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首條空軌看武漢:智慧城市在運行

2023-06-26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從全國首條空軌看武漢:智慧城市在運行

武漢在光電子信息產業、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還在不斷提高。

文|劉青青 石丹

ID | BMR2004

科幻電影正照進現實。近日,一輛懸掛在空中的藍白色列車引發大眾關注,這是國內首條懸掛式空中軌道列車「光谷空軌」,車身懸掛在單行軌道下方,在空中穿梭飛行。

仿佛空中漫步一般的空軌列車熱度頗高。先是在2023年4月下旬,「外交天團」在海外社交帳號上發布武漢「光谷空軌」試車視頻,登上海外熱搜;接著在5月11日,武漢空軌「光谷光子號」開展媒體集中探訪和試乘活動,再度引發關注。

據了解,武漢空軌「光谷光子號」主要在光谷生態大走廊等地運行,預計今年內開通營運。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到這座歷史悠久的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武漢身上。

01

花落武漢

能夠「凌空飛行」的武漢「光谷空軌」絕不僅僅只是「倒懸的地鐵」,而是一種新型低運量軌道交通工具。

武漢「光谷空軌」採取了永磁技術,相比於傳統軌道交通,底部磁懸浮技術提升了車輛的運行效率,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並且相較於其他軌道交通而言,具有噪音小、污染少的特點,空軌應用的飛輪儲能系統可回收並能存儲列車剎車制動產生的多餘能量,可實現節約15%的牽引能耗。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指出,武漢空軌「光谷光子號」全車智能化程度高,具備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車輛運行實現了全過程自動控制。

那麼,國內首條「懸掛式」空中軌道列車為何會花落武漢?為何是武漢率先摘此桂冠?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武漢重視數智經濟的發展,積極落地數智應用,將城市軌道交通和數智化結合起來,打造了「光谷光子號」。這一方面受益於武漢地方政府在數智化上的推動,敢於嘗試;另一方面也受益於武漢發達的信息通信、人工智慧產業,武漢是中部通信、智能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

除此之外,王鵬還指出,空軌交通建造的目的並不僅僅只是緩解城市交通運載壓力,而更多的是以觀光為主,乘客可以在美麗的環境中體驗穿梭而行,感受更強烈的科技感。武漢空軌列車作為武漢光谷生態大走廊的旅遊配套設施,途經路線包含了「水道」「綠道」「空道」三個體系,全方位盡享光谷優質旅遊資源,整合形成世界級生態文旅項目。

「從空軌建造的意義來看,武漢是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城市。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創新城市,這次空軌技術的創新研發更是讓人看到武漢的科技實力,在交通運輸等領域引領科技前沿。」王鵬表示。

可以想像的是,當國內外網友在為武漢空軌「光谷光子號」點贊時,也會加深對武漢智能交通產業的印象。

02

中國光谷

搭上「光谷光子號」列車,就可以逛遍「宇宙中心」——武漢光谷。「宇宙中心」是早些年武漢年輕人對光谷的戲稱,但光谷的發展確實是日新月異。

早在1988年,東湖高新區創建成立。1991年,這裡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該區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武漢想要學習和借鑑美國「矽谷模式」,喊出了「美國矽谷,中國光谷」的口號。實際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高新技術區,矽谷摸索出以大學或科研機構為中心,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或商品的「矽谷模式」,一直被世界各國高新技術園區所借鑑模仿,光谷也不例外。

如今,光谷建有8個專業園區(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園、光谷智能製造產業園、光谷中華科技園、光谷中心城),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分類聚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機電一體化和高科技農業競相發展。

相對於美國矽谷而言,中國光谷尚且稚嫩。不過,目前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製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光谷光纖光纜占全國市場66%、國際市場25%,銷量世界第一,培育出中國信科、長飛光纖、華工科技、華工雷射等全球知名的行業領軍企業。

盤和林提到,中國光谷的發展前期靠政府支持,後期靠市場競爭。美國矽谷早期依賴於美國軍方訂單,購買技術也購買產品,所以光谷前期離不開政府支持。武漢一方面要加強基建,另一方面要通過科研項目的方式,向民營、創新企業派發高技術含量的訂單。

「當然,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面子工程,要從科技發展需求出發。」盤和林強調。

「受美國矽谷效應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王鵬表示,光谷通過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為武漢的經濟與科技創新做出貢獻。

03

城市「大爆發」

顯然,隨著中國光谷的發展,武漢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都在水漲船高。光谷建成後的20多年間,武漢迎來高增長時期。

王鵬提到,第一,在產業布局方面,目前光谷已經聚集了千餘家光電子信息企業,以光谷為產業核心,武漢光電子信息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帶動湖北「光芯屏端網」產值突破7000億元,同時光谷積極布局生物醫藥、環保節能、高端裝備、現代服務等產業,產業前景好,附加值高,並且正在不斷發展壯大,更多網際網路頭部公司也相繼入駐於此。

第二,在企業發展方面,光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經營效益逐年遞增。2022年武漢凈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總數突破1.2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超27%。其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約占全省的60%,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32%。

第三,基於上述條件,光谷虹吸效應明顯,光谷的增量人口占到了全武漢市增量人口的20%,常駐從業人員超六成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匯聚各地青年人才。同時,武漢市政府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力求使管理體制符合創新體系建設需求。

第四,從城市發展來看,光谷不僅為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輻射到湖北省周邊各地區,拉動當地經濟增長。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東湖高新區建設武鄂黃黃核心區,打造「世界光谷」。光谷建設正助力武漢都市圈的高質量發展。

總之,在中國光谷的「加持」下,武漢步入高速發展,科技創新也成為武漢的重要增長引擎。

04

「抓住」新能源

當「光谷光子號」花落武漢時,也有人認為,武漢是老牌汽車產業基地,並且疊加科技創新實力的發展,新型交通工具率先誕生在武漢也是情理之中。

的確,武漢作為老牌汽車產業基地,上汽、東風、吉利等多家傳統車企均布局於此。可當新能源風口來臨時,武漢表現並不突出。

在新能源行業發展過程中,各大城市爭相伸出橄欖枝。一番較量過後,人們發現,特斯拉居於上海,蔚來汽車生產基地在合肥,小鵬汽車在廣東肇慶和河南鄭州,理想汽車落地江蘇常州,威馬汽車去了溫州,零跑汽車在浙江金華,百度汽車在長沙建立生產基地,哪吒汽車生產基地率先來到浙江桐鄉……

反觀武漢,幾年前,市場猜測武漢將與蔚來汽車「締結良緣」,可蔚來汽車最終落地合肥。2022年武漢曾試圖爭奪小米汽車的落戶,而小米汽車最終選擇了北京。

好在武漢正在抓住產業風口,布局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武漢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全力推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建成投產小鵬汽車等8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加快建設東風本田四廠等1500個工業項目。

王鵬指出,武漢作為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城市之一,從汽車零部件到整車製造,再到銷售環節與售後服務,武漢市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汽車研發機構與專業人才。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增加與政策扶持,武漢市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創新發展。

另據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評估報告》顯示,目前武漢人工智慧全產業鏈布局基本完成,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加速發展,虹吸效應顯現。

「近年來,武漢光谷抓緊產業變革機遇,不斷完善人工智慧全產業鏈布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傳統汽車行業,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是推動武漢汽車產業基於傳統產業優勢積極尋求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目前,武漢光谷已經聚集了200餘家智能網聯終端企業,隨著更多相關企業與頭部企業進駐光谷,未來武漢汽車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王鵬表示。

05

智慧城市名片

隨著時代的發展,武漢蹚過了一片又一片「無人區」,從無到有積累起經濟、科技方面的寶貴經驗,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稱號。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九省通衢」「楚中第一繁盛處」,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顯然,「智慧城市」也是武漢正在打造的一張城市名片。

據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官網,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武漢成為先行者之一,摸索出城市「智」理的武漢模式。近年來,武漢市建設了集政務雲、信創雲、企業雲於一體的「武漢雲」,目前已有400多個政務系統上雲運行。當前,「武漢雲」已經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雲課堂、智能就醫、電子社保卡等。

王鵬指出,近年來,武漢市城市建設著重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2020年,武漢市發布的《武漢市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要將武漢市建設成為多方面具備全國標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

其中,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按照「1153」總體框架(即1個雲網,1個大腦。政府管理、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創新、生態宜居五大重點應用領域,運行管理、標準規範、信息安全三大保障體系),構建智慧城市超級大腦,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城市高速發展的核心引擎,其中產業數字化成為驅動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武漢在光電子信息產業、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還在不斷提高。武漢智慧城市正在逐步從多方面向具有全國標杆水平的新型數字智慧城市躍進。」王鵬表示。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6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ef895695e4fc96efc44ce81fe32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