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看似描繪北宋繁榮,實則暗藏玄機,揭開了北宋滅亡原因

2022-03-17     李藝南

原標題:清明上河圖看似描繪北宋繁榮,實則暗藏玄機,揭開了北宋滅亡原因

相信沒有人會懷疑《清明上河圖》在中國歷史上名畫的地位,因此它被選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但凡見過《清明上河圖》的人,都知道它能為什麼能夠入選,因為即便是再不懂畫的人,都能感覺到這幅畫的厲害。

在5.28米的長度之中,足以讓人感受到一幅活生生的宋朝畫面,而且其中的細節也同樣是讓人驚嘆,有眼尖的網友就從畫中看到一些細節,簡直就是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有人也會覺得,兩宋時期不是被稱之為經濟大繁榮時期嗎?其實經濟上的繁榮並不代表當時社會沒有別的隱患,這在《清明上河圖》之中的一些細節里,便是能夠看到端倪。

《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特意將其記錄了下來,這是否為了對當時社會進行諷刺,可就不好說了。

任何朝代中的弊端,對於朝代的覆滅都有可能是隱患,這在歷史上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細節一

在《清明上河圖》某一節之中,一些船主正在渡口卸貨,從麻袋形狀來看,其中裝的都是米,這裡便是凸顯了一個歷史細節:

這個時候的大米已經是一個供不如求的狀態之中了,這也為後來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大米的事留下了伏筆。

細節二

城牆之外,有幾個士兵絲毫沒有活力的癱坐路邊,這便是說明宋朝對士兵的看管是並不嚴厲的,而且這種明明用不上很多士兵的地方,也設置了這麼多不必要的士兵,這就說明雖然表面上富強,但暗地裡卻是把錢用在了很多沒必要的地方,從側面來看足以證明辦事效率的低下。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關於壓榨百姓,還有一個可以體現的地方就是稅務,這會在下一個細節中體現。

細節三

在辦理稅務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看熱鬧一般看著辦稅務的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宋朝算得上是歷史上最為重視商業稅的朝代。

但這也足以看出來,稅收若是很高的話,對於百姓來說肯定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可以舉一個這樣的例子,當時的宋朝,鄉下人在城裡做生意,都要時不時繳納一筆稅額,因此宋朝富有是真實的,但這種富裕之下,對於普通百姓卻是一言難盡的存在。

因此宋朝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資本主義社會,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窮人則是會越來越窮。

細節四

城門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但在《清明上河圖》的城門之中,城門附近雜草堆積,還有一隻駱駝不用安檢就走了進來。

據說當時外來人口來刺探情報的時候,都是不用吹灰之力便是進入了汴京,這對於後來金兵入侵也是埋下了隱患。

試問,一個連城門的安全都不能保證的朝代,其餘情況又能好到哪兒去呢?宋朝經常被誇富強,卻沒有提到它對百姓的壓榨。

這裡提一個正面的例子——明朝,一說起明朝的嚴明,這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雖然明朝在懲治貪官確實不手軟,但別忘了,懲治貪官這件事情上,明朝歸根結底是為了百姓。

明朝的紀律確實嚴明,但明朝皇帝尤其是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他們確實沒做過欺壓百姓之事。

但宋朝就不一樣了,為了保持一種繁榮昌盛的表現,對於百姓保持著一個高壓度的剝削,還有一點就是宋朝的「重文抑武」,這項規矩對於宋朝的印象很大很大,大到幾句話都根本說不清。

忠烈楊家將中的「楊業」,已經大英雄狄青,都算得上這個時代的悲劇人物,因此軍隊跟將軍本來是保護國家的根本存在,到了最後卻是落到這個地步,這著實是一件非常讓人一言難盡的事情。

當時明朝開過皇帝朱元璋也算是一個親歷者,因此在這項規矩上,逐漸認識到了軍隊的重要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b744dc274c279c49a8f4b31215e0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