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不到一年的星穹鐵道,怎麼就成了TGA年度最佳手游?

2023-12-09     遊俠網

原標題:上線不到一年的星穹鐵道,怎麼就成了TGA年度最佳手游?

12月8日,TGA 2023 年度遊戲大獎頒獎典禮正式開啟。

雖說每年的TGA最終提名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我想對於國內手遊玩家們而言,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崩壞:星穹鐵道》(以下簡稱《星鐵》)獲得了TGA年度最佳移動遊戲大獎。

這一提名其實對不少人來說都非常出乎意料。因為距離遊戲正式上線僅才不到一年,很多人其實一開始都沒有預料到,《星鐵》能夠入圍今年的TGA。

而如今,《星鐵》不僅成功地躋身今年的TGA,更是在與《最終幻想7:永恆危機》、《怪物獵人NOW》等老牌IP遊戲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順利摘得了年度最佳移動遊戲的桂冠——不得不說實力確實夠「硬」的。

而更讓人感到驚喜的是,除了TGA這一極具含金量的獎項,《星鐵》也在不同的平台上獲得了肯定和讚譽。

就在上周,《星鐵》就憑藉出色的品質斬獲了Google Play和Apple年度最佳遊戲Google Play年度最佳劇情遊戲等多項大獎,幾乎包攬了所有今年手游界能夠拿到的最高獎項。

作為一款上線不到一年的「新遊戲」,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獲得TGA、Google Play和Apple的「三連冠」,《星鐵》這次真的是創造了一次開創歷史的成就。

但這一切並非只是偶然。事實上,即便是忽略這些獎項提名,你也會發現,《星鐵》的優異成績其實在發售之初就可見一斑

還記得在《星鐵》宣布開啟預約時,遊戲僅僅六天就達到了全平台1000萬預約人數。而正式上線之後,遊戲更是在一天內全網下載量超2000萬並且呈現了多國移動登頂的盛況,成為了二游市場上一款「現象級」的遊戲。

同時,《星鐵》上線後首周的流水就輕鬆超過2億,而首月成績更是達到了全球營收將近60億的出色成績,創造了國產二游單月流水的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B站UP主國產二次元手游觀察

當然,雖然「流水」在商業上通常被視為成功的標尺,但要贏得世界級的獎項,絕非僅憑數據和流水就能達成。

與其將「流水」視為成功的唯一標誌,倒不如反過來想——只有遊戲品質達到最高水準,才能吸引更多玩家,從而推動流水的提高。

所以,上線才不到一年,《星鐵》就能拿到大滿貫這樣輝煌的成績——我想更多的還是歸功於它本身過硬的質量。

正如所有手遊玩家都能感受到的那樣,在玩米哈游出品的遊戲時,你總能在遊戲中感受到那種凌駕於市面上其他二次元手游的那種「絲滑」質感,而《星鐵》也毫不例外。

得益於米哈游業界頂尖的技術,《星鐵》在畫面視覺上展現出了極其精湛的製作水準。

在角色渲染方面,《星鐵》保持著米哈游味兒的手繪3D風格,其實從崩3到現在這套「預置身形」大伙兒都已經看得不能再熟了,但好在米哈游在《星鐵》上做出了一些更大程度的升級和調整,人物動作更加協調,布料、羽毛等材質也在還原本身質感的同時不顯得突兀,一眼看過去只有兩個字:舒服。

白露

雖說作為一款回合制遊戲,《星鐵》的地圖選擇了箱庭設計,但只要你進入遊戲,你就會發現,這裡有著幾乎可以和開放世界媲美場景,以及更多的細節和元素。

例如在仙舟的長樂天這塊兒,《星鐵》採用了同屏大量實時光源等技術,長樂天的玩家燈火和背後的深邃夜空,營造出了一種國風和科幻交融的奇妙氛圍。

長樂天

由於《星鐵》以宇宙科幻為題材,米哈游在遊戲中高科技物體上的特效渲染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例如在星穹列車上,他們選擇了更為複雜的VAT(Vertex Animation Texture)技術來進行處理。相比於Unity傳統的渲染方式,這種通過GPU來模擬粒子運動的方式,能夠輕鬆實現百萬粒子渲染,而這也是星穹列車看起來如此高級且充滿科幻感的原因。

星穹列車的絢麗粒子特效

以上所列舉的技術力無疑極大程度地提升了玩家在體驗遊戲時的沉浸感,但是我想最有效也是最能夠抓住玩家的,還是《星鐵》中那些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劇情塑造

還記得當初1.3版本上線之時,丹恆·飲月這位角色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將《星鐵》帶上了一波熱搜。而從飲月的細節塑造來看,米哈游的確在他的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或許是因為米哈游想要向世界呈現更多關於中華文化的魅力,在丹恆·飲月的身上,你能看到非常多我們傳統文化的元素。

相比丹恆偏現代風格的裝扮,丹恆·飲月的服裝增加了大量的袖擺和古典紋飾,加上青白色的龍紋,整個形象仙氣飄飄。此外,你能在非常多的細節中看到「蓮花」的元素,意旨丹恆·飲月的性格如蓮般清冷脫俗。

再比如1.4版本的鏡流,初看其外形設計,很多玩家都以為她是清冷師尊,或是外冷內熱大姐姐。但直到版本上線之後,大家才發現這位白毛少女竟然是個十足的「瘋批」。

即便一些玩家會對這種外表和性格上的反差被「創飛」,但是只要讀完她的個人故事,我想所有玩家都會對她那種籠罩在不安全感中的瘋狂和偏執產生共情。

不得不承認的是,從《崩3》到《原神》再到《星鐵》,米哈游的工業化能力已經在遊戲行業中占據著顯赫的地位。

自《星鐵》正式上線以來,遊戲就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穩定性,並且以規律的周期性進行版本更新,並且每次更新的內容一直保持著極高的質量,為玩家提供了豐富而持續的遊戲體驗。而這種可靠而不間斷的更新機制,正是得益於米哈游卓越的工業化能力。

但米哈游遊戲的魅力就在於,這種工業化並不會約束遊戲本身,而是在紮實的基礎上迸發出更加有意思的想法,讓遊戲更加具有生命力。

這種「魅力」也在《星鐵》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星鐵》中,每位角色都經過精心打磨,從角色背景到表情動作,讓我們能夠看到帝弓七天將景元、銜藥龍女白露、星核獵手卡芙卡,這些極具個人色彩而又十分鮮活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版本更新前,米哈游都會為新玩法與角色製作獨特的劇情、PV視頻等,讓每一次的新版本都迎來熱度巔峰。

所以在看完《星鐵》這次TGA的參賽短片之後,我想大家也會對視頻中出現的「黑天鵝」和首爆角色——黃泉,產生更多的期待。

穩定的工業化能力不斷突破和創新的技術力、細緻入理的人物刻畫、極具代入感的劇情表現,的確讓玩家們感受到了極佳的遊戲體驗體驗。但我認為只屬於《星鐵》獨一份兒的樂趣,那就不得不提起遊戲里那些密集的「梗文化」

如果說其他遊戲是在遊戲里找彩蛋的話,那麼《星鐵》則更像是在「梗」里找遊戲——因為星鐵里玩梗的密集程度簡直讓人難以想像。

也許就在聊天和對話的字裡行間,偶爾刷到總會有種「我穿越了?」的錯覺;

有意思的是,這個梗還是當年《崩壞3》的老梗

又或者是復刻的經典名場面,猛的一見深感熟悉,在認識出來之後也會對著螢幕會心一笑。

在這個抽象文化逐漸成為網際網路主流文化的時代,「玩梗」已經成為了衝浪人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而從結果來看,隨著1.5版本「迷離幻夜談」這個「梗文化」集大成者上線之後,在賽博龍脈、梗小鬼等密集的梗,也的確給玩家們帶來了那種超脫同類手游的樂趣和新鮮感。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除了網際網路流行梗,《星鐵》還把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的各種「梗知識」融入僅遊戲里,例如:

在這段羅浮和NPC建明的對話過程中,建明的這句「阿仁,給個機會我,我想做個好人」就出自於香港電影《無間道》的經典橋段。

以上所列的只是《星鐵》中梗文化的冰山一角。實際上,這種文化在遊戲中的表現方式以及玩家展現的專業能力之強大,幾乎超出了想像的範疇。考慮到《星鐵》龐大的文本內容,這種用心程度值得我們的肯定。

當然,作為遊戲界的「奧斯卡」,要想拿到國際性質的TGA提名,《星鐵》的任務顯然遠不止是讓國內玩家滿意,更重要的還是要打出國門,在國際占據一席之地。

而回過頭來,你會發現《星鐵》其實早已在海外玩家中享有不少讚譽。

就拿我前面提到的「梗文化」來說,《星鐵》不只是圈地自萌,而是通過玩外網的梗、或是將國內的梗進行「本土化」的方式,早已「舞」到了國際舞台。

「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回顧《星鐵》近期版本的更新內容,它不僅僅超越了國界,更是催生了一股強烈的「文化共鳴」,使得無論身處何地的玩家,都能夠深陷於遊戲精心打造的故事和劇情之中。

因此,我想就像玩家們說的一樣,《星鐵》這次所獲得的成就確實是實至名歸。

事實上,從《原神》的璃月到《星鐵》的羅浮仙舟,你會發現,米哈游一直以來都有著將中華文化傳播到國際的願景。

而這一願景也的確在《星鐵》中得以體現——在海外和國內網際網路文化融合於遊戲的同時,為中華文化提供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傳播渠道。

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當初丹恆·飲月推出時,他本身帶有中華傳統特色的外形和「龍」的意向,就讓不少海外玩家了解到了「中國龍」的內涵。

而隨著丹恆·飲月的上線,一曲《水龍吟》更是在全球掀起了討論的熱度,這意味著,角色、音樂不僅僅是遊戲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通過它,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也可以得到更為深刻的關注和理解。

此次水龍吟破圈事件登上解放日報

不得不說,《星鐵》在提供高品質內容的同時,還在不斷持續地傳播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底蘊,而這種「雙管齊下」的努力,使得遊戲不僅僅局限於娛樂的層面,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傳播者。

也正因如此,通過在遊戲中融入豐富的中華文化元素,米哈游也能夠成功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世界各地的玩家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世界的平台上得到了很大的認可。

所以我也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星鐵》取得的成功,也能看到更多米哈游手下的國產遊戲,登上世界的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f1e5fab804bcfc881f1069d81929a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