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李小偉)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學生群體的營養健康狀況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牛奶,因含有優質蛋白質、鈣、鐵、鋅等元素,成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為深入探究牛奶攝入對我國兒童健康的具體影響,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攜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海南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成都市視力保護與健康促進學會,歷時2年,圓滿完成了「小學生飲奶與健康評估」研究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橫跨湖北、四川、海南三省,深入覆蓋23所小學的12159名小學生群體。針對牛奶攝入對學生的生長發育、飲奶習慣、身體活動、骨密度、近期疾病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一系列周密設計的調查、個性化干預措施及科學評估流程,旨在對小學生的營養與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推動科學膳食指導的制定,為改善兒童營養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日前,這一項目的三項調研成果在《中國食物與營養》上正式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調研成果揭示了通過針對性的飲奶行為干預措施,學齡兒童的體格成長與體質指數(BMI)改善展現出了正向效應。與此同時,在實施干預後,學生及家長的營養認知態度及日常飲食行為也有了顯著轉變。此外,調研還指出,營養教育與膳食干預對改善兒童膳食狀況亦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在「小學生飲奶與健康評估」項目《飲奶行為干預對學齡兒童體格發育及體質指數的影響》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兒童而言,保證充足的奶及奶製品攝入,無疑是促進體格發育與改善體質指數的關鍵策略。這一干預措施不僅極大地促進了骨骼的茁壯成長與發育,還有效地緩解了因營養不均衡導致的消瘦等問題。
更為引人矚目的是,本研究還意外揭示了飲奶干預在預防超重與肥胖方面的潛在價值。在促進學齡兒童體格健康、優化體質指數的同時,並未觀察到因增加飲奶量而導致的超重或肥胖風險上升,這一發現為兒童飲食規劃的制定者——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和信心支持。
歷經二十餘載,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日供應量已經從最初的50萬份擴大到如今的2775萬份,覆蓋範圍也已擴展至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萬餘所學校,惠及3210萬名學生,成為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受益人數最多、社會反響最好的一項國家營養改善計劃,更為我國青少年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作者: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