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孩買200元鞋被父母拒絕,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有多悲哀?

2023-03-07     糖果媽媽

原標題:28歲女孩買200元鞋被父母拒絕,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有多悲哀?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出於本能且無私。

但父母愛孩子也要張弛有度,過於溺愛或者控制,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甚至災難。

01父母不給買200元鞋,28歲女孩崩潰大哭

近日,一條關於「父母不給買鞋女兒崩潰大哭」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了關注。

剛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的第一反應是一個很小的女孩,因父母不滿足自己的需求,之後便撒潑打滾。但看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才發現事情並非當初想像得那樣簡單。

在浙江的一家鞋店裡,一位28歲的女孩在地上抱頭痛哭,同時嘴裡還崩潰地喊著:「我的腳就那麼廉價嗎?錢都是你們幫我存著,為啥不給我買」!

通過鞋店的監控視頻顯示,女孩領著自己的父母來到店裡買鞋,過程中女孩看上了一雙自己比較喜歡的鞋子,價格200元。

200元的鞋子,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都不是難以承擔的。誰知道女孩父母一看價格,立馬就讓女兒放下,嫌棄價格太貴。

但女孩自己又實在喜歡,一再堅持要買,但父母卻轉身就離開了鞋店,只剩下女子一個人在原處傷心欲絕。

在幾番溝通無果後,女兒瞬間就崩潰了,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甚至向父母磕頭作揖,乃至最後爬欄杆威脅父母要跳樓,但仍然沒有得到父母的心疼,父親甚至還在那嘲諷女兒正常點。

02被父母控制的人生,著實可悲

故事看起來很悲傷,但比故事更悲傷的是28歲的女孩,連自己買一雙鞋的自主權都沒有,生在這樣的家庭,更是一種悲哀。

對於女孩來說,自己都已經28歲了,卻仍然是生活在父母的掌控下,而這200元的鞋子,並不僅僅意味著她的物質生活,更多的則是她對自己人生的把控。

可想而知,28歲的她,沒有資格買一雙鞋子的權利,更別提以後的生活方式、工作以及日後的婚姻生活,想必都是沒有自由的。

如果不是女子說出「錢都是你們幫我存著」,或許我會認為女孩是個巨嬰,父母不隨自己願便不顧形象地大吵大鬧,但當我聽完這句話後,卻完全理解了這個女孩。

很理解她的痛苦,那種被管束著的感覺,就像身體內有一股力量沖不出來,真的很崩潰。

03過度控制的父母,更容易逼瘋孩子

生活中,「我都是為你好」是父母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看似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隱藏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

就像上文中的那位女孩父母,他們將自己的價值觀完全套在了女兒的身上,他們覺得這雙鞋子貴,不值得花200元去買,認為過日子就要節儉些,不能大手大腳。

但過於要求女兒接受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念,在這種「控制型」的教養方式下,因為兩代人的判定標準不同,只會讓子女更加痛苦。

正如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過: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更容易精神崩潰」。

而長期在父母過度控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會有這幾個方面的體現:

過於自我批判或過分暴力

父母出於「好心」,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給孩子指導,本意是讓孩子少走彎路,但卻導致孩子長大成年之後,面對重大抉擇的時候,無法自我決斷。

就像身邊的一位朋友,從如何上大學,到如何找結婚對象,都是母親在安排。但這樣的精心照顧,最後卻讓兒子在母親去世後失去了方向,最後的結局便是妻離子散。

而父母過於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也容易在「沉默中爆發」,像之前轟動一時的「藥家鑫案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沒有自我

長期處於父母控制之下的孩子,自己的感受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和否定,缺少自由,長時間後只知道機械麻木的服從,甚至每一步都擔心會引起父母的不滿,完全沒有了自我和個性。

04學會正確和孩子相處,給予應有的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日常的相處中,父母要給予孩子應有的自由,掌握好培養教育孩子的「度」。

  •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給予一定的自主權,讓其自由發揮;
  • 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
  •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探索空間,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世界;
  • 關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

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而究竟要如何探索,那便是孩子自己的自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ebd0ac16d67eba8608452c7ccca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