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上映 新科技修復經典再現動人瞬間

2019-10-10   喂了官人

相信看了今年國慶檔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觀眾,都會對第一個故事《前夜》最後黃渤扮演的主人公站在毛主席身後的鏡頭感到熱淚盈眶。這是第一部以平凡人物的視角重現這個激動的歷史瞬間的電影。不過,10月18日,有一部從紀實性手法全面展現1949年共和國建國時期的歷史畫卷以及開國大典的動人瞬間的電影也將會重回大熒幕,那就是4K修復版的《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和《重慶談判》是小編我最喜歡的兩部主旋律歷史電影,因為它們都具有一種史詩般的品格和磅礴氣魄,同時也應用了紀實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現了從抗戰勝利到全國解放這一歷史時期,波瀾壯闊天翻地覆的歷史畫卷,也生動刻畫了許多動人的歷史人物。而《開國大典》更是為了慶祝建國40周年的獻禮片,在1989年的那個時刻意義重大。

電影《開國大典》除了將淮海戰役、北平和平解放、西北坡會議、國共和談、蔣介石下野、百萬雄獅過大江,一直到開國大典,這些重要的歷史場景逼真的搬上銀幕外,還刻畫描寫了很多小的細節故事。比如毛主席和毛岸英在建國前夕的一段長談,毛岸英原本要到國務院工作,但是毛主席不同意,他希望毛岸英到生產一線去做一個工人。他還想到了為新中國犧牲的同志,以及自己的妻子楊開慧。

同樣在蔣介石這邊,也有這樣的小細節。比如解放軍渡江時,蔣介石在浙江和蔣孝文下棋結果輸了,蔣介石問蔣孝文最近學了什麼詩詞,蔣孝文很應景的背了李煜的《破陣子》:"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這種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開國大典》在1989年上映之後,也創下了中國電影的紀錄,票房總收入達到了1.7億元(當然,有很多團體票)。同時,也在香港地區創下了連映147的紀錄。為了能讓當代觀眾能夠看到這部劃時代的歷史電影,長影集團特意用現代的電影技術修復了這部四十年前的經典影片,讓中華民族淚目的歷史時刻,能再次完整的搬上銀幕。所以,11月18日,讓我們走進電影院,再次重溫這曾經的感動。

另外,這部電影同樣長達165分鐘,大家在看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要喝太多水。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