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輔仁藥業為例 談暴雷跡象的認定與否定

2019-07-30   摩爾金融

文 | 中和明略@資本名偵探

輔仁藥業(600781.SH)暴雷了,最重大的雷來自於上市公司2019年7月19日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因資金安排原因,未按有關規定完成現金分紅款項劃轉,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發放現金紅利。」

而後,24日在對上交所問詢函「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貨幣資金期末餘額18.16億元;請你公司核實並說明公司目前貨幣資金情況」內容的回覆為:「根據公司財務提供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現金總額1.27億元,其中受限金額1.23億元,未受限金額378萬元。」

這個雷確實夠大,投資者們或開啟吃瓜模式或開啟柯南模式。誠然,關心上市公司暴雷跡象是好事,意味著市場越來越成熟;但是我們也發現,可能有少投資者已經對暴雷過於敏感,甚至「杯弓蛇影」,這對於其投資也未見得就有益處。

1 這四種跡象是雷嗎?

該如何認定某家尚未暴雷的上市公司存在可能有雷呢?只因為——公司實控人是個人?審計所是瑞華?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偏高?利息收入偏低?下面,我們挨個來分析。

1.公司實控人是個人,就不買這家上市公司了嗎?雖然民營企業相對於非民營企業更易於有造假動機,但是一方面,民營企業可能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面,也不是沒有過非民營企業造假的先例。

看幾個案例:海天味業(603288.SH)實控人是陳軍陽、程雪、黃文彪、龐康、吳振興、葉燕橋;恆瑞醫藥(600276.SH)實控人是孫飄揚;海瀾之家(600398.SH)實控人是周建平(劉姝威還曾大力稱讚過海瀾之家)。

2.審計所是瑞華,就不買這家上市公司了嗎?開開玩笑可以,投資者可莫要當真,瑞華這種大所的水準至少不會低於內資所平均水平。

根據全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披露,共有317家上市公司的審計單位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包括新華網(603888.SH)、人民網(603000.SH)、隆基股份(601012.SH)、涪陵電力(600452.SH)這樣的企業。

3.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偏高?到底怎麼算偏高呢?我們應該與同行對比:根據申萬分類,A股有72家化學製劑上市公司,輔仁藥業2018年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為148天,排在第8名。

前七名分別為翰宇藥業(300199.SZ)、中關村(000931.SZ)、神奇製藥(600613.SH)、華仁藥業(300110.SZ)、德展健康(000813.SZ)、振東製藥(300158.SZ)、北大醫藥(000788.SZ);行業平均值75天,中位數63天。這樣一看,確實偏高;但也沒到翰宇藥業330天的那種程度。

4.利息收入偏低?到底怎麼算偏低呢?還是得跟同行對比:在72家化學製劑上市公司中,輔仁藥業2018年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占當期貨幣資金平均金額的比例為0.46%,排名倒數第4名。

其中,當期貨幣資金平均金額指(2018年期初金額+2018年期末金額+2*(2018年一季報金額+2018年中報金額+2018年三季報金額))/8。倒數前三名分別為一品紅(300723.SZ)、衛信康(603676.SH)、中關村(000931.SZ);正數第一名千紅製藥(002550.SZ)高達45.58%,系上市公司將理財產品收益計入了利息收入。

總的來說,上述4種跡象中,只有「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和「利息收入與當期貨幣資金平均餘額的比值」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即便較同行明顯為差(只要別差的太離譜),似乎也僅能被認定為「較明顯瑕疵」,稱其為暴雷前兆可能還有點武斷。

2 輔仁藥業是什麼雷?

此番輔仁藥業暴雷出在什麼科目了呢,是貨幣資金。以往我們在討論康得新、康美藥業時,曾提過,貨幣資金造假的兩點重要識別方法是「高現金高負債」與「高現金超規模」。不過,輔仁藥業並不適用於此二種方法(當然,還有其他識別方法,但就此案例,也不適用,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輔仁藥業不適用這兩種識別方法呢?在我們看來,輔仁藥業與雙康存在一些結構上的區別:如在觀察A股有披露母公司流動資產且該資產項不為零的3538家上市公司時,我們發現,輔仁藥業母公司流動資產占合併報表流動資產的比例僅為8.99%,排名3414位。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或許說明,輔仁藥業存在「弱干強枝」現象,一旦子公司出現問題且脫離掌控,上市公司將突然暴雷。(註:康美藥業與康得新的排名分別為309名、2431名,比例分別為105.58%、51.23%)

因此,這樣的上市公司可能不適用於通過「兩種貨幣資金隱患識別方法」來直接判斷公司的貨幣資金情況(或許根本就不是貨幣雷,而是控股股東資產注入雷,後面詳解),尤其是在2019年一季度,輔仁藥業合併報表、母公司的貨幣資金分別為18.16億元、11萬元。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考察這樣的上市公司呢?

當然是觀察子公司。根據公告及工商資料:2017年12月26日,持續2年之久的一場收購終於達成,以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首的十幾名交易對方將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開藥集團」)100%股權轉讓給上市公司。

這個開藥公司就是上市公司近年來體量暴漲的關鍵,如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4.96億元增至2017年、2018年的58億元、63.17億元,凈利潤從2223萬元增至7.75億元、8.93億元,所有者權益從4.33億元增至46.61億元、54.67億元。

不過,彼時的收購公告書就已經把隱患暗示給我們了。

3 開藥集團:客戶有劣跡;自身失信

通過客戶異常來判斷公司有雷否是一個古老而實用的方法。在歷次公告的收購公告書及修訂稿中,輔仁藥業披露了開藥集團2012年至2016年及2017年1-8月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和明略研究團隊發現,其近些年的客戶中,有多家存在行政處罰情況。

如2017年1-8月第二大客戶周口市仁和藥業有限公司,有2條處罰信息,處罰內容為「銷售劣藥」,處罰決定日期分別為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2日。以下是來自工商資料的截圖:

而2017年1-8月的第三大客戶商丘嘉信醫藥商貿有限公司,則是有多達7條處罰信息,處罰內容亦以「銷售劣藥」為主,時間跨度從2015年2月25日至2018年1月28日,可謂不是新手了。以下是來自工商資料的部分截圖:

至於2017年1-8月第四大客戶河南恩濟藥業有限公司、第五大客戶商丘市華傑醫藥有限公司,卻均有4條銷售劣藥的行政處罰信息;而其他年度前五大客戶,如河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則是有8條銷售劣藥的行政處罰信息。

當然,多名客戶存劣跡仍然只是瑕疵,儘管這個瑕疵確實大了些。私以為,最確鑿的雷應該是出自於2019年7月8日。根據信用中國網站,新鄭市人民法院於當日公布了開藥集團的失信情況,開藥集團竟然連一筆僅40萬元的欠款都全部未履行,且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雖不重要但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多家傳統媒體聲稱輔仁藥業的控股子公司「河南輔仁堂製藥有限公司」在7月2日被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但是信用中國網站顯示發布時間為7月12日(好奇大家聲稱的7月2日是在哪看到的?而且還有媒體寫輔仁藥業是失信人,信用中國網站沒查到),滯後於開藥集團失信發布時間。

另外,輔仁藥業在2019年5月31日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股票凍結的公告;自此,輔仁藥業又連續發布了12個關於控股股東股票質押的公告。這些公告也足以讓我們遠離這家上市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