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雖說梁山集團有一百零八將,但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都屬於湊數的,戲份多的人物其實就那麼幾個,而這些人就是《水滸傳》的主人公,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行動,他們的人生,正是《水滸傳》這部巨著的精華所在,這些主人公包括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等,對了,還有楊志。
青面獸楊志,《水滸傳》天罡星第十七位,在梁山集團中原屬朝廷將領的這部分人中,楊志可以說是除林沖以外著墨最多的,而林沖和楊志,某種程度就是當時惡劣社會環境中,作風正派的軍官所面臨的下場。如果說,從林沖身上,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老實人在面對奸臣小人時的無力;那麼從楊志身上,我們則更能感受到,忠臣良將在面對整個王朝末世時的無奈。
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楊志這個人。
楊志,這個人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整個梁山中出身最「正」的,他姓「楊」,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楊家將」,自大宋開國以來這幾乎就是國之忠臣與良將的代名詞,有楊家將在,大宋基業必穩!
光輝的家族歷史自然使得楊志本人即使是在烏煙瘴氣的北宋末年也不和他人同流合污,楊志的名字很有意思,「楊」代表著家族的榮耀,所以「不做不肖子孫」一直就是楊志的底線;而「志」則代表了他本人的心態:要在邊關一刀一槍搏殺出一個功名!
但是,江山依舊,人事已非,講道理,在一個正常的國家體制內,楊志這種忠臣良將即使沒有成為國家的股肱之臣,也應當是王朝的青年才俊,可是我們看楊志的命運,這所謂的「報國之夢」似乎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楊志一開始的經歷是這樣的,他應了武舉,當上了一個殿司制史的小官,奉命押送「花石綱」。堂堂大宋良將,被用於押送供達官貴族享樂用的「花石綱」,大宋朝廷就是這樣利用自己最優秀的人才的,這份任務和楊志心中「真刀真槍搏殺功名」差得太遠,我想楊志本人一定也非常鬱悶。
然而楊志的倒霉運氣還沒停止,他時運不濟,「花石綱」在黃河裡翻船無法回京交差,這本屬不可抗力,但是呢?楊志是清楚的,這種事情上頭一定會找人背鍋,背鍋的自然是自己。他不甘如此命運,到了東京城,用盡了盤纏才得見高俅一面,他希望高俅幫自己引見,楊志本人是相當正派,竟也淪落到要做如此齷齪之事,其心中一定萬分痛苦,但又能如何?
然而諷刺的是,因楊志禮物太薄,竟被打出,盤纏也用盡了,萬般無奈下竟然只得賣掉家傳寶刀想換點錢做盤纏。這就是《水滸傳》,乃至整個中國古典小說中一個最經典的表現英雄落魄的情節:楊志賣刀!
楊志賣的豈止是刀呢?這是整個楊氏家族的榮耀啊!大宋朝廷逼得國之柱石,楊家後裔賣刀謀生,這是何等的諷刺!
而落魄到如此地步,楊志竟還被潑皮牛二糾纏,結果憤而殺人,也怪牛二不長眼,人家楊志好歹是好漢一個,雖然因身在體制內,有時候身不由己,但好歹是有脾氣的,人家如此落寞的時候,你竟然還去招惹他,死了也活該。
這個時候,楊志似乎有些轉運,他被判處刺配大名府,所幸因為一身好武藝被梁中書賞識,梁中書派他押運「生辰綱」,楊志非常高興,認為梁中書對他有知遇之恩。但是呢?半路卻還被晁蓋一伙人奪了,被逼無奈,落草為寇!
我們來說說楊志的這點事情有多荒唐:首先一個軍官,沒有去戰場殺敵,乾的確是押送「花石綱」,「生辰綱」這類事情。「花石綱」是什麼?是因為宋徽宗喜歡奇幻奇花異石而從全國各地搜集花石的特殊運輸,「生辰綱」呢?給蔡京運輸生日禮物,昏君奸臣剝削民脂民膏搞得國內一片沸騰,而忠良之後楊志竟然還要為這種運輸當保鏢,這是什麼世道?
而此時,大宋官場已經混亂不堪,按理說黃河漲水屬於不可抗力,楊志即使有責任,也頂多是對氣候判斷有誤,本不該受極大處罰,正常的官僚系統會對此秉公處理。但是在北宋末年,楊志則必須拿錢送禮,不過搞笑的是,高俅根本不想理會他,而且屬於收了錢都不辦事,這就很不厚道了,但楊志竟然毫無辦法,最終楊志竟然栽在一個混混手裡!
在一番起落後,楊志也開始有些沉淪,他竟然視給他押送「生辰綱」任務的梁中書為恩人,可見此時楊志也已經被現實壓低了頭顱,青年時期想「真刀真槍搏殺功名」的楊志,是不屑於做這種工作的,但這個時候,沒辦法。
從上層的官僚系統,到低層的京城治安,全都是一塌糊塗…
而梁中書那裡呢?雖然梁中書賞識他的本事但卻也不信任他,派他押運生辰綱還讓自己的心腹進行監視。而押運生辰綱的過程更是將這種荒唐展現得淋漓盡致。
楊志本人軍事素質不用說,他對這一行盜匪橫行的危險有充分的估計,所以他像梁中書要了最高指揮權,梁中書雖然不是好官但對此也是清醒的,自然允諾了楊志,可那又如何?
楊志到了路上,還是要被梁中書的心腹頤指氣使,這心腹是什麼人呢?是太師府的奶公,奶公是個什麼東西?就是奶媽的丈夫!這是什麼鬼?
奶媽的丈夫,對優秀的軍官頤指氣使,大宋大型魔幻劇上演。
「我在太師府里做奶公時,門下軍官,見了無千無萬,都向著我諾諾連聲。不是我口賤,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籽大小的官職,直得恁地逞能」。
看到沒有,只要在高官府邸里呆過,別說奶公了,連狗都高人一等。當楊志向奶公辯解:如今不比太平世道時,奶公的回答非常經典:你說這話,該剜口割舌,如今這世道,如何不太平?
明明世道亂得一塌糊塗,自己在高官府里待著看不到,結果還養出了自欺欺人的毛病。
在奶公等人的瞎指揮下,楊志中了晁蓋一伙人並不算高明的計謀,最終生辰綱被劫了,自然,在奶公等人的口中,責任都是楊志的,楊志不可能有申辯機會。
如果說林沖的悲劇是高俅一個奸臣和陸虞候一個小人造成的;那楊志的無奈則將這個社會的陰暗,和朝廷的腐敗展現得淋漓極致,所以,每經過一次挫折,楊志心裡的憤恨就加一分,最終山窮水盡之時,也只能落草為寇!
想必,這個時候的楊志是極為痛苦的,畢竟,忠良為寇。
可是,一個把忠良逼成草寇的王朝,又能延續多久呢?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