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頭」被抓:打假不是一門好生意

2024-08-29     經濟觀察報

佘宗明/文 網紅「鐵頭」被抓了。杭州警方8月27日晚通報,董某某(網名鐵頭)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作為打假賽道的紅人,「鐵頭」曾憑著正面「硬剛」三亞海鮮市場亂象、金鑲玉抽獎騙局、老年保健品騙局等打假視頻而快速出圈。

但事實一再證明,不是所有打著懲惡揚善旗號的人都是正義的化身,「維權鬥士」有時候不過是假面。

劣跡斑斑的「鐵頭」從以預告爆料的方式碰瓷東方甄選,到被曝曾開設賭場和非法拘禁他人,再到直播時自曝涉黃經歷,都跟打假呈現出的正義形象相去甚遠。此次,他以曝黑料為威脅向帶貨主播索要數百克黃金而被抓,也在意料之中。

在「鐵頭」之前,另一位憑著高調維權聲名鵲起的打假博主「狂飆兄弟」也剛經歷「翻車」:不論是打假二手車商卻被光速打臉,還是被多位身邊人曝出跟金錢與情感相關的黑料,都讓其刻意經營的人設迅速崩塌。

這些網紅打假博主的接連「翻車」表明了一點:打假不是一門好生意。

這兩年,打假維權儼然成了短視頻直播領域的熱門賽道,打假題材幾乎成了新流量密碼,不少博主都憑著快意恩仇的打假視頻走紅網絡。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僅在2023年上半年,就有近10位打假博主粉絲量超過200萬,其中就包括「鐵頭」,他在曝光三亞海鮮市場缺斤少兩亂象後,5天後漲粉200多萬。

不能說這些打假博主的打假行為沒有社會價值,部分打假博主曝光「鬼秤」問題和各種騙局,之所以能贏得網友好評,就是因為「消費者苦套路久矣」,他們跟不良商家的叫板似乎站在了消費者權益一邊。

但只要打假行為屬於利益驅動,以打假為圈粉手段、用咆哮式維權為眼球效應,這樣的商業模式本身就具有內在的矛盾性。

要看到,當下活躍在網絡上的打假博主跟被稱作「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在行為模式上有著巨大差異:身為職業打假人的王海維權,經常是奔著「假一賠十」的可觀賠償而去,訴諸法律是其常用手段,出名只是打假的衍生物;而那些打假博主維權,則通常是衝著流量去的。

平心而論,指望打假者都出於立他的公心並不現實,但要求他們依法維權並不過分——即便有利益訴求,那也應該利用規則在合法框架下實現,而不是以違法制違法。

可就目前看,博眼球的目的必然會使得許多打假博主存在「有侵權要激進維權,沒有侵權製造侵權也要高調維權」的衝動。

可以看到,很多打假博主在所謂維權過程中都有意出言挑釁刺激、用叫囂語氣激化衝突,戰鬥色彩很濃,情緒濃度爆表,維權動輒被他們變成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誇張表演。這類維權方式,經常是以情緒挑逗情緒,更多是將消費衝突或侵權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和理性路徑下解決。

與其說他們是「屠龍者反成惡龍」,不如說他們是用表演性的屠龍舉動遮掩了自己的惡龍面目。

在「流量的盡頭是變現」被奉若網紅經濟圭臬的情形下,這些打假博主的流量變現途徑與他們打假的流量獲取路徑之間,很容易形成內在衝突。

對他們而言,變現的常見路徑無非是兩條:接廣告或收封口費。

前者容易引起「裁判做起了運動員的生意」的質疑,帶競品的貨,會被認為是收錢抹黑另一方;帶被打假的商品,又會被認為是自己打自己臉——曾憑藉揭穿「科技與狠活」走紅的打假博主辛吉飛在打假駱駝奶粉時稱其是「智商稅」,後來搖身一變自己又成為了「問題駝奶粉」代言人。這就是例證。無論是哪種,都會損害打假博主的信譽,讓他們承受「動機不純」「收一方的錢黑另一方」的質疑。「鐵頭」涉嫌敲詐勒索被抓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這就決定了,靠打假吸引來的流量,很難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商業鏈路中實現變現。而變現又往往是大多數打假博主的初衷——他們冒著風險打假,本就不是「為愛發電」,而是帶有利益訴求的。

既然擺出當裁判的姿態,就不能想著掙選手的錢,否則行為跑偏只是必然。這就是打假博主的「商業模式」沒法跑通的根本原因。而原因的原因則可歸結為一點:在豐厚利益面前,人性未必經得起考驗。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d14bcd60404dbd455085f792b997d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