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協同聯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2024-10-18     河南日報

馬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強調「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特別要「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就業協調聯動、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等方面作出了具體安排。

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

強化就業優先的宏觀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把是否有利於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政策的重要出發點,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特別是在規劃重大政策、開工重大項目、布局重大生產力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對就業的促進作用。

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很多高質量的勞動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又可以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高校畢業生既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推動者,也是新質生產力效能提升的最大受益者。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圍繞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綠色能源、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充分拓展就業空間。高校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方向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但第一產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也亟須高校畢業生這一寶貴人才資源。要積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強化「三農」就業服務鏈,吸納帶動更多高校畢業生投身「三農」廣闊天地。同時,要建立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大力規範和發展新就業形態,完善依託網際網路平台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際網路營銷師、創編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准入和權益保障工作機制。通過積極挖掘傳統產業就業潛力,開拓新興產業就業增長點,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新就業形態,開發更多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

完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的人才培養體系

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持續優化學科布局。要通過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結構的適配度,從根源上破解「有活沒人干」和「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矛盾。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特別是新興產業和關鍵領域的發展要求,增設相關專業或調整專業方向。通過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同頻共振;在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的過程中,高校應充分發揮傳統學科的優勢和特色,通過跨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同時,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提升學科的整體競爭力和就業帶動力。

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在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要堅持把培養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人才擺在突出位置,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適配機制,加快建立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為牽引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加大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力度,深化重構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以人工智慧賦能專業內涵建設,完善各專業知識圖譜、能力圖譜,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更加有的放矢地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人才。

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人才培養新路徑。要加快貫通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集聚地方、企業和高校的優勢資源,圍繞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習實訓基地等關鍵要素建設,不斷探索完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人才培養新路徑。積極推動校地校企合作,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機制,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建立就業信息互通交流平台,高校及時接收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就業創業支持政策、用人單位招聘動態等信息,組織用人單位進課堂、進社團、進班級、進網絡、進雙選會開展招聘,實現人崗精準匹配。遴選聘任一批知名企業家擔任高校導師,不斷夯實高校就業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基礎,共建校地就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創新創業、就業指導等集成式服務,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就業能力。

構建全方位一站式就業保障體系

建立「就業+思政」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校要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把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習深度融合,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同時,做好專業與學業、職業與就業全方位教育,切實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宏大敘事轉化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責任擔當,引導學生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樹立科學理性務實的擇業標準,積極主動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引導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中。

實現就業指導、服務、幫扶、監管的全過程保障。高校要努力構建「大思政、大學工、大教務、大就業」工作格局,抓牢抓實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開拓、招聘服務、困難幫扶、心理援助、公平保障等各個環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時,還要積極協同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關注、共同支持、共同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努力解決目前存在的就業結構矛盾、就業歧視、權益保障等問題,實現全社會全過程全方位對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支持和保障。

打造師生協同共創、創業帶動就業的全連結新生態。創業是就業之源,創新是創業之魂。雖然高校畢業生存在視野有限、經驗不足、資金匱乏、人脈短缺等現實困難,但其年輕的銳氣、創新的靈氣和創業的勇氣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和資本。高校在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對本校畢業生有著天然的傳幫帶優勢和連結效能。高校要努力涵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和鼓勵一部分有條件的師生勇於創新敢於創業,提供從項目孵化、商事登記、技術支撐、融資支持、技能培訓到法律諮詢等一站式服務,有效銜接國家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政策和服務,打造師生共創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畢業不離校、離校不離線的創業帶動就業新生態。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c4baec399ea1a49976c42e63f69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