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注意過一個現象:有的父母看似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績反而很優秀,而越是緊張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成績往往很不理想。
研究表明,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一些原因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越學越差,越學越沒勁。
其實,孩子越學越差和父母平時的教育有著極大的關聯!
1
家長的4大教育雷區
通常來說,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的心情也會跟著糟糕起來,就會做出一些令孩子討厭的行為,無意中刺激了孩子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01.嘮叨催促
「玩夠了就去做作業!」「該做作業了,別看電視了!」,只要孩子不動,媽媽會無休止的一遍遍嘮叨催促,反覆和孩子強調一件事。
最終導致了孩子這樣想:我是想學好的,你念個沒完,我就不想學了。沒想到,家長這樣做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越來越重。
02.經常數落
「你怎麼這麼沒用啊?」「你不用功能考出好成績麼?」因為成績不理想,家長總在一旁不停地數落,有時候還能從學習上的問題扯到生活中來……
數落型的教育方式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同時也將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住,導致孩子對學習再也提不起興趣。
03.愛操心
有的家長很喜歡為孩子操心,今天操心孩子成績差考不上好學校,明天操心孩子成績不好將來沒出息。整天愁眉苦臉,卻不知道家長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
當孩子回到家裡,看見的是一張不高興、愛發愁的臉,那麼,孩子有可能在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因為學習也需要在一個平和的環境中進行的!
04.一天到晚陪讀
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主張全職陪讀, 開心老師就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這位媽媽選擇在初三那年在校外租了房子,全心全意做個陪讀媽媽。
後來,孩子在媽媽的陪伴下,順利考上市裡最好的高中,並且進入重點班。因為一些原因,媽媽沒再選擇陪讀。沒想到,孩子脫離了媽媽的監督,學會了上網玩遊戲,常常翹課,短短兩個月時間,從重點班轉到普通班,最終被勸退。
由於,家長一天到晚陪讀、輔導,導致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喪失,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並且對家長的依賴也越來越深!
無可否認,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管教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校園菌看來,家長不需要一味放縱「不管」,也不需要事事插手孩子學習,而是要有目的、規劃地去管教孩子,這才是科學教育孩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