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賦:關於俗文學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

2023-11-19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程國賦:關於俗文學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

會議合影

各位專家、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的「俗文學整體視野下的古代小說研究暨中國俗文學學會2023年年會」。從溫暖的廣州來到東北,我們對氣溫的變化體會比較深刻。昨天下午到瀋陽的時候,正好趕上下雪,廣州這幾天還是穿長袖襯衫的時節。雖然東北天氣寒冷,但我們深刻感受到胡勝院長的熱情,感受到遼寧大學文學院會務組老師和同學們給我們帶來的溫暖。謝謝胡勝院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作為會議代表在開幕式上發言。

中國俗文學學會是新時期以來成立最早的學術機構之一,1984年6月成立,趙景深先生擔任名譽會長,姜彬先生、吳組緗先生、吳小如先生、陳平原先生、廖可斌先生、潘建國先生先後擔任會長。前後多位會長和學會領導為中國俗文學學會的工作、為俗文學學科的建設做出很多貢獻。

程國賦副會長致辭

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簡要談一下有關加強俗文學學科建設的問題,提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批評指正。

一、關於俗文學學科的歸屬、定位,還有很多不夠明確的地方。

在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研究領域,俗文學往往處在一個邊緣的位置;在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蘇州大學范伯群先生曾經主編、獨著或合作撰寫《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史》《通俗文學十五講》等多部著作,在中國現當代俗文學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其他學者也有一些相關著述,但總的看來,俗文學學研究並沒有受到現當代文學研究界的重視;俗文學與民間文學之間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黃仕忠教授創辦的《戲曲與俗文學研究》集刊就曾經指出這個問題,他說:「除小說戲曲而外的俗文學,幾無立錐之地。」 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深思,一個學科要發展,首先要有明確的學科歸屬和學科定位。

俗文學涉及的面非常廣,一般與雅文學相對,包括民間文學作品和文人作家創作的通俗說唱體裁的文學作品,如話本、章回小說、戲曲、變文、彈詞、鼓詞、寶卷、子弟書、歌、謠、曲子等等,俗文學作品是不同時代社會風氣、民風民俗、文化風貌的鮮明體現,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會議現場

這些年來,俗文學研究的成果豐碩, 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其學科歸屬和學科定位需要進一步明確,學科地位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自上世紀初至今一百多年來,俗文學豐富的研究成果需要進一步總結,俗文學史料的整理需要進一步加強。

廖可斌先生撰寫《俗文學研究的百年回顧與前瞻》一文,發表於《武漢大學學報》2021年第1期,從俗文學的概念和範圍、俗文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俗文學研究的方法、俗文學研究的歷程和現狀、俗文學文獻調查和整理的歷史機遇、俗文學研究之前瞻等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從文學研究學術發展的趨勢來看,俗文學研究也是今後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

一百多年來,俗文學文獻資料整理方面成果豐碩,《古本小說集成》《古本小說叢刊》《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古本戲曲叢刊》《全元戲曲》《全明戲曲》《全清戲曲》《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故宮珍本叢刊》《敦煌變文選注》《彈詞敘錄》《木魚歌、潮州歌敘錄》《彈詞寶卷書目》《中國寶卷總目》《中國鼓詞總目》《新編子弟書總目》等等,或已出版,或正在編撰之中。

《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

潘建國教 授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的論文《「俗文學文獻學」若干問題芻議》,從學理層面闡述了構建「俗文學文獻學」的學術緣由,從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流通學四大塊面,對「俗文學文獻學」的基本內容及展開路徑,提出很好的構想。

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是開展理論研究的前提與基礎,從目前來看,俗文學文獻的搜集、整理取得突出的成績,不過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尤其是一些海外珍藏的俗文學文獻,需要進一步搜集、整理。

三、有關俗文學的研究方法,廖可斌教授在《俗文學研究的百年回顧與前瞻》一文中曾經就陳寅恪先生的《論〈再生緣〉》一文加以分析,他認為:「我們應該用口傳文學的標準去衡量,而不應該用書面文學的標準來評價。比如它的結構的循環,就是口傳文學共同的特點和規律,不應該簡單予以否定。陳寅恪先生通過研究《再生緣》所提出的這一重要觀點,對我們研究俗文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論再生緣》

俗文學屬於跨學科、跨時代、跨越國家、地區的學術,應該結合跨學科的知識、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另外,在俗文學研究中,實地調查和田野調查的方法尤其值得重視,通過實地調查搜集文獻資料,與紙質文獻相互結合,可以豐富俗文學研究的成果。

四、關於俗文學專門研究人才隊伍的培養。

學科建設離不開人才培養。俗文學不屬於教育部明確規定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我覺得如果條件成熟的話,是否可以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下面自主設置二級學科或設置交叉學科?培養俗文學研究的碩士生、博士生等高層次人才,為學科建設、學科發展儲備人才隊伍,尤其是加強青年人才的培養。

以上是我關於俗文學學科建設的幾點不成熟的思考,請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