的燈籠要點亮;
從祖墳送燈歸來,每家每戶要在房前屋後、池塘邊、河邊為孤魂野鬼送「孤燈」,讓他們也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可以為別人代為送燈;
送燈用品與祭祀用品一樣,絕對不能拿到別人家裡。
來源:《民俗光山》一書 編著:陳猛 部分圖片網絡 光山微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sVAJ3ABgx9BqZZIb9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