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羅剎海市》刷屏,究竟諷刺了誰

2023-07-25     壹讀

原標題:刀郎《羅剎海市》刷屏,究竟諷刺了誰

臨陣磨槍不快不光的壹讀君 丨 彤 雲

沉寂多年的刀郎,一回歸就祭出了一首被網友們評為「2023第一神曲」的歌曲——《羅剎海市》。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羅剎海市 音樂: 刀郎 - 山歌寥哉

《羅剎海市》是刀郎新發行專輯《山歌寥哉》中的一首新歌。網友們的熱評集中在兩點:

一是這首歌風格怪誕,歌詞寫得別致,但也難懂,「沒點文化的人都聽不懂」;

二是有網友直言此歌暗諷味道十足, 劍指當年的「那英汪峰楊坤與刀郎的恩怨」。

2010年,那英以刀郎的歌曲雖然銷量可觀,但不具備「審美觀」為由,拒絕刀郎入圍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選的十年影響力歌手。

導師那英發言

儘管刀郎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回應有不少屬於謠傳或者是節目組的「藉口」,但隨著新歌上線,還是有不少網友認為《羅剎海市》的歌詞是在報十多年前的一箭之仇。

網友還解讀歌詞里「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的「那」,代指那英;而「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中的「丘河」,丘為峰、河為水,指代把刀郎比喻為流行音樂悲哀的汪峰;而臉長的楊坤被網友帶入歌詞中的「馬戶」一角,楊坤也曾批判過刀郎的作品。

說來說去,都是《羅剎海市》的歌詞太深奧,很多人不僅看不懂,也不了解原著內容。

事實上,《羅剎海市》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著名篇章,原篇章究竟講了個什麼故事?

美醜不分的《羅剎海市》

《羅剎海市》講了一個「美少年的奇幻漂流」的故事。

「羅剎」與「海市」分別是兩個地方:「羅剎」指羅剎國;「海市」是個海上奇珍異寶交易市場。

美少年男主姓馬,名驥,字龍媒,是個能歌善舞、有學識的帥小伙兒,因為相貌俊俏有「俊人」的外號,聽父親的話繼承家業搞「外貿」。但某次出海時遭遇颶風,被刮到了「羅剎國」。他在這個神秘的國度幾乎刷新了三觀。

因為羅剎國里不僅審美觀顛倒,以丑為美,而且還格外看重外貌,連官員職位高低都要按外貌「好壞」排序,越丑的人官做得越大。

別看「羅剎國」的國民一個賽一個的丑,卻一點不耽誤人家嫌馬驥「丑」。美少年馬驥在當地如同「妖怪」,別人見到他就跑。

上段歌詞敘述了《羅剎海市》原文內容

這使得馬驥連和當地人交流的機會都沒有,直到走到一個極貧窮的村子,遇到一些不是太醜的人,才和當地人搭上話。他得知了都城位置,見到了當地官員,席間還唱了首歌,得到官員賞識,被引薦給國王獻藝。

但因為馬驥的美男子長相,當地官員怕嚇到國王,就讓馬驥用煤灰抹臉。結果馬驥意外得到了國王賞識,還被封了官,但馬驥的「丑」畢竟是假的,慢慢在官員中受到排擠,一直想辭官卻沒得逞。馬驥就請了三個月假,帶著金銀珠寶回到最初的窮山村,把財寶分給當地人。

當地人十分感動,表示要去「海市」換些新鮮東西作為報答。馬驥一時興起,一同去逛了「海市」,在「海市」上又受到「東洋三世子」關注,被引薦給龍王。

龍王想見識一下馬驥的文才,請馬驥寫一篇描寫海市的文章。馬驥寫了一篇《海市賦》,深得龍王賞識,被招為駙馬,馬驥「龍媒」的字號也傳遍四海。

由是「龍媒」之名,噪於四海。

由是「龍媒」之名,噪於四海。

但馬驥還是希望返鄉,問龍女能不能一起走。龍女表示不方便,但之後會將孩子送過去,盡到妻子的義務。之後龍女為馬驥生下一兒一女,參加了婆婆的葬禮,還為女兒送了豐厚的嫁妝。

馬驥的「奇幻漂流」中雖有愛情,卻不是主旋律,也沒啥「含糖量」,因為故事的重點是言志,不是抒情。

《羅剎海市》諷刺了啥

《羅剎海市》明面上諷刺了不分美醜、顛倒黑白的羅剎國,暗地裡也諷刺了男主馬驥。

在蒲松齡的原文中,姓馬的人通篇只有馬驥一位,那麼刀郎的歌詞里提到的「馬戶」是誰?「又鳥」又是誰?

馬驥名中的「驥」字有兩個意思,一是「良馬」,二喻指「傑出的人才」,但其發音同「雞」。因此刀郎歌詞中的「馬戶」和「又鳥」,是一個人,就是「醜化」後的馬驥。

我們知道馬驥本是羅剎們眼中的醜八怪,而羅剎國的前途由相貌決定,馬驥是憑什麼在羅剎國獲得官職的?自然是要靠由內而外的「醜化」。而刀郎的歌詞里重點諷刺了「知丑扮丑」的男主馬驥。

初到羅剎國時,馬驥也受到嚴重的驚嚇:「馬初見其狀,大懼」,但他發現當地人懼怕自己時,便開始嚇唬當地居民,並通過這種欺壓的方式獲得他人剩下的食物。

迨知國中之駭己也,遂反以此欺國人。遇飲食者則奔而往,人驚遁,則啜其餘。

迨知國中之駭己也,遂反以此欺國人。遇飲食者則奔而往,人驚遁,則啜其餘。

這種極不符合「儒家」子弟的作為,是馬驥的初次「醜化」。

結識當地退休的「執戟郎(警衛宮門的官員)」後,馬驥天天和執戟郎去看歌舞伎,一直混跡風月場所,除了看,馬驥還婆娑起舞,唱起俗曲「弋陽曲」……

註:「弋陽曲」是古代的「俗腔」,與「雅樂」崑曲對立,說明羅剎國「雅」「俗」也是顛倒的。

馬婆娑歌「弋陽曲」,一座無不傾倒。

馬婆娑歌「弋陽曲」,一座無不傾倒。

此時的馬驥已「雅」「俗」不分,再次「醜化」。

經過馬驥的「努力」扮丑,終於獲得了在國王面前表演的寶貴機會,為了把握機會,馬驥竟變本加厲地學起「羅剎舞女」的裝扮,還唱些靡靡之音,獲得「下大夫」的官職封賞,也達到了「醜化」的頂峰。

一丘河=一丘之貉

苟苟營=狗苟蠅營

叉杆=妓院老闆

與羅剎官員如一丘之貉,行狗苟蠅營之事,又扮舞女又唱靡靡之音的馬驥,自然名揚十里花場

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被其他官員排擠的馬驥,辭官不成請了長假,回到初次交流的窮山村,把自己掙到的財寶分給村民後,得知了「海市」的存在,通過逛「海市」獲得了去龍宮的機會。

有學者認為蒲松齡筆下的「龍宮」,是一個神話般的理想世界,既重視馬驥的文學才華,又「提供」富貴、美人,使馬驥娶得龍女,實現階層躍遷,達成了封建時代讀書人的終極理想。

龍宮之行使馬驥擺脫了之前的醜化,變回了原來的自己。

另外,龍宮還有個重要的「第三方認證」作用,側面證明男主馬驥的顏值沒問題。

那麼,刀郎的《羅剎海市》與原著有啥不同?

神曲《羅剎海市》的創新

歌詞究竟有沒有暗諷,最終解釋權在原作者手裡。

從刀郎歌詞的內容看,與原著差異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羅剎國的位置,一處是維根斯坦。

第一句歌詞「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與蒲松齡的《羅剎海市》中「西去二萬六千里,有中國」相呼應,只是方向相反。

已知中國幅員遼闊,北起北緯53度的黑龍江漠河,南至北緯4度的曾母暗沙,求「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到底是哪裡?

因為一里=0.5 千米,兩萬六千里是13000 千米。又因為地球不同緯度線的周長不同,當羅剎國在北緯53度到北緯45度區間時,向東、向西兩萬六千里大機率都會到達中國境內,約等於忠於原作(且羅剎國大機率在美國境內)。

但在其他緯度時,就是發生在其他國家了,例如靠南的北緯5度線全長約39673千米,向西13000 千米的點東側13000 千米,可能到達非洲幾內亞(或落入大西洋)。

由於羅剎國緯度未知,因此刀郎版《羅剎海市》可能講的是中國故事,也可能講了個世界的故事,不然鄰近尾聲時幹嘛要說「西邊的歐鋼有老闆,生兒維根斯坦」?

「歐鋼老闆」是奧地利最傑出的企業家卡爾·維根斯坦,也曾是歐洲鋼鐵工業巨頭,有八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其中一個孩子保羅·維根斯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獨臂鋼琴家;還有一個孩子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是著名的哲學家。

這位哲學家維根斯坦說曾過一句關於美醜的名言——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刀郎的作品曾傳被那英「攻擊」不具備「審美觀」,雖然我們無法推斷刀郎是用這首歌曲在做回應,但有一種可能:

或許刀郎認為,審美觀各異,就像羅剎國以丑為美。比起迎合他人審美,不如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

也有可能刀郎想要借歌言志,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他的作品,他都不會改變初心,不會成為迎合羅剎國醜陋審美的馬驥。

參考文獻:

[1]程國賦,宋文桃.異曲同工 各臻其妙——《柳毅傳》與《羅剎海市》的比較[J].明清小說研究, 2002(3):9.DOI:10.3969/j.issn.1004-3330.2002.03.017.

[2]蘇儻君.現實的意味——聊齋小說《羅剎海市》探幽[J].劍南文學, 2014(3).DOI:10.3969/j.issn.1006-026X.2014.03.015.

[3]瑞・蒙克.維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4]蒲松齡研究.蒲松齡紀念館,2021.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有些人活著,屁股早死了

點擊圖片閱讀 | 11人遇難,珍珠岩是怎麼壓塌學校體育館的?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b46bb6aba563b87569239366bf852a3.html