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科學家發現,某些小鼠乳癌細胞含高量維生素B5,去除飼料的維生素B5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這項發現有望為癌症治療開發提供新思路,成果刊登於《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
先前研究顯示,腫瘤癌細胞為了面對複雜微環境,發展出靈活多變的代謝途徑,以滿足生長需求,同腫瘤不同癌細胞依賴的營養物也可能不同。為了深入探究,英國法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科學家用先進質譜(mass spectrometry,MS)及圖片技術,分析同乳癌腫瘤不同區域癌細胞新陳代謝產物。
經繁複分析及驗證後團隊發現,一群小鼠高度表現致癌蛋白MYC的乳癌細胞含大量維生素B5。維生素B5對細胞可轉化為「輔酶A」(coenzyme A,CoA),是許多與胺基酸、糖類及脂肪酸代謝有關酵素的重要輔助因素。也有證據顯示,人類乳癌腫瘤內,MYC蛋白表現較高的癌細胞,維生素B5含量確實較多;MYC蛋白較高癌細胞新陳代謝活性也較高。
已知MYC蛋白是「轉錄因素」(transcription factor),有促進多種基因表達的功能。團隊發現,MYC會增加癌細胞SLC5A6基因表現,使細胞膜負責吸收維生素B5的SLC5A6蛋白變多,使癌細胞吸收更多維生素B5。僅增加癌細胞SLC5A6表現量,就足以使維生素B5含量上升,生長加速。
團隊進一步探究,若將飲食維生素B5去除,是否有治療癌症的效果?結果發現,的確有效限制高表現MYC腫瘤生長;但對MYC表現量低,原本就不依賴維生素B5的癌細胞則無影響力。
科學家在報告討論,現行癌症化療時常補充病患維生素攝取,以補償化療傷害腸胃道導致營養不良。然研究結果表明,某些情況下,選擇不補充維生素可能有助化療藥物更有效消滅癌細胞。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c81596b2371a17614414ecf3bed8d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