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不好的人,建議看看這本《好運氣製造手冊》

2023-10-14     洞見

原標題:運氣不好的人,建議看看這本《好運氣製造手冊》

運氣不好的人,建議看看這本《好運氣製造手冊》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說: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聰明而勤勉的人,人與人之間的成就差異,可能僅僅取決於某些機緣巧合。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聰明而勤勉的人,人與人之間的成就差異,可能僅僅取決於某些機緣巧合。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真正決定人生上限的,其實是看似不可靠的運氣。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些情況:

一場意外邂逅可能會成就一段良緣,一次無心插柳可能會收穫新的工作,一場臨時社交可能會讓你結識貴人……

作家克里斯蒂·布希,研究無數成功人士的案例後發現: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運氣是可以被獲取、訓練和創造的。

他還在暢銷書《好運氣製造手冊》中,總結了介入並掌控機緣巧合的方法。

運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的確時刻圍繞在每個人身邊。

打破運氣不重要的偏見,發掘生活中的機緣碎片,所有意外的變數,都會化作你成功的良機。

1

  • 所謂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運氣。

《好運氣製造手冊》中,作者克里斯蒂說:

機緣巧合是一種冥冥之力,它無處不在,小到日常瑣事,大到足以顛覆個體命運乃至世界局勢的重要革新。

比如那個世界著名的案例──青黴素的誕生。

研究員弗萊明,多年來都在觀察一種名叫葡萄球的細菌。

某天早上,他照例趕到實驗室,發現自己前幾天忘記收好細菌樣本。

那個裝著細菌的培養皿,被他隨手放置在窗台上,暴露在了光照之下。

他趕緊跑過去查看情況,只見葡萄球細菌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藍綠色黴菌。

這種黴菌,正是可以提取青黴素、治療細菌感染的產黃青黴。

產黃青黴的出現,帶動了抗生素學科的興起,拯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

但誰能想到,如此了不起的發明,不過是由一次意外的培養皿污染而起。

搭上命運順風車的弗萊明,也從平平無奇的科研人員,成了名垂青史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這個故事令人頓悟:意外的事件、偶然的遭遇或看似離奇的巧合,並非只是宏偉樂章中的一段插曲,反倒有可能是一錘定音的關鍵。

因為所謂的成功,其實就是從失敗的彌天大網下,僥倖逃脫的漏網之魚。

大多數功成名就的光環,背後都少不了機緣巧合的加持。

國外研究表明:

有30%到50%的重大科學突破,是由化學物質的相互泄漏,學者間不經意的對話等巧合促成。

也有相當比例的書籍能夠暢銷,是因為一開始就幸運地碰到了喜歡它們的書評人。

人生如同蒙著眼睛走路,你我都被一雙虛無縹緲的命運之手,左右著前進的方向。

就像羅翔老師所說:「成功並不一定依賴於自我的努力,我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無法選擇的運氣。」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多的天賦、才華和努力,也難以掌控隨機轉動的命運齒輪。

我們能做的,只有持續付出,做好準備,以便在機會來臨時抓得住它。

2

  • 運氣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製造的必然。

書中有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從事銷售工作的巴格賈,在零售業打拚多年。

人到中年時,他想轉入汽車銷售領域,先後申請了六七家公司的面試。

可惜由於他經驗不足,這些公司紛紛將他拒之門外。

一連吃了數次閉門羹後,身邊的人勸他:「沒有機緣,就別再強求了。」

他卻不甘心地想:既然得不到運氣的青睞,那就親手去創造運氣。

身為銷售,他能輕鬆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客戶,其中也不乏汽車領域的從業者。

於是,他以更熱情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並開始格外留心客戶的身份。

一旦遇到汽車行業的客戶,他就主動透露自己對汽車的了解,以及渴望轉行的意願。

終於有一天,一家奔馳經銷公司的總經理,對他產生了興趣。

對方被他的專業素養和服務熱情所打動,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團隊。

就這樣,他成了對方麾下首位沒有經驗的銷售顧問。

在外人看來,他能實現職業躍遷,似乎只是一場巧合。

但這可不是撞大運,而是他懂得利用各類因素之間的聯繫。

他不放過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一步步將把偶然事件引導為成功的結果。

正如書中所說:駕馭機緣巧合,是一門「穿針引線」的藝術。

將自己遇到的人和事,有意識地組合在一起,就能收穫出人意料的驚喜。

蘋果公司的管理方式,引起過外界熱議。

他們讓工程、設計、市場等不同部門的員工,在同一個開放場所中辦公。

目的就是增加彼此間的靈感碰撞,製造出更多新鮮有趣的創意。

作家培根說:「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沒有時機,這是弱者最好的供詞。」

生活中,機會無處不在,只是散落在了那些會被我們不經意間忽略的縫隙里。

以積極的心態尋找它們,發掘它們,當你串起的因素足夠多,獲得好運的機率就越大。

3

  • 一個人的運氣好壞,都是自己修來的。

哈佛研究員費羅迪,問過導師這麼一個問題:

「根據你超過25年的高管尋訪經驗,你覺得領導者成功的關鍵因素究竟是什麼?」

他本以為導師會闡述一套複雜的理論,誰知答案只有三個字:「靠運氣!」

運氣並不只是純粹的「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一種足以改變生活的真實力量。

學會逐個發掘命運的節點,並將它們一一打通,運氣就會衝破阻礙,源源不斷而來。

關於這點,克里斯蒂在書中給出了以下建議:

1. 培養開放心態

書中指出:有證據顯示,意外因素的出現機率常會遭到低估,但機遇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想要找到這些機遇,我們就要消除對於世界的先入之見,以敏銳開放的心態面對生活。

進入一個新場所,及時觀察周圍環境;碰到一個陌生人,也不要抗拒跟對方打交道。

自媒體作者雨令外出遊玩時,一到民宿就主動跟老闆、其他客人搭上了話。

聽說他沒做攻略,客人們分享給他好玩的地方,老闆也推薦給他最地道的美食。

他省去了不少麻煩,一連幾天都玩得順利,旅行體驗特別愉快。

後來,他想去更遠的古鎮轉一轉,但已經支付的住宿費沒法退。

好巧不巧,老闆有個熟人,正打算入住這家民宿。

老闆便讓朋友改訂了古鎮附近的民宿,然後找他交換了房間。

這樣一來,他既去了喜歡的景點,也沒損失額外的費用。

事後,他感慨,好運似乎踩准了點兒,專門往自己身上砸。

然而,心理學家懷斯曼說過:機會是數字遊戲。

與大量的人進行互動,哪怕僅僅是無心的閒聊,都能增加我們遇到好事的機率。

讓自己內心的觸角無限延伸,四處探尋,敏銳地捕捉每一個敞開的入口。

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一切,你會發現到處都是跨越深坑的跳板。

2. 放下完美主義

書中有句話說:放不下完美主義,是阻撓機緣巧合的一大障礙。

在創作《好運氣製造手冊》之前,克里斯蒂猶豫了很長時間。

他很喜歡這個話題,卻總是擔心自己準備不足,寫得不好。

每次試著動筆時,他也覺得還需要做更多研究,聽取更多人的意見。

結果,他構思了好幾年,依舊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有一次,他跟朋友們外出遊玩,無意間聊起了這個話題。

沒想到,朋友們紛紛驚呼:「這比你以前寫的書有趣多了!」

這令他備受鼓舞,不再過度關注結果,當天晚上就投入了創作。

過程中,他文思如泉湧,一字一句都寫得很順暢,比想像中輕鬆得多。

這本書出版後,大受讀者歡迎,成為了他最知名的代表作。

記得作家大仲馬說過:「誰若是有一剎那的膽怯,也許就放走了幸運在這一剎那間對他伸出來的香餌。」

很多時候,機緣就像一陣來去無蹤的清風,不會為任何人緩緩停留。

過度追求完美主義,會讓我們在躊躇與等待中,與機會失之交臂。

你只有邁出前進的步伐,沿途播下機緣的種子,才能採摘到理想的碩果。

3. 保持堅韌心性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

搶先摸索到了一個新領域,但一時半會看不到成效,便乾脆選擇了躺平;

偶然想到一個新穎的點子,結果推進過程不太順利,就果斷選擇了放棄。

儘管總能被機緣垂青,也一直在費力折騰,但最後依然是一事無成。

《好運氣製造手冊》中強調:機緣巧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會有一段漫長的孵化期。

這期間,你也許會遭遇挫折,忍受失落,可只有咬牙熬過去,才能孕育出希望。

埃文·威廉士提出「博客」一詞,為博客平台的發展創造了先機。

但這個平台剛成立不久,就遭遇了財務危機,不僅賺不到錢,還有可能會賠錢。

換作別人,也許會心灰意冷地選擇放棄。

埃文卻相信,自己選擇的大方向沒有錯,只是需要用時間來驗證。

他調整內部結構、想盡辦法籌錢,終於解決了財務危機,一步步把平台做強。

最終博客大火,他也順利獲得財務自由。

克里斯蒂說:「我幾乎沒見過性格不夠堅韌,卻長期出奇幸運的人,通常都是一系列失敗後出現一次成功。」

在人生的射擊場上,就算你的槍法再高明,也難免會打偏幾次。

如果一受挫就退縮,一失敗就放棄,你永遠也無法收穫正中目標的喜悅。

正所謂好事多磨,當你感到絕望與寂寞,恰恰是離運氣最近的時刻。

堅持邁過那道坎,往後的路,步步都能往上走。

書中,提到了作家愛默生的一句名言:「我篤信運氣,並且我認為越努力,越幸運。」

成功這條繩子,一頭是用心積累的技能,另一頭是妙不可言的運氣。

但上天給予的機緣,往往可遇不可求;親手創造的運氣,才能常伴你左右。

以敏銳、積極與堅韌,搭建起一張機緣的大網,你會為自己的人生,捕捉到更多可能性。

點個贊吧,只要我們先沉下心,持續付出可控的努力,終有一天能駕馭不可控的好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eee0d7bd2e47ca6f498fe834ef2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