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30億,單車營銷費用71萬?三進宮的韓系豪車,該何去何從?

2023-10-31   汽車情報

當整個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邊緣化品牌的生存壓力自然會更大。

這句話放在如今的合資車市場,可謂是再合適不過。在中國品牌強勢崛起的大背景下,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一再收縮。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頭部的合資向下擠壓,邊緣化品牌自然難以承受。正如當下的韓系車,其實就處在這樣的窘境中。

不過,好在一些中低端韓系產品依然可以在家用車領域憑藉著性價比、高配置換取一些銷量。也許無法與往日相提並論,但總歸能有車可賣。相比之下,韓系豪華品牌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例如在國內市場堪稱「三進宮」的捷尼賽思。

關於這個品牌的歷史,我們不再贅述了。總而言之,這已經是該品牌第三次進入國內市場。而回顧前兩次,無疑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更危險的是,捷尼賽思這一次的「中國之行」同樣搖搖欲墜。

近日,根據介面新聞報道稱,捷尼賽思品牌在近期召開了全員大會,而在會議上捷尼賽思的高管發言披露稱:在過去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捷尼賽思品牌已虧損高達12億元人民幣。此外,在過去的3年時間,捷尼賽思品牌的累計虧損高達30億人民幣。而造成巨額虧損的原因,在於其高昂的營銷費用。據了解,捷尼賽思當年的平均單車營銷費用達到了71萬元。

而且,該高管據說還在會議上對捷尼賽思中國的員工進行批評,指出團隊缺乏凝聚力,在過去三年時間裡,沒有一位捷尼賽思中國員工購買該品牌車輛。據悉,捷尼賽思韓國總部已安排審計組,未來將會對捷尼賽思中國過去的所有項目和花費進行全面審計。

以上內容,雖然捷尼賽思品牌官方尚未針對作出回應,但是多家媒體的爭相報道,倒也再次讓人們相信了「無風不起浪」的定律。事實上,無論以上會議內容到底是真是假,在眾人看來或許並不重要。因為從結果來看,捷尼賽思品牌在國內的失敗已成了「洗不白」的事實。

2021年,捷尼賽思瀟洒的在黃浦江畔,用3000多架無人機拼出「你好,中國」的宣傳標語,高調官宣捷尼賽思品牌再次征戰中國豪華車市場。如此大手筆的營銷活動,毫無疑問彰顯了韓系豪華車對中國高端市場決不放棄的決心。

然而,只有決心顯然不夠。再次登陸國內市場的捷尼賽思,依舊未能取得好的市場反饋。根據新車交強險購買數據顯示,2022年捷尼賽思在國內累計銷量僅為1457輛,而今年上半年,該品牌的銷量更是只有835輛。同樣作為豪華品牌,眼看著隔壁「BBA」一款車型都能實現月銷量過萬輛,捲土重來的捷尼賽思,顯然落寞了不少。

那麼,這個韓系豪華品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首先,正如上文所述的營銷成本,無疑是捷尼賽思的一大問題。如果真如眾多媒體報道的那般,單車營銷費用就高達70餘萬元,那麼這筆錢,到底花去了哪裡?這無疑是個疑問。營銷費用雖然無法直接轉化成品牌銷量,但對於提升品牌知名度還是行之有效的。進入國內三年以來,如今還能有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捷尼賽思」這個品牌聞所未聞,這就足以說明其高昂的營銷費用是完全打了水漂的。

其次,筆者認為捷尼賽思對國內市場缺乏足夠的了解。回顧捷尼賽思再入國內的2021年,其實這一年就已經足以看出國內車市的風起雲湧。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可謂崛起的勁頭相當強勢。而此刻入局的捷尼賽思,顯然不足夠了解當下的國內市場,依然拿著傳統的產品思維和營銷思維試圖打開國內市場。結果如何?隔壁經營多年的雷克薩斯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品牌底子更薄弱的捷尼賽思,答案顯而易見。

最後,也是基於第二個原因所導致的新問題——定位不准。在新能源強勢崛起下,強如「BBA」

都在不斷被各路新勢力分食市場,而以凱迪拉克、雷克薩斯為代表的二線豪華品牌也在不斷拉低身價換取市場。反觀捷尼賽思,進入國內後卻顯然有些曲高和寡,不僅產品定價高,而且渠道建設也不夠迅速。如此一來,想走進尋常百姓的心中,難上加難。

雖然捷尼賽思屢敗屢戰的精神絕對值得我們欽佩,但對於當下的捷尼賽思來說,無疑又一次面臨著至暗時刻。至於接下來的捷尼賽思,到底應該何去何從?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於捷尼賽思來說,目前身處中國市場這個極為特別的市場,想贏就必須要先熟悉「規則」,如果連「生存法則」都未曾了解,僅憑一腔熱血就想在如此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未免有些太過於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