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一世1725年去世後,中間37年時間俄國竟然出現了6位君主,而這位俄海軍之父辛苦建立起來的海軍遭到了嚴重削弱。直到出現了一位被認為是俄羅斯帝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統治者之一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她在位期間,俄國海軍建設取得的成就「使大半個歐洲感到驚愕,是俄國海上力量的黃金時代」。主要表現有
俄國海軍上將烏沙科夫郵票
擴充海軍艦隊,真正建立黑海艦隊:1770年,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俄亞速海區艦隊建立,她成為了黑海艦隊的前身。1774年戰爭結束,俄國獲得了庫班、亞速、塔甘羅格、刻赤等要地,土方的屬國克里木汗國「獨立」,俄國商船隊取得了在黑海自由航行和進入地中海的權利;當然此時黑海北岸的奧恰科夫與阿納帕還在土耳其手中。幾年之後的1783年,俄國吞併了克里木汗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向世界宣布「克里木半島、塔曼半島以及庫班已全部納入大俄羅斯帝國版圖之內」。俄國終於擁有了南方的出海口。而在第六次俄土戰爭中,俄海軍湧現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統帥-烏沙科夫
重新組建海軍步兵:俄海軍步兵最初是彼得一世在1705年11月27日建立,之後在其去世後解散。此後在這位女皇在位期間,她按照船的大小和擔負的任務配備一定數量的步兵。1777年有8個營,到1782年僅波羅的海艦隊40艘戰艦就配備8208人(戰時編制9416人)
走出海岸,遠征地中海: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俄海軍第一次來到地中海,並取得了切什梅等海戰的勝利。
切什梅海戰的油畫
鞏固了在波羅的海的海上優勢:在位期間又一次的俄瑞戰爭,使得瑞典海軍實力再次削減,在今後一個多世紀時間裡,俄國在波羅的海的海上優勢地位無所質疑。
建立海軍學校:1787年女皇寵臣波將金在赫爾松建立後遷往尼古拉耶夫。同時,女皇還派人出國深造,主要是去英國。
葉卡特琳娜二世
當女皇於1796年由自己的兒子保羅一世開始即位後,俄海軍發展又陷入了一個相對停滯發展的時期,總體來看,後來的繼任者都對海軍不夠重視。雖然在1877-1904年,俄國海軍大力發展,也花大錢買新艦,但對海軍事物卻是一知半解。這樣到了19世紀末期,俄羅斯海軍實質是一支近岸的防禦力量。演習通常都是假想一個強敵封鎖了俄國海岸,主要考慮是突破封鎖或是給予敵艦以打擊。波羅的海和黑海被認為是重要地區,而白海則不予考慮。在這一思想前提下,1877-1878年對土耳其的戰爭,顯得十分消極,利用一切武器-海岸炮台、水雷、早期的魚雷艇,進行了一場不折不扣的消耗戰。由於這種思想,這一時期俄國海軍建設重點之一就是魚雷艇,在19世紀80年代,俄國建造了多達120艘的魚雷艇,成為全世界魚雷艇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馬漢理論的影響下,俄國差不多與美國同時決定建立遠洋海軍。但由於工業基礎太差,進展速度遠遠不能和美國相比。這期間俄羅斯海軍還建造了破冰船和布雷艦。
當時俄國海軍認為,配合陸軍作戰而使用的主要兵力應該是戰列艦和潛艇。前者主要對陸軍提供海上炮火支援,通過海上戰列艦作戰,阻止敵方海軍瀕海側翼的威脅。而後者主要用於海上交通線的作戰,配合陸軍對敵方孤立要地進行海上方向的封鎖。
俄國海軍19世紀水雷戰示意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