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五大國有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中金研報指出,未來1-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約20bp的進一步降息空間(不包括此次降息),此外,不排除銀行負債成本下調帶動LPR單邊下調5-10bp。
自去年9月下調存款利率後,大行開啟新一輪的調整。財聯社獲悉,工行、農行從今天起調整活期以及部分長期限定存掛牌利率,其中,2年期下調10BP,3年、5年期均下調15BP。此外,財聯社記者發現,建行、農行、工行等大額存單利率今天也出現下調,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降至3%以內。
針對此次存款利率下調,中金有四點解讀:1)2022年至今貸款需求偏弱,貸款利率持續下行,1Q23銀行息差降至1.91%的歷史新低,存款降息旨在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穩定銀行息差;2)長端存款利率下調更多,旨在「壓平」存款利率曲線,與國債收益率曲線趨近,從而降低銀行長端負債壓力,縮短負債久期;3)2022年以來理財凈值化、股市波動、房地產市場疲弱的環境下居民財富流向存款,個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速上行至22%的2012年以來最快水平,而今年貸款投放前置、後續可能放緩,攬儲壓力減輕;4)存款降息也有望增加消費傾向、減少存貸款利率倒掛導致的「資金套利」。
考慮到4月《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增加了對存款利率合意調整幅度的考核,中金預計後續中小銀行有望跟進同步下調。假設活期/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下調5bp/10bp/15bp/15bp,估算能節約銀行負債成本約1200億元,正向貢獻銀行凈息差/營收/凈利潤3bp/1%/3%(年化),其中活期存款占比較高的上市銀行更為利好。
存款還有多少降息空間?
中金認為,此次降息後,未來1-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約20bp的進一步降息空間(不包括此次降息),主要邏輯基於2020年以來銀行貸款利率已下行超過2017年的低點,而存款利率2020年基本持平,仍高於2017年水平約40bp;其中約15bp為存款定期化的影響,25bp為存款利率上行導致;2020年以來存款利率「剛性」、貸款利率下行導致銀行凈息差下降46bp。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假設存款利率跟隨貸款利率調降,存款利率有望下調25bp回到2017年水平。其中,定期存款和企業活期存款下調空間較大(包括規範協定存款、通知存款、結構性存款、網際網路存款等「創新存款產品」)。在此假設下,不考慮存款活期化影響,估算能節約銀行負債成本約7000億元,正向貢獻上市銀行凈息差/營收/凈利潤17bp/8%/16%。
LPR會下調嗎?
考慮到新發放對公貸款和按揭貸款利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我們認為當前融資成本已非經濟的核心矛盾,更重要的是通過財政、基建、房地產政策穩定市場預期;此外,此輪存款降息旨在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因此MLF下調必要性不高。但考慮到LPR形成機制為「MLF+加點」,加點取決於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此不排除銀行負債成本下調帶動LPR單邊下調5-10b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c9095422ec052885d274c937609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