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銀行螺絲釘 (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關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最近,巴菲特又被批評了,原因是巴菲特手裡的現金總額,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
根據三季報的數據,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大約1280億美元的現金以及債類資產,換成人民幣,大約是9000億。
假如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增加債券類資產的配置,那在市場上漲的時候,漲幅就會落後於市場。
巴菲特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所以伯克希爾也遭到了投資者的嫌棄。
今年標普500上漲22%,但同期伯克希爾股價的漲幅只有6%。
其實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因為這麼做而被批評。
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美股經歷了幾年牛市,估值已經到了一個相對偏高的位置。
但這時又有一批股票開始短期迅速上漲。
美股股市從80年代初期,不到10PE起步,開始了長達20年的大牛市。
到了90年代中期,美股股市已經整體上漲了5倍多。
牛市的步伐沒有停下,反而愈演愈烈。
巴菲特在這段時間裡明顯放緩了腳步,沒有做太多的投資,因為市場上不太容易找到便宜貨。
但是股票市場還是在上漲的,這種大牛市中,很多普通投資者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很高的收益。
當時只要配置了計算機或者網絡類的股票,收益都會超過巴菲特,而且是大幅超過。
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市盈率從1995年開始飛速上漲,到2000年,達到了85倍。而納斯達克整個市場的市盈率,高達811倍!
在1995-1999年,網際網路公司是上漲非常巨大的。很多公司都是幾十倍的漲幅。
巴菲特的收益明顯跟不上腳步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股神」,認為他年紀大了,跟不上時代。
一個基金經理稱:「巴菲特讓他們感到恥辱」。媒體稱巴菲特是「過去的全球最偉大的投資人」。
相比90年代而言,現在2019年巴菲特遇到的質疑,只是毛毛雨。
當時巴菲特對這樣的攻擊深惡痛絕,但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講解自己的投資理念。
同時,他還拒絕投資當時熱門的科技股,理由是「科技行業不在他的能力圈以內,他了解的是棒棒糖而不是軟體」。
在1998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遭到了圍攻。
一個投資者大聲的質疑巴菲特,說他投資了巴菲特的股票但是收益平平,投資了幾隻科技股卻大賺一筆,他勸巴菲特拿出一部分資金去投資科技股。
在整整一年多的時間裡,巴菲特一直經受這樣的質疑。
但是巴菲特始終堅持自己的態度,不受市場的影響。同時巴菲特準備了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暫時放在債券資產上。
巴菲特在1999年,判斷網際網路泡沫終會破裂,這個判斷沒過多久就兌現了。
在2000-2001年,納斯達克100暴跌80%,在高估的時候投資科技股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這個跌幅,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股災之一。
被「市場先生」痛揍一頓的投資者,這個時候才醒悟過來,還是股神的判斷更加準確。
在2001年,巴菲特再次公開演講的時候,現場坐滿了投資者,一個個神情嚴肅。這次沒有人再質疑巴菲特了。
在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中,有一個投資理念,是來自於他的老師格雷厄姆的,也就是股債輪動的思路。
巴菲特傾向於在牛市後期比較貴的時候賣出股票,囤積現金和債券,等待下次低估的機會。
所以美股大牛市的時候,通常伯克希爾的優勢不明顯(因為股票倉位低)。
但是到了大熊市,或者股災的時候,手裡有錢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所以這就是,上漲的時候儘可能跟上市場,儲備債券和現金,下跌的時候抄底,跑贏市場。
其實簡單理解,巴菲特做的就是一個股債平衡。
牛市股票貴了就多買債,熊市股票便宜了就多買股。
所以每次美股牛市中後期,巴菲特「大機率」會跑輸市場很多。
市場越瘋狂,巴菲特跑輸越多。
但一旦市場下跌,巴菲特就會大幅跑贏市場。
當然,現在巴菲特還沒有大幅減倉,只是手握現金沒有買。也就是市場沒有到瘋狂的階段,但不便宜。
放在我們的估值表,大約是三星級到二星級的區域。
格雷厄姆的股債平衡策略是,股票低估多配股票,股票市場高位多配債券。
螺絲釘組合,也會有類似的方式。
比如說,
到時候也有可能會遇到巴菲特的困局:市場短期大漲,而我們因為減少股票倉位而短期跑輸市場。
不過時間拉長了看,這對長期收益是有保障的。
再好的品種,也要買的便宜。
作者:銀行螺絲釘(轉載請獲本人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