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特殊實驗室將落地普陀!裡面的「科研人員」竟都是孩子!

2019-12-24     上海普陀發布

鍾揚教授紮根西藏16年,為孩子們播下科學的種子,這份「種子精神」樹立了科教援藏的榜樣。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如今,「種子精神」由一家在普陀孵化的社會組織——「樂揚公益」延續了下來,該組織牽頭的「鍾揚種子實驗室」項目已在西藏亞東中學揭牌。

如何能讓「種子精神」在普陀學子中延續?

據了解,在上海,「鍾揚種子實驗室」計劃也將落地普陀區青少年中心。實驗室將圍繞科學實驗、科普教育、未來科學等內容,推出線上線下科普科教課程,並在戶外開展研學營、科學探索等活動,來自高校的志願者教師還將為參與科創大賽的學生開展輔導。

「鍾揚種子實驗室」

將圓普陀學子科學夢

2018年1月,立志延續鍾揚科普教育理念的公益組織「樂揚公益」在普陀區註冊成立,志願故事在這裡生根發芽。

「樂揚公益」組織發起人都是鍾揚教授志同道合的夥伴——理事長白莉,鍾揚的摯友;同濟大學張曉艷教授,鍾揚的妻子;復旦大學盧寶榮教授,鍾揚的同事;西藏大學拉瓊教授,鍾揚培養的博士後;鍾揚的侄女鍾桂香,曾是一名化學老師。他們決定繼承鍾揚的未竟事業,把過往針對貧困地區少年兒童開展的科普志願服務活動再升級,並命名為「鍾揚種子實驗室」志願服務項目

今年5月,普陀區少先隊代表提交了提案《建立普陀紅領巾種子庫》,表達對學習植物多樣性的渴望,這一提案引發了區教育局、區青少年中心、「樂揚公益」組織的重視,團隊成員也重新思考,如何能讓「種子精神」在普陀少先隊員中延續,這也成為了啟動「鍾揚種子實驗室」項目的契機。

理事長白莉透露

「我們正在上海普陀和西藏亞東兩地同時開展『鍾揚種子實驗室』建設,希望以此延續鍾揚教授的初心,打造一個針對少年兒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科育人的科學平台,培養更多有家國情懷的科學善夢者。」

據介紹,

「鍾揚種子實驗室」的堅強後盾是一支強大的「專家團」——以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西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30位專家教授為核心,由眾多大學教授組成的志願服務專業團隊,其中不乏專業兒童社工、上中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等參與。

項目還與高校、博物館、上海植物學會等緊密合作,為科普活動開展提供生動的實踐平台和場所。同時,把科學探索的精神從科學知識延伸到了科學方法、科學思維,不僅為學生提供課程、實踐和體驗,還開展一系列科教研學活動,為科學教師進行系統培訓,讓科學思維在教學中不斷延續。

白莉表示,今後,隨著「鍾揚種子實驗室」在上海普陀紮根,將為上海、西藏兩地3000餘人次少年兒童提供服務。「樂揚公益」團隊將在普陀區教育局及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支持下,帶領普陀區少年兒童建立紅領巾種子庫和種子科學基地,並組織西藏學生到上海普陀開展科學營,親身體驗種子實驗室。

目前,「鍾揚種子實驗室」項目獲得了政府、高校、社會、企業各界的認可,得到了普陀區教育局、普陀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第九批援藏幹部亞東工作組的支持,吸引了長風教育共同體12所學校教師、上海植物學會30多名專家教授加入志願者團隊,獲得了上海精銳教育集團、上海波克城市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的資助和89位愛心人士的捐助。

將普陀的科普科教模式

和紅領巾發揚種子志願精神

的模式帶到西藏日喀則亞東

今年8月,在普陀區教育局的支持下,「樂揚公益」團隊穿越海拔4000多米,來到西藏亞東縣開展科教援藏活動,「石頭會不會開花,藍莓和草莓是親戚嗎……」一堂堂有趣的科普課在當地學生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活動期間,志願團隊還與西藏亞東中學積極對接並開展合作簽約,隨著亞東中學「鍾揚種子實驗室」的揭牌,也為今後雙方共同推動「鍾揚種子實驗室」志願項目打下了基礎。將普陀的科普科教模式和紅領巾發揚種子志願精神的模式帶到西藏日喀則亞東,支援共建「鍾揚種子實驗室」。

提起這段經歷,團隊成員記憶猶新,「曾經我們問起亞東當地學生想上什麼大學,他們提到的都是西藏大學,但這次活動中,學生們聆聽了來自高校的志願者教授們精彩的講課,內心有了觸動,他們對復旦大學等高校多了一份憧憬,紛紛表示希望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

為了圓貧困地區孩子的「科學夢」,「樂揚公益」團隊已經先後為西藏亞東縣和墨脫縣背崩鄉開展了14次科普活動,受益藏族學生600多名、門巴族學生160多名。據統計,「鍾揚種子實驗室」項目累計影響了全國中小學生15000餘人次。「樂揚公益」還榮獲了上海市婦聯巾幗文明崗、上海市首屆公益創業大賽銅獎、2019公益之申提名獎,「鍾揚種子實驗室」項目榮獲普陀區精神文明優秀項目獎。

資料來源:周到

編輯:朱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fARO28BMH2_cNUgS9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