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材中有46個付費二維碼?校方回應

2024-10-16   華商網

「教材里加了46個二維碼,當然是收費的,掃一個就收3元。」10月16日,華東政法大學一位教授向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證實,其發朋友圈吐槽本科生使用的《憲法學》教材中加入二維碼,一些知識點需要掃碼付費才能解鎖。

教授發朋友圈

翻書數了每一頁,共有46個二維碼得掃碼收費

「對,教材里加了46個二維碼,當然是收費的,掃一個就收3元,掃碼收費!」10月16日上午,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繫上華東政法大學這位教授,其證實朋友圈是他個人所發。

「我是前天(10月14日)晚上半夜發的朋友圈,在微博上發不出來。」這位教授告訴記者,這本《憲法學》是法學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重點教材,「我們有一個小朋友自己掃了之後發現給我講的,我們老師一般都不掃這個東西,一掃才曉得它是收費的。我每一頁都翻了,一頁一頁地數了,我核對了的。」

據這位教授介紹,「有法學院憲法老師拿出這本教科書自豪地說,憲法學知識還是蠻值錢的呢,一本47.8元的教材,中間設置46個收費點,每個收費點3元,總共138元。」

該教授表示,也有學生前來詢問,作為老師很不好回答,「有法學院學生拿出這本教材對我說,憲法學知識怎麼這樣貴呀,為什麼把應該寫的不寫出來,設置成這麼多收費點收錢呀?如果都這樣搞,我們怎麼受得了。」

教材隱形消費

掃碼付138元,差不多是47.8元定價的3倍

這位教授向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表示,這實際上屬於隱形消費,學生使用教材是支付了教材費的,但閱讀這些內容又得額外加錢,顯然是「挖空心思收費」。

「教材里有一些知識點,它是《憲法學》教學的組成部分,內容那還是有的,它是這樣子搞法收錢的,只要掃碼付費才能看得到,教材定價是47.8元,但是掃碼付費138元,它甚至比教材本身的價格還要高,超過書的價格差不多快3倍。」

這位教授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目前相關出版社和學校也沒有聯繫他,「以前大學教材里沒見過,我們以前沒注意這個事情,我們華東政法大學憲法教研室主任也沒看到。」

記者掃碼登錄

19.68KB大小的文檔,顯示觀看次數324次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掃碼登錄發現,連結轉至新形態教材網,介面介紹1982年憲法對國家機構的規定,文件大小19.68KB,類型是文檔,微信支付的價格是3元,顯示觀看次數是324次。

介面所附文字解釋稱,我們為正版新書用戶準備了豐富的增值資源,您可以通過輸入圖書封底處的防偽碼,免費訪問本條資源。如果您手中的不是新書,也可以通過付費的方式獲取本條資源。由於數字化商品特殊屬性,您支付成功後不支持退貨退款。

防偽碼只可使用一次,綁定成功後不支持取消操作。為了您的利益不受損失,請您拿到書後第一時間綁定防偽碼,如果發現拿到手的新書防偽碼被刮開、破損或者缺失,請及時聯繫買方退換。如無特殊說明,增值資源只提供在線瀏覽服務,不提供下載服務。

校方回應

教材都符合審核流程,會向領導反饋核實

10月16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繫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答覆稱,教材的情況要諮詢教務處。

記者聯繫該校教務處,工作人員表示不負責具體這方面的業務,需要諮詢教材管理中心,「選定教材當然是要審核了,但你反映的這個情況我不太清楚。」

記者致電教材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回應稱:「不同的課用不同的教材,我們所有的教材都符合我們學校的教材審核流程的,我先記錄一下。」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向領導反饋核實相關情況。

出版社回應

10月16日,高等教育出版社該教材編輯回應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拓展閱讀」部分的資源對於新書用戶都是免費的,只需輸入圖書封底處的防偽碼即可,設置二維碼的初衷是為了防盜版,「一本書只能綁定一個手機號,二手書可能就綁定不了」。目前正在與技術部門聯繫,協商後期如何完善這方面情況。

另據大皖新聞報道,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會責任部的工作人員回應此事稱,如今在出版行業內,書內附上二維碼,有拓展的資源,也較為常見。針對此次爭議內容,出版社方面將對外發布情況說明,回應此事。

人民出版社總編室工作人員則表示,在系統內未查到此書,可能是兩家出版社聯合出版,將去核實,並反饋給高等教育出版社。

16日中午,中國新聞周刊聯繫到童之偉教授,他表示已收到出版社電話說明該情況,但其認為二手書也是別人買的,合法取得,不應限制使用。

來源: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華、中國新聞周刊、大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